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首页 | 湖南

奋斗七十载 史忆新湖南丨1995·湖南本地电话网建成:通信告别“从前慢”

2019-10-12 16:20:11 [来源:华声在线]  [编辑:欧小雷]字体:【  
1995年10月15日零时,湖南张家界、湘西自治州、零陵(今永州)的电话号码成功升至7位,其中,每个市州所辖的县市、乡镇、农村均采用统一区号。这意味着,湖南14个市州全部完成本地电话网的建设,实现长途电话网、市内电话网、农村电话网“三网合一”。至此,湖南全省本地电话网宣告全面建成。

1995年10月15日零时,湖南张家界、湘西自治州、零陵(今永州)的电话号码成功升至7位,其中,每个市州所辖的县市、乡镇、农村均采用统一区号。这意味着,湖南14个市州全部完成本地电话网的建设,实现长途电话网、市内电话网、农村电话网“三网合一”。

至此,湖南全省本地电话网宣告全面建成。

今天,我们可以随时随地通过文字、语音、视频的方式相互交流、沟通。但你可能想不到,在三十多年前,打电话需要人工转接,不同地区的电话经常接不通,等一个长途电话有时甚至要一两天。

在通信行业工作了一辈子,76岁的彭厚余就经历了湖南通信事业那一段“从前慢”的日子。

1978年,中国邮电大学毕业、在外省工作多年的彭厚余调回湖南继续从事通信工作。彼时,由于区域发展不均衡等原因,长途电话网、市内电话网、农村电话网的建设步伐并不一致,使得三网长期处于分割的局面。

而要实现三网融合,面临的问题很多。

一个首要的问题便是,通信线路容量和人均拥有话机数量严重不足。据资料记载,1978年,湖南的市内电话交换机总容量为6.244万门,即可分配的电话号码只有6.244万个,而当年湖南的人口数为5165万,1979年的长沙平均每百人仅有1.6部话机,在全国处于落后状态。 “那个时候七八十户人家共用一台电话,打个电话都需要排队”,彭厚余说,“当时谁家有电话进来,‘公用电话传呼员’就拿着大喇叭喊人来接。”颇有“通信基本靠吼”的架势。经过近十年努力,到1987年,全省的市内电话交换机总容量达到13.2万门,才勉强翻番。虽有起色,但发展仍然乏力。

(20世纪80年代湖南省会长途电话人工接续台)

其次就是电话转接形式的落后。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人工转接和自动转接是并存的,且人工占主导。“过去因为话务量小,人工转接基本能够满足通话需求。但慢慢地,通讯需求量上来了,人工就有点跟不上了”,彭厚余说。而且,通信线路故障多发也是突出问题,一个长途电话的拨通有时候需要很长时间。“等一、两天(才接通)的情况都出现过,简直无法想象。”彭厚余感慨道。

1979年,湖南加快市内电话网向自动交换网的发展。“但是农话网一直都是人工转接”,彭厚余说,加上1985年全省农村出现的拆机毁线现象,让农村电话网建设雪上加霜。直到1987年,农村电话网才开始实施改制工程,人工交换网逐步改造为自动交换网,农村电话网建设步入邮电部门和政府、企业共同负责的新时期。

(1993年12月12日,长沙本地电话网建成并将电话号码升为7位数,工作人员在现场拨测)

此后10年里,湖南邮电部门总计注入数百亿资金,1988年的“7215”通信工程,到1992年的“165”通信工程,再到1996年的“718”通信工程湖南通信事业实现了大跨越。

1995年,全省市话交换机总容量达到205.65万门,远超“7215”工程设定的70万门和“165”工程设定的165万门的目标;农村电话交换点也全部进入本地电话网。全省14个市州和所属县市、乡镇、农村均采用7位号码的等位拨号,湖南本地网全面建成。

随着湖南本地电话网的全面建成,省内长途电话网、市内电话网、农村电话网之间实现了联网直拨,湖南与国内其他省市乃至国际电话也有了直拨的基础,这不仅提升了通信速度和质量,还大大降低了通信费用。



湖南省委宣传部、湖南省委网信办指导 新湖南客户端出品

记者 张笑 实习生 彭璇 视觉 叶艳娜 周林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