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走基层 看民生】“组组通”公路,湖南按下快进键

2019-11-12 06:32:52 [来源:华声在线] [编辑:欧小雷]
字体:【

“组组通”公路,湖南按下快进键


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邓晶琎 通讯员 杨红伟 张召学

自然村通水泥(沥青)路1.5万公里,提质改造农村公路5000公里——这是今年初,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完成的12件重点民生实事任务之一。截至10月底,这项任务已提前超额完成。

记者11日从省交通运输厅了解到,前10月,我省完成自然村通水泥(沥青)路1.62万公里建设,提质改造农村公路5100公里。

“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省交通运输厅对25户以及100人以上的自然村,连续3年实施水泥路(沥青路)建设,即‘组组通’公路建设。”省交通运输厅党组书记、厅长周海兵介绍,明年全省3.6万个25户以及100人以上的自然村将全面建成水泥(沥青)路,届时每个自然村都将有1条公路与相邻自然村或上一级公路连通,湖南将实现“组组通”公路目标。

交通建设项目向进村入户倾斜

全省实施3.6万个25户及100人以上自然村通水泥(沥青)路建设

10月底,会同县青朗侗族苗族乡七溪村。一条宽阔而平整的水泥路,将这个地处武陵山片区的小村落与外界连通。

“路通了,干什么都方便了。”村民唐自云告诉记者,自己以前在外省打工。如今,连通县城与村组的水泥路修通了,自己还在驻村帮扶工作队帮扶下开办合作社,种植了中药材杭白菊,“我打算留在村里了。”

这是我省今年来加快自然村通水泥(沥青)路建设的真实写照。

2017年6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太原市主持召开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时指出,交通建设项目要尽量向进村入户倾斜。

彼时,我省所有乡镇和具备条件的建制村已全部通水泥或沥青路。可还有众多的自然村(组)百姓,同样需要享受交通发展成果。

牢记嘱托,砥砺前行。省委、省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聚焦民生、精准发力,把人口规模较大且常住人口较多的自然村(组)通硬化路,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战略举措加快推进,以进一步提升广大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2017年11月22日,《湖南省脱贫攻坚自然村通水泥(沥青)路建设实施方案》出炉。从2018年起连续两年,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把“全省25户以及100人以上的自然村通水泥(沥青)路建设”纳入了全省重点民生实事项目。

省交通运输厅利用高分卫星影像技术,对全省自然村及自然村通公路情况进行了详细摸底调查,并明确了具体实施计划。即,全省实施3.6万个25户及100人以上自然村通水泥(沥青)路建设,总里程4.37万公里。计划在2020年,全省实现“组组通”公路。

省交通运输厅农村公路处负责人介绍,“组组通”公路建设是一项普惠工程,既惠及贫困村群众,也让非贫困村群众受益。

大湘西地区邵阳,今年的自然村通水泥(沥青)路建设“主战场”在非贫困县邵东市。该市的建设任务在邵阳市占比超九成。

“路修通了,再也不用像以前一样雨天一身泥了!”邵东市火厂坪镇三湾村庆云组村民龙利民,以前常羡慕隔壁几个贫困县修的宽敞通组路,今年他的家门口也终于通了水泥路。

据统计,全省3.6万个实施“组组通”公路的自然村中,贫困县所辖村及非贫困县贫困村共2万个、2.54万公里,非贫困县非贫困村共1.6万个、1.83万公里。

2018年,我省超额完成年度目标,建设了2.05万公里自然村通水泥(沥青)路。今年,我省已超额完成1.62万公里建设任务。截至10月底,全省累计完成约3.7万公里建设任务,毛细血管般的水泥(沥青)路已布满三湘大地。

加快脱贫攻坚的“先手棋”

3年来全省交通总投资的43%投向51个贫困县

“路,就是山里人的命。”省政协委员、怀化“橙乡合作社”发起人舒兴华做了4年电商,人称“橙子哥”。11月初,准备“迎战”“双十一”的他忙个不停。

“这两年,水泥路修到了村组,物流更通畅了。”舒兴华介绍,怀化属于典型的山区,村民居住比较分散,过去公路修到了行政村,仍然满足不了“山货”出山。许多橙子烂在地里,果农欲哭无泪。

近两年来,随着农村公路提质改造和自然村通水泥(沥青)路,怀化打开了大山通向世界的大门,许多电商开始“驻村入户”。冰糖橙不但没有滞销,卖价还在上涨,产业逐渐壮大,品牌越来越响。

芷江侗族自治县岩桥镇巽公坡村的黄桃种植大户廖正东,对此感触最深。

“现在村组通了水泥路,外地客商直接开车来收购,今年的黄桃不到1个月,就全部卖完了。”

如今,芷江日益畅通的“组组通”公路带动了葡萄、水蜜桃、柑橘、野生甜茶、雷竹笋、猕猴桃、芷江鸭、绿壳蛋鸡等十余个产业发展,农产品不仅走进长沙、上海等地超市,还远销俄罗斯。

道路通则百业兴。“组组通”公路,成为我省破解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瓶颈、加快脱贫攻坚的“先手棋”。

邵阳市大祥区,把自然村通水泥(沥青)路当作脱贫攻坚的重要政治任务和民生实事推进。该区对24个贫困村公路进行详细调查摸底,建立贫困村公路建设台账,建设了一批服务脱贫产业发展的公路。目前,邵阳市通过建设自然村通水泥(沥青)路,已直接惠及了4000余个自然村、40余万贫困地区群众。

近3年,我省交通投资向贫困地区倾斜,支持建设“特色致富路”,解决旅游公路“最后一公里”,将民族地区全部纳入交通扶贫支持范围。3年来,全省51个贫困县累计完成交通投资789亿元,占全省交通总投资的43%。

创新模式建设美丽乡村

湖南4个县区入选为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县

深秋十月的一个傍晚,临澧县修梅镇高桥村的崭新沥青路上,村民们三五成群地悠闲散步。83岁的丁家贵坐着电动轮椅,最为惬意。

他告诉记者,自己腿脚不便,如今屋前的这条公路拓宽到了近5米,还铺上了沥青,自己也能独自坐电动轮椅出门了。

这是临澧县以自然村通水泥(沥青)路建设为抓手,加快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生动实践。

临澧县交通运输局党组书记杨少伟介绍,临澧县把“组组通”公路建设与发展旅游、产业相结合,助推美丽乡村建设。如,澧南环线上,油茶产业兴旺;澧北环线上,脆蜜桃、脐橙等优质水果产业成为龙头;“刻木山国家石漠公园——红色教育基地林伯渠故居——亚洲第一灌溉工程青山枢纽——文学巨匠丁玲故居——太浮山”精品旅游观光线,则贯穿全县。这一条条通组、通村公路,串联起了临澧县乡村振兴的新图景。

11月7日结束的全国推动“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现场会传来好消息:临澧县等我省4个县区入选为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县。

在自然村通水泥(沥青)路建设中,不少条件好的地区还创新建设模式,节约财政资金。

宁乡市在全国首创农村公路“政府投料、群众投工”建设模式。这种“双投”模式,由乡镇作为业主,主导发动村组和群众进行路基和路面建设;由县级政府授权交通运输部门负责提供混凝土,供群众免费建设使用。

在宁乡市烧汤河村,一条全长1.36公里的水泥路贯穿4个村民小组,受益群众达500余人。今年初,烧汤河村的郑建国带头,与村民自发投工,在公路管理站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建设了这条路。

今年国庆假期,村民们抓住道林古镇开发的契机,开起了农家乐、民宿,增加了新的收入渠道。

宁乡市市长付旭明介绍,“双投”模式不仅充分调动了群众积极性,还有效减轻了财政负担,每公里能节省村级投入40万元左右。

如今,一条条崭新的水泥(沥青)路,把散落在山间的自然村落串联起来;一辆辆旅游大巴把远方的客人送到了农家门口;一车车丰收的果实,把希望从田间地头传送至三湘四水……驱车行驶在湖南的乡村公路上,沿线满是路通景美、货畅人欢的美丽画面。

■采访手记

让老百姓都有获得感

邓晶琎

俗话说,要致富,先修路。脱贫攻坚离不开修路,全面小康也同样如此。

然而,在广袤的乡村特别是山区,还有不少群众仍面临“出门一脚泥”、家门口不通公路的出行不便。省委、省政府提出组组通公路,不仅是要彻底改善贫困村的交通条件,而且要让非贫困村交通得到改善,让全体老百姓都能在脱贫攻坚战中向前进一步,都有获得感。

自然村通水泥(沥青)路,又称“组组通”公路。全省计划连续3年实施3.6万个25户及100人以上自然村通水泥(沥青)路建设,总里程达4.37万公里。到明年,全省将实现“组组通”公路,任务艰巨、使命光荣。各地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应科学规划,处理好当前与长远的关系,精准发力、分步实施,确保工程建设的安全、质量和廉洁,以为民谋利、为民尽责的实际成效,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出行”的向往。

组组通公路是决胜全面小康的一个重要目标。到2020年底,我们将实现村村、组组通公路,那时的三湘四水会更加通达顺畅。

相关专题: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走基层 看民生

今日热点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