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担当作为优秀干部】省委宣传部宣传教育处处长胡革平:扛起传承红色基因的使命担当

2019-11-18 06:31:44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刘文韬 黄晗] [编辑:夏博]
字体:【

扛起传承红色基因的使命担当

——记省委宣传部宣传教育处处长胡革平

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刘文韬 黄晗

11月上旬,道县,陈树湘生平事迹陈列室,参观者摩肩接踵,络绎不绝。

自今年6月建成开放以来,陈列室已接待各界人士10余万人次,成为弘扬爱国主义教育的一个重要阵地。这背后,凝聚了胡革平的辛勤付出。

没有轰轰烈烈的壮举,只有扎扎实实 的工作。在省委宣传部宣传教育处处长岗位上,胡革平扛起弘扬爱国主义、传承红色基因的使命担当,忠实履行着自己的职责。

以挑担子精神建设好爱教基地

“革命年代,无数潇湘儿女为了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不惜抛头颅、洒热血。”胡革平说:“大力弘扬先辈们的革命精神,是宣教工作者的使命。没有挑担子、钉钉子的精神,做不好这项工作。”

自2017年4月担任宣教处处长以来,他先后牵头参与了秋收起义纪念馆、平江起义纪念馆等一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新建、提质和陈列布展。大到出思路、出方案,小到每一段史料、每一件展品、每一篇讲解词,他都以对历史负责的态度,做实做细每项工作。

筹建陈树湘生平事迹陈列室时,针对以前资料中关于陈树湘1914年随父从长沙县迁到长沙市区是因“家乡大旱”的说法,胡革平凭着对湖南“先涝后旱”省情的了解,大胆质疑。

他带人一头“埋”在故纸堆里,查阅史料,终于在当年发行的报纸中,找到了“4月,长沙大水”“春秧俱萎,米价陡涨,灾民无以为食”等相关记载。此后他又与党史专家反复研究,最终得出结论:陈树湘当年迁到长沙市区的真实原因,是家乡遭遇水灾。

筹建汝城沙洲村“半条被子的温暖”专题陈列馆时,围绕一张图片是否展出的问题,大家争论到深夜。胡革平见此状况,毅然拍板:“这张图片与陈列的主题不符,撤掉,有问题我担责!”而在展陈中作出类似决策,对胡革平来说,是“常态”。

陈列馆建成后,因陈列主题鲜明、史实准确,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好评。

在挖掘和宣传当代典型中主动作为

今年1月,46岁的余元君为治水殚精竭虑,光荣殉职。

胡革平敏锐地意识到这一典型的时代意义,以强烈的责任感积极投入到余元君先进事迹的挖掘中。他深入余元君家中以及生前工作过的单位、水利建设工地,访谈余元君的亲朋好友、同事,查阅他的档案资料、工作笔记,详细了解他生前的工作、生活等情况,并逐字逐句审核、修改上报的事迹材料。

正是深入扎实的挖掘、核实,使一位可信、可敬、可学的“时代楷模”形象,充分展现在人们面前。

“当代先进典型的优秀事迹,是红色精神在新时代的发扬和传承。对他们事迹的挖掘和宣传,同样要有一种勇于担当的使命感。”胡革平坦言。

今年7月,全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先进典型报告会在长沙举行。为了报告会的成功举行,从发言稿的修改,报告人的语气、动作,到会场的布置,胡革平事必躬亲,一一把关,常常工作到凌晨一两点。

报告团成员之一、基层法官许艳红,身患癌症却仍坚守岗位。为使她的发言充分展现其精神亮点,胡革平找来了关于许艳红的报道,通过微信、面谈等多种方法与她交流,准确掌握她的先进事迹和所思所想。在此基础上,又加班加点,对她的发言稿反复修改、打磨。最终,许艳红质朴而闪光的故事,感动全场。

开拓创新讲好红色故事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有了,先进典型树起来了,但胡革平并没就此满足。围绕如何讲好红色故事,他又进行了积极探索。

2017年,他尝试着策划了一次“金牌讲解员大赛”活动,从全省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讲解员中,选拔出10名“金牌讲解员”和近30名优秀讲解员,为讲好红色故事打下了人才基础。

此后,针对讲解员都来自各个纪念馆、日常讲解范围有限的情况,他组织全处同事开启“头脑风暴”,提出以开展巡回演讲,举办“潇湘红色故事汇”形式,宣讲红色故事,并通过电视、网络等载体进行线上线下传播。同时,从全省“海选”了30多个红色故事,细致打磨,其中既有湘籍革命先辈的革命故事,也有当代先进典型的优秀事迹。

如今,“潇湘红色故事汇”主题宣讲活动,在全省举办了200多场,受到广泛好评;由省市两级纪念馆讲解员组成的“潇湘红色故事宣讲团”,进机关、进企业、进校园、进社区、进农村,已成常态;而一个个感人至深的红色故事,更是广泛传播,给听众带来一次次心灵的震撼与精神的洗礼。

“开拓创新,把红色故事传播好,既是胡革平同志的使命感所然,也是他敢于担当、勇于作为的体现。”省委宣传部宣教处副处长谢青如是评价。

相关专题: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担当作为优秀干部

今日热点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