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环背后的感动

2019-12-06 07:35:15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刘谦] [编辑:夏博]
字体:【

长发为君留

刘谦

如果说,阳红光先生在2018年推出的《永恒的瞬间——1978年至2018年湖南公安英雄壮举摄影再现》塑造的是公安英雄的崇高形象,彰显的是一股浩然正气,那么他最新拍摄完成的《湖南省长沙市公安机关因公牺牲、伤残民警纪实摄影》(以下简称《牺牲伤残民警纪实摄影》),则是从另一个角度诠释公安民警。在英雄光环的侧面或者背面,深入挖掘了一个个感人肺腑的动人故事。

阳红光先生是一位曾在公安战线工作多年的领导干部,他出于对身边战友的深厚感情,选取了牺牲伤残民警及家属为表现对象,他的创作不仅记录公安英雄英勇担当、舍生取义的过程,同时通过镜头揭示一个事实:英雄也是人,他们舍小家顾大家,为人民利益惩恶扬善、赴汤蹈火,他们英勇牺牲、伤残后,留下年迈的双亲、年轻的妻子,稚嫩的儿女……由于顶梁柱的坍塌,有的家庭因此陷入窘境,他们的父母、妻子、儿女仍然延续着英雄远去的足迹负重前行,书写着新的人生。

牺牲的英雄浩气长存,活着的英雄令人感佩,英雄的家属难能可贵。《牺牲伤残民警纪实摄影》非常朴素地表达了作者对牺牲伤残民警及家人的敬仰、缅怀、悲悯和希冀。这个系列的摄影作品绝不是平面的叙述,而是立体、全方位、多侧面地用新闻加艺术专题摄影的手段进行拍摄。阳红光先生翻阅了大量文献史料、报纸,从新中国成立70年来牺牲和伤残的长沙市公安战线的民警中遴选出20位作为拍摄对象,第一位粟绍其烈士牺牲于1960年,时间跨度近60年。拍摄工作伴随着深度调查同步进行,20位拍摄对象组成20个独立组照,每件组照不超过4幅,由反映亲人与牺牲、伤残民警有关联的影像、具备标本意义和史料价值的影像文本组成。

阳红光先生对“过去时”的事实的挖掘,没有延续《永恒的瞬间》的“情景再现”,而是用实物、证物还原,隐喻当年的英雄壮举。比如民警陈磊为制止小区内蓄意引爆煤气的嫌疑人,全身65%的面积被烧伤。实物是被烧得只剩下一小块的警服;民警易钦为救落水中巴的乘客触电牺牲,则采用了一幅群众自发到易钦牺牲的水塘凭吊的老照片,还有一幅为易钦当年救人时穿的皮鞋。这种“窥斑见豹”的表达,更加佐证了故事背景的真实性。

在《牺牲伤残民警纪实摄影》中,既有血衣、刀具、x光图片这类“触目惊心”的内容,但更多的镜头瞄准了当事人或者家人的当下。李科林妻子思念丈夫的《长发为君留》;《父与子》中吴克和的儿子得知父亲左手用不上劲、天气变化很疼痛时,心里很痛;李杨的儿子弹奏父亲喜爱的钢琴曲《菊次郎的夏天》等画面,无不鲜活且充满柔情和忧伤,20个英雄之家的感人故事催人泪下。

并置摄影,其实是一种编排方式。在这组专题摄影中,图片的并置组合很有特色。以《妻儿的缅怀》为例:“好长一段时间,廖玉萍感觉丈夫还未离开,家里的一切摆设如常,间或她让儿子陪同到朱新成的另一个家——喜盈门范城警务室坐坐,感受丈夫的气息。”“朱新成在牺牲前偷偷将体检报告藏起,购买了糖尿病的用药和工具,背着同事和家人使用。”两幅看似平凡的影像构成了一个不平凡的故事,直抵人心,令人感动。

一部摄影作品能为这个英雄群体鼓与呼,唤起社会各界对他们及家人的关心关爱。这就是 《牺牲伤残民警纪实摄影》最为成功之处吧。

今日热点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