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地史方志的散文书写

2020-01-03 09:36:34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朱美琳] [编辑:夏博]
字体:【

□朱美琳

看惯了方志四平八稳的模样,再看到龚军辉所著《点墨长沙》截然有别的样式,如一股春风,让人精神一振。以散文化的形式来处理长沙地史方志,《点墨长沙》属于创新,颇可见严谨志书和活泼文艺书写的结合,因而也颇可琢磨与研究方志的新颖写作。

《水经注》以来的传统地史方志,给人以刻板印象,其图书结构一般由地理特征、历史大事、地方物产、人物传奇、诗词歌赋、发展规划六个重点部分构成,几者之间差别显然,如似木桩定位。但《点墨长沙》突破了这一拘囿,虽然主要重点并未切除,但将其融为一体,有叙有转,有绘有评,有咏有论,既充分展现了长沙的优美山水风景、丰富人文历史、传奇人物故事、深厚物产资源、珍贵遗存文章,又精确挖掘了长沙的千古精神底蕴、特定气质嬗变及剖析了其成因条件、可预轨迹,更具艺术感染力。譬如写岳麓书院,作者就以三个片章来刻画:“悠修千年办学史,不断书生意气”,突出其历史底蕴之厚重;“寂寂明清建筑学,留垂后世典范”,以建筑为抓手全面扫描其景观人文;“涓涓细流浇花木,栋梁才俊屡现”,透析其成才渊源,有画龙点睛之妙。更为重要的是,43篇万字以上长文,可谓将43个景点描述得淋漓尽致,作者又各抓住其景物(景点)特点,不遗笔力。譬如写山:岳麓山,突出其忠义;大围山,表现其力挽狂澜;道吾山,精绘其佛义育人;沩山,彰显其创业不易;芙蓉山,昭示其五福乞丰;黑麋峰,着墨其传统感召;谷山,速写其人文影响;大王山,点笔其王道大义。这样,景物描绘充分丰富,故事讲述生动曲折,人物剖析有理有据,文学锲入浑然一体。更叫人称赞的是,作者利用文体优势,于每篇末添设“画外之音”,或叙事增谐趣,或议论强主旨,或抒情鼓士气,有着传统方志非可比拟的吸睛点。

作为已有一定影响力的中年作家,龚军辉把诗性带入了方志整理创作之中,亦把自己的人生经验、读书体悟融于笔尖。在《靳江:绿杨深处听离骚》中,他咏叹道:“滚滚东逝靳江水,一首欢歌一曲泪,却不觉,他只付予了悠悠白云、青山倒影!想想,我看幽水多妩媚的自作多情,又是多么愚顽与矫作!”而在《定王台阁:独来酾酒奠余晖》中,他沉思说:“不知什么原因,定王刘发虽孝,却没有进入中国顶级孝道排行榜——二十四孝之中。不少人以此为憾,认为对刘发不公。其实,个人以为,曾经的繁华富贵都在历史长河中如烟云消散,只有精神文明的传承,会在岁月的洗涤中越显坚韧。刘发的孝,不只是构建了长沙人的家庭思维底线,更是让长沙文明的内核在严苛的家国统一思想体系中光芒熠熠。”

全书43篇文章扣住“长沙精神的前生、今世及未来”作笔,但又立足不同层面、不同角度来进行细绘精雕,尤其入题、视角颇可肯定。从入题言,作者采用的方式多种多样,譬如《古开福寺:漫索诗篇问诗玄》的开门见山,譬如《朱张渡:潇湘洙泗德犹馨》的漫笔收凝,譬如《城南书院:楚材君子六千人》的比较凸现,譬如《明德学堂:上下求索屈子魂》的大开大阖,譬如《靖港古镇:只今一叶秋声动》的诗词入画……从视角上说,11座山、9条水,重在以其优美景致勾勒为主而探究长沙精神的地史条件;12个城市景点、11处文化地标,重在以人文历史渗透社会生活而品悟长沙精神的补注锤打,发掘其思想脉络走向。这些纵横交叉的观察、透视,如同细密的血管,把长沙精神激烈的心跳作了精彩呈现。

地史方志,强调的是彰显志书的查考价值与学术价值,或二者兼得。《点墨长沙》显然兼而有之。在查考价值上,其资料性、实用性和检索性皆备,为避免传统志书的古板,作者将原集中于文末的“注解”,化整为零而入文,但引文出处皆清晰可见,足证作者立足于志书记载史料的初心。在学术价值上,作者更是把可读性、著述性看得特别重要,采用散文化表达解决可读性,探索长沙精神这一包含广泛而又具时代意义的显性话题,更具学研参考价值。从作者呈现的文本看,他的开掘,不只是重现了其历史进程、预测了其发展趋势,而且剖解了其对长沙人精神骨骼组成的意义与作用、转轨与条件、动因与实果,既全面又独特,既有文化学术深度性,又有内容立体存在感。大量的排比分析、对照省思、正反典型,都大大增强了其研究价值,从而让人更易看清长沙精神的本来面目,有穿透现象看到本质的洞邃与深沉。

作为以散文书写的长沙地史方志,《点墨长沙》作出了有效的探讨,其创新的形式,给人以启迪。

(《点墨长沙》龚军辉 著 岳麓书社出版)

今日热点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