艺术长沙(二十四)

2020-01-06 23:16:38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曹文倩] [编辑:夏博]
字体:【

“流动的永恒”①

数字时代的艺术馆公共教育

●曹文倩

2019年11月30日,梅溪湖国际文化艺术中心艺术馆《流动的永恒》新媒体艺术群展开展。这座由著名建筑设计师扎哈·哈迪德女士担纲设计的艺术馆从建设之日起就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历时长达8年的建设期,当这座艺术馆终于以一场新媒体艺术展作为它的试运营展呈现在观众眼前,或许代表了它的某种观点:在数字时代背景下一所面向所有观众开放的公共艺术馆,该如何在引导观众的同时与地方文化土壤发生关系。

随着5G的问世,毫无疑问我们已经进入一个全新的数字时代,科技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也改变了艺术创作的方式。新的艺术形式进入到艺术馆中带来了全新的观看方式,观众与艺术馆的关系也在发生变化,当代艺术馆不仅仅是收藏、研究、教育的机构,也是观众休闲文化生活的重要去处。艺术馆如何真正走入观众心中,将它的理念传播到更广泛的人群之中成为艺术馆需要考虑的重要命题之一。

“艺术长沙”作为湖南的一件艺术大事件已经历经了十几个年头,2019年的第七届艺术长沙在多场馆、多平行展的同开下遍地开花,长沙作为新一线城市逐渐走进了艺术圈的视野:李自健美术馆、谢子龙当代影像艺术馆、湖南省美术馆、梅溪湖国际文化艺术中心艺术馆陆续开馆,而就在几年前这里甚至没有一座专业的艺术馆,现在这些艺术场馆各自有自己的定位,为长沙市民提供不同类型的文化艺术产品,也通过他们的公共教育与本地观众产生更为深度的交流。

梅溪湖国际文化艺术中心艺术馆(MICA Art Museum)在立馆之初就将公共教育作为它的重要职能之一。

如何让更多的观众走进艺术馆、让艺术馆参与公众生活,普及艺术教育是它的使命。首先,展览本身即是艺术馆开展公共教育的载体,艺术馆对展览的选择与对展览质量的把控是公共教育实施的基础。新媒体艺术作为当代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公众参与度很高的艺术形式,梅溪湖艺术馆希望通过这样一个展览让更多的观众走进艺术馆,培养当地观众的观展习惯;在艺术家的选择上,此次参展的艺术家“MOTSE墨子”团队一定程度上能够代表中国新媒体创作团队的一种生存状态,新媒体艺术创作如何保持其学术性与独立性也是我们希望通过这个展览探讨的。

 (展览作品《限制的放大》现场迎来不少青少年观众。)

新博物馆理论的兴起,艺术馆从“对物的关怀”转到了“对人的关怀”,当代艺术馆不仅面临来自其他馆的竞争,还有其他文化机构,商业机构的竞争,而艺术馆的公共教育作为观众拓展的手段,是艺术馆营销的重要方面。艺术馆教育所面对的“人”在当今便是身处现代互联网浪潮中的广大受众,他们是受到大众媒体信息影响的人,他们带着自身的学识背景、生活经历走进艺术馆。这些观众的主体意识比以往的任何一个时代都更强烈,观众从受教育者,变成了参与者。

(展览作品《Endless》现场)

在数字时代无论是作为“宠儿”的新媒体艺术展亦或是新媒体技术在展陈和教育中的运用,都体现了艺术馆对于观众参与度的重视。

梅溪湖艺术馆通过网络报名的形式邀请公众参加“未来可期,新媒体艺术的时代发展与审美创新”论坛,让感兴趣的观众参与专业的交流;同时,我们通过网络选拔了大量的志愿者参与到艺术馆的日常事务中,充分发挥志愿者作为艺术馆与公众的桥梁作用;此外还开设了“趣看艺术馆”课程以及线上艺术普及课堂和线上语音导览功能,让观众能够获得更好的观展体验。

(“未来可期,新媒体艺术的时代发展与审美创新”论坛现场)

18世纪,歌德在参观完德累斯顿美术馆后写下了这样一句话“我是以一种怎样的陶醉徜徉在美术馆这一圣堂!”

如今我们的观众是否还能在参观完艺术馆之后发出这样的感叹?

一个城市的文化艺术氛围的打造除了艺术场馆建设、艺术展览活动的举办,更需要公共教育的普及,需要艺术馆以观众能够理解的方式传播我们的教育理念与艺术主张。让每一位观众真正享受在艺术馆的时光,让艺术真正走进公众的心里,这应该是艺术馆同仁需要共同为之努力的方向。

今日热点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