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而不读”占他人机会?湖大69名研究生新生未报到引热议

2019-10-11 09:16:44 [来源:长沙晚报] [编辑:印奕帆]
字体:【

“录而不读”占了他人机会?

湖南大学69名研究生新生未报到引热议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岳霞 实习生 施澜

2020年的研究生录取工作已经开启,近日一则湖南大学69名2019级研究生新生未报到的公示,引发网友关注和热议。湖南大学是国内一流高校,研究生考试也非易事,不少网友对这69人放弃这么好的学习机会表示不理解,认为他们占用了他人的学习资源;也有网友表示,这本来就是个人的人生选择。

现象

“录而不读”不同教育阶段都有

今日,央广网的一条新闻表示,9月29日,湖南大学研究生院发出一则公示。公示称,有部分研究生新生因出国、工作等个人原因申请放弃入学资格,另有少数新生逾期未报到,共计69人,湖南大学研究生院拟取消这69名2019级研究生的入学资格。这些学生分别来自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法学院、工商管理学院等16个学院。

湖南大学是国内一流大学,是很多学子梦寐以求的大学,69人“录而不读”吸人眼球并引发热议。

记者了解到,今年湖南大学包括岳麓书院、隆平分院等有31个学院招收了硕士研究生和专业硕士,从录取公示的人数来看,录取的硕士研究生包括全日制、非全日制和推免生,有5000余人,开学“未报到”人数占总人数的1.3%。

今日,不少教育工作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其实是正常现象,因为不同的教育阶段,开学“未报到”现象都会存在,只是数量不同而已,“其他大学,甚至全国排名前五的大学,一样有说不去就不去的。”

“在去年改为网上录取之前,我们的录取人数要超过计划数一两百人,因为总会有很多学生录取后不来报到。”长沙市某优质中职学校一位招生工作人员表示,这种“录而不读”现象特别在职业教育界较为多见,从去年开始中职招生规范化,录取统一在网上进行,学校招生又多了一道补录程序,“像我们学校还算是比较好的学校,到校率也只有80%多。”

原因

“录而不读”是因为各有选择

为什么这么多人未报到?目前在湖南一家教育机构做管培生的张琳告诉记者,去年他也被湖南某高校录取为硕士研究生,“当时求职并不顺利,但是后来又找到了自己喜欢的岗位,最后思量再三,还是先就职,以后再去充电吧。”

如果遇到好的工作机会,会放弃已经到手的研究生资格吗?今日接受记者采访的十余名大学生,有八成以上做出了肯定的回答。有大学生表示:“除了一些志在科研的学生外,我们积极考研就是为了提高学历,从而找到理想的工作。”

还有一些人则选择出国。国外研究生从11月开始申请,中间也会陆续出结果,但一般会在4月1日前出完,基本跟国内研究生考试录取同步。

“有一些同学因为成绩或者名额不足等问题,会被学校校内调剂到‘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非全日制和全日制学费差别大,非全日制读了还有一些单位不认可,所以放弃的人多。”有人认为这也是“录而不读”的原因之一。

记者从湖南大学研究生录取公示名单上看到,土木工程学院招生305人,全日制292人,非全日制13人。此次公示的未报到名单中,放弃就读的两名学生均为非全日制。湖南大学录而不读的69人中,非全日制研究生有54人。

观点

多数人认为这样做无可厚非

69人未报到,也意味着69个学习机会的流失。这样是否占用了他人的机会,记者在微博上看到,网友们观点不一。

有网友认为,这只是被录取者自己的一种选择,靠实力争取,并不叫“占用”。持这种观点者占了大多数。

网友“爱祖国的蓝天hi”表示:“这并不能叫占,人家只是争取到了入学资格,而后放弃了自己的权利,录而不读确实给学校造成了损失,但是那些没考上的人只能说还需要努力,本来就没有达到录取的标准,所以没什么好怨天尤人的。”

更有网友表示,怎么选择都是被录取者自己的事,做出录而不读的选择也没犯法。“至于名额,研究生不同于本科生,本就是宁缺勿滥。即使他们不读,成绩差的,一样不能录取,有什么好指责的?”

也有针锋相对的观点表示,应该坚决制止这种“占用”行为,建议建立一个诚信系统,“浪费资源、抢占名额……三年之内不可以再考研究生”。

建议

录取流程可新增“补录机制”

还有观点认为,目前的考研录取流程需要调整,可以新增“补录机制”。湖南某高校大四学子陈冉表示,既然学校可以预知这个结果,那能否在9月加一个补录流程呢?

事实上,“录而不读”现象在其他国家更多见。比如以申请方式录取大学生的美国,“只要你出得起申请费用,你可以在美国申请二三十所学校。所以我们留学生一般都会拿到好几所学校的录取通知,反正只能上一所学校,其他学校甚至包括最牛的学校都会有‘录而不读’现象。”今年去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就读的长沙妹子李吉告诉记者。

美国大学如何保证每年入读的学生在可控范围之内呢?长郡中学国际部升学指导总监范爱凤表示,以美国本科录取为例,大部分大学都是分批录取,有早申请“EA”“ ED”及正常申请“RD”等批次。 私立大学以“ED”方式居多,“ED”一所学校,就意味着,学校一旦录取,学生必须入读。在申请“ED”的时候,是需要签订协议的。所以,大学在“ED”阶段就会招收一定比例的学生,以杜克大学为例,“ED”的生源量会占到50%甚至更多。

“那么,没有‘ED’申请的大学如何保证自己的入读率呢?大学会根据近3年的一个入读比率,发放录取量,同时还会给一批学生waitlist(候补名单)。这样,如果当年入读的学生低于预期,就会从候补名单上录取一部分学生,从而保障入读人数。”范爱凤表示。

文眼观察

“录而不读”并非失信

文峰

近日,湖南大学69名研究生新生未报到的消息引发了社会各界关注。有人说,这些孩子真牛,他们放了一所一流高校的鸽子。还有人说,这些学生的做法是失信行为,应该惩罚。

其实,“录而不读”现象由来已久,并非湖南大学独有。这个问题,在别的高校也存在,在中考和高考录取中也存在。在我看来,关于此事,立场和角度不同,得出的结论就不同。

站在学校的立场来看,“录而不读”的行为确实造成了招生名额的浪费,影响了高校招生计划的实施,还变向剥夺了其他学生的入学机会。但是,从学生的立场来看,结论就不同。录不录是学校的择优结果,读不读则是学生的个人自由,这里头并不存在契约式关系。能够让一所高校录取自己是能力的体现,最后读不读这所学校则是权利的体现。

更何况,人是具备理性思维的,都会作出最优选择。比如,一些学生在考研的同时,还会参加当地的公务员考试或准备出国留学。如果公务员考试、出国留学考试通过了,他们往往会放弃读研的机会。换句话说,这些学生并不存在什么恶意,只是做了利益最大化的考量。人往高处走,这是人之常情。学会多元选择,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也是一种成熟的表现。个体的人生选项越来越多,也是社会进步的体现。

故而,把“录而不读”视为失信行为有些牵强。目前,我国法律法规对“录而不读”的行为也没有相关制约条款。高校不妨建立事前告知制度和科学弹性的补录制度。在开展录取工作的时候,校方要和拟录取学生保持沟通,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生的信息和意向。有事好商量,互相不影响,这是最好的解题方式。

今日热点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