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寻厕记:一个城市进化论的样本

2019-11-24 11:37:35 [来源:潇湘晨报] [作者:常立军] [编辑:刘茜]
字体:【

长沙寻厕记:一个城市进化论的样本

劳动路205号的筒子楼(上图),以及楼里常见的楼梯间厕所(下图)。

湖南农大四合院(上图),以及院里使用通槽式便器的公厕(下图)。

南郊公园景区公厕(上图),有天井可以看到景区的风景(下图)。

湘江风光带上的公厕(上图),以及公厕入口的阳光棚(下图)。

菜地里的简易公厕。

湖南机床厂已废弃的公厕。

橘洲公园的公厕设计与周围建筑风格协调。

长沙寻厕记 扫码进入ZAKER潇湘查看公共厕所建设的更多内容

在长沙找厕所并不是什么难事。日臻完善的公共厕所建设让如厕成为一件真正方便的事。

然而我们要找的并非是那些普通的厕所。为此,我们几乎走遍了这座城市的南北东西。还好,结果还算让我们满意。长沙的城市公厕,依然保持着一条完整的发展体系。而它的设计,也越来越具有“场所精神”的含义。

撰文/潇湘晨报记者常立军

在南二环线边见到最简陋的乡村公厕

厕所是自古以来人类的刚需。

我们原以为在长沙已经无法找到那些属于乡村风格的公厕。毕竟城市化的浪潮早已覆盖了大多数的地方。但在南二环的丁家垅公交站附近,我们偶然发现了一片待拆迁的城市夹角地带。这里是一片坡地,坡上分布着零散的菜地和杂乱简陋的自建民房,大多数为砖混结构,最老的房屋甚至还是土坯房。穿过民房间狭窄的道路,我们在拐弯处看到一间极为简陋的棚屋,远远地凭借气味我们就知道那是一间厕所。棚屋材料为红砖,外表涂抹水泥但根本没有抹全。厕所门用的是一块废弃的装修用大芯板,门上喷满了“13×××××××××办证”。屋顶是一整块的石棉瓦。棚屋厕所居然还有窗户,用一块不知从哪找来的残损装饰板挡住。捂着鼻子走进去,发现里面只有一个厕位,下面是一个水泥砌成的粪坑。坑上有三块长条木板,坑里堆积着粪便和菜叶。厕所无男女标识,只要关上门,就默认为是有人的状态。

我们在菜地附近遇到了一位种菜的老人。他自称来自益阳。租住在旁边的民房里,这个厕所也是他们浇菜沤肥的地方。他说老家农村的厕所早已是室内的干净冲水厕所,这种菜地里的厕所,已很少有人使用了。

我们知道,这种城市中菜地里的简易厕所,很快就会随着城市的发展而被拆掉。虽然它令人感到不适,却也见证了一种曾经的厕所建筑形式。

筒子楼、四合院,我们曾经历过一个“住宅共用厕所”的时代

如今,要在长沙找一座老工厂的厕所已非易事。太多的老工厂搬离了市区,留下的也多处于待拆迁的状态。

位于木莲路旁的湖南机床厂,是我们在寻找中发现的一个重要地点。

我们在路边就远远地看到一片密林中有红色的房屋。红砖房几乎已经成为了老厂区的第一特征。走进机床厂,才发现这里大部分屋舍已被拆掉,这让我们颇感失落,不知道还能不能在这里找到曾经的厕所。深入到厂区腹地,林中赫然露出一座极具建筑美感的小红楼。明艳的清水砖墙,有着历史感的旧木地板,让我们几乎忘了这次来的目的。还好,走到走廊的尽头,我们终于想起自己要做的事情。

按照厕所的发展规律,这一代筒子楼的厕所应该大多位于楼房的两端。的确,这座宿舍楼的两端是独立的房间,而且面积非常大。走进去,却发现并不是厕所,一排排的淋浴龙头告诉我们,这里是职工们当年的浴室。下楼,在小红楼周边绕行,终于,在楼后的野地中发现了一座几乎要被疯长的灌木埋没掉的公厕。它已经是砖混结构。外立面是镶嵌有密集的白色石子。红砖盖顶,透气窗有镂空的几何形交叉花纹,典型的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风格建筑。在独立卫生间还没有进入公寓住宅的当时,这种公共厕所就承担起了人们大小便的任务。当时上厕所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是漆黑的深夜,女工们要从楼上跑下来上厕所,难免会感到紧张。打着手电筒,喊上一群同伴上厕所,是那时最为常见的场景。

这种厕所的蹲位间有水泥砌成的间隔,却并不高,男厕所的场景多是一群人在厕所里抽着烟聊天。这里的公共空间,是有限的私密性,却有着一种类似古希腊公共厕所聊天室的文化氛围。

在湖南农大逸苑小区内,我们又发现了另一种有时代特征的厕所。这个小区大多数楼房虽然有些破旧,但基本都有自己的独立卫生间。其中却有一栋与众不同的现代版大四合院,让我们耳目一新。这种高达五层的围合式建筑,在现代已经很少见到。它的内部是否有独立的厕所,引起了我们的兴趣。

走进四合院,恍若进入了一个奇异的空间。站在广场中,任何一个人都可以看到你。这是无隐私的内向空间。在一旁洗菜的李阿姨告诉我们,这栋楼最早是农大的研究生宿舍楼,已经有三十多年历史了。每一户都是单间,厕所和浴室公用,位于四合院的南北两侧。她说她喜欢这里人们相互熟悉的气氛,虽然房子有点小,上厕所有点麻烦,但对她来说这里更多的是一种心理上的舒适感。

按照李阿姨的指引,我们很轻松就找到了四合院的厕所。它分为内外两间。一间是洗手池,几乎环绕了整间房屋。另一间则是厕所。之所以有这么大的洗手间,原因并不复杂。四合院全是单间宿舍,并没有单独的用来洗衣服的地方,这里便成为居民洗漱和洗衣的场所。而厕所,也承担了洗衣、淋浴和大小便的综合卫生功能。这在筒子楼和大四合院的居住时代,曾经是长沙城市中常见的一种生活方式。

在经历了筒子楼和四合院的公用厕所时代之后,长沙居民区的公厕已完成了更新换代。垃圾中转站加厕所的环卫中心模式成为了主流。这种模式下的厕所,已经完全成为整个大环卫体系中的一个标准模块,它同样也是厕所发展的一个历史阶段。

建在山坡上的复式厕所,结构多是“男上女下”

原本以为大学这种人文荟萃的地方,自然应该很容易找到一些与众不同的厕所。然而事实是在学校里找到独立公厕并不容易。大多数厕所都在教学楼和宿舍内,独立厕所并不多。

最具特色校园厕所非湖南大学莫属。

大多数的游人如果在山下感到内急,一般会选择到登高路上的公厕方便。其实来岳麓山,最值得一去的是岳麓书院对面,湖大礼堂旁的那座有着绿色琉璃瓦大房顶的公厕。它始建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期。这座厕所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有着一座传统中式的歇山屋顶,却又使用了现代的砖木结构。歇山顶在中国古代建筑的形制中,属于高等级建筑专用,仅次于皇宫所用的庑殿顶,当时早已没有了这种限制。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期,盛行“民族形式加社会主义内容”的口号,呼吁建筑风格应该将社会主义时代特征和中国民族特色结合起来。于是,在建筑大师柳士英的设计下,这栋厕所应运而生。如今已六十多年,仍然是风采依旧。和传统歇山顶建筑不同的是,作为厕所,它的顶部设计了四个用于通风的老虎窗,老虎窗也采用了古建的屋顶结构,与整体风格保持一致。这座厕所,与湖南大学诸多西方古典主义、折中主义、早期现代主义、民族形式风格的建筑,共同构成了一个极具建筑史学价值的群落。

湖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柳肃曾感叹:“今天回过头看,我佩服柳士英先生当年敢于将厕所做成琉璃瓦大屋顶的眼力。我们中国人往往是不注重厕所,认为厕所不重要。实际上从今天文明的角度来看,厕所是相当重要的。”

诚哉斯言。柳士英先生当年的思考深度,的确超越了时空界限。

南方多山地,因此有了干栏式建筑,成为传统民居建筑的一大流派。

厕所作为建筑的一种,也“因地制宜”,建成上下两层的复式结构。长沙的复式公厕并不很多,大部分坡地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已经逐步被削平。岳麓山景区以及部分保留了山地地貌的学校里还有零星的几座。

从湖南师范大学二里半校区的入口进去后,马上右转,就是新闻与传播学院。师大新传院大概是整个大学城海拔最高的学院了。站在上面,可俯瞰麓山路周边。新传院的主楼侧面,临近麓山路的山坡处,有一处鲜为人知的厕所。厕所整体浅蓝色,与周围的山林同属冷色调。男厕女厕都是一个带有圆拱的门,女厕进门后却只看到一个下楼的楼梯,原来它是在整栋建筑的下方。男厕所则是与地面平行,属同一高度。之所以这样设计,是因为厕所地处一个陡坡,做成复式,既节省了土地又增加了稳固性。但为什么是“男上女下”呢?难道一向求新的师范大学也有“男尊女卑”的思想?其实不然。女厕设计在下方,既有利于保护女性的隐私,又方便了女生们排队如厕。这样的设计,更符合人性。

同样,在非复式的平层厕所中,如果男女厕不是左右并列的结构,而是前后排列的话,男厕一般都会在前而女厕在后。设计原理如出一辙。

保留了山坡地的学校还有湖南民政职业技术学院。相比于瓷砖贴面的师大厕所,民政学院的厕所更接近古典西式风格。淡蓝色的粉刷墙、拱形的排气窗,再配以四周覆盖了艳丽橙色瓦片的大平顶。周边绿树掩映,乍一看很难相信这居然是一座厕所。

充满设计感的厕所,代表着长沙公厕建筑的最高境界

岳麓山上有一座非常隐秘的公厕。它位于湖南省会警察纪念堂的后面,属于新建筑。如果不是一个偶然的机会,我们怕是很多年都不会看到它的模样。这是一座用青砖砌成的厕所,但它所用的,只是青砖这种中式的材料,厕所依然是一个现代建筑的结构形式。而它体现的,却是中式的内涵。曲折迂回的动线设计,抽象化的镂空雕花,石制马槽改成的洗手池,这种新中式的风格,虽然并没有太多中式建筑的复杂外在装饰,却体现了建筑内向、隐秘的含义,让人一下子就进入了一种古朴清幽的体验中。

爱晚亭旁的公厕,应该是游人使用率最高的一座。它只可以算作是一种仿中式的建筑。依然保留了琉璃瓦,其对中式内涵的抽象程度,不如警察学堂的那座小厕所。

岳麓书院里的厕所,有点不好找。

它低调地藏身于岳麓书院大片的古建中,很难被认出。最主要的是,即使你走到它面前,也不一定会认为它就是厕所。它那中式的月洞门上写着两个大字:东司。后面的门上则写着“西司”。两司之间,是一个带天井的四合院。很多游人还以为这里是一处中式园林。

为什么叫这样的名字?湖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柳肃认为“厕所体现了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东司与西司的外观设计古朴,名字也特别讲究。柳肃教授介绍:“我当时考证了很多中国古代厕所的别称,有‘更衣’‘净手’‘东司’‘西司’等叫法。最后以寺庙里面会称作‘司’的叫法取名,这符合书院高雅的气质。”同时柳肃教授介绍,书院里的东司与西司在地理位置也恰好与其称呼相符合。

在征集线索的阶段,有朋友来电,说万家丽路与马王堆路交叉口附近有一座很特别的公厕,喊我们一定要过去看看。于是欣然前往,果然在著名的万家丽国际Mall往前过一个路口的位置,见到了这座可以称之为“极富设计感”的公厕。

这座公厕拥有两个独立的坡顶,却又不是现代的直线型坡顶,而是传统建筑的人字形坡顶。坡顶之下,是成排的大型木柱,木柱为曲线造型。最下方的基座则是贴了与原始石材凹凸不平表面相同的饰面材料。整体浑然大气。这让我想起了近年来颇受关注的新锐建筑设计师王澍,他的著名作品“中国美院象山校区”里的19号楼。同样是双人字形坡顶,同样是大面积的竖条形格栅应用。

它的内部,运用的是新中式的装修风格,简化了传统中式复杂的装饰性,墙上镶嵌有大面积且分成小格子状的不透明玻璃。如果不是旁边的厕所标识,很容易把这当作某家装修公司的新中式风格样板间。

在湘江大道一线,厕所的设计水准领先于全市。

寻访中,有一栋厕所,让我们完全忘记了拍摄,只是站在它的面前,发呆,思考人生。

它位于长沙湘江风光带北段的金霞段,我们在附近开设计工作室的朋友带领下才找到了它。或者说,应该是“它们”。这是男女厕所被分开的两座建筑。男厕为一正方体,女厕为一圆柱体。这种用方和圆来表示男女差别的建筑形式,至少在长沙是独有的。它的外立面采用厚度极大的白色磨砂玻璃。除此之外,无任何装饰物,空灵到了极致。

它在十一月下旬长沙阴郁的天空下,在大片草坪中,显得如此具有精神象征意义。

我们之所以在这里站立了如此之久,原因是我们在讨论它应该属于包豪斯精神还是日式的侘寂美学。包豪斯有三种设计原则:形式跟随功能、忠于原材料、少即是多。它是现代设计的开端。包豪斯是切实的基于功能主义而产生的简约造型,而类似于MUJI风格的建筑则是基于日本的侘寂的美学和现代主义而产生的简约造型。虽然看起来都是简约,但我个人认为,后者提升了简约的意义,把建筑技术上的简化上升为一种精神层面的空灵。这种提升导致了侘寂美学与包豪斯的真正分野。包豪斯是基于反传统的平民主义,而侘寂美学则更趋向于新精英主义。

思考和争论了很久,我们才想起它还是一座厕所,应该进去看看。然而,它还没有正式交付。于我们而言,它更像是一个设计展品。

在距离它们不远处的地方,风光带上有另外一座同样有着高端设计感的厕所,它采用了全木质的大屋顶,屋顶以极大的斜度倾斜下来,形成一个光影斑斓的奇异空间。

今日热点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