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首页 | 湖南

奋斗七十载 史忆新湖南|1987•长沙市体育场扩建并更名“贺龙”:湖南体育铿锵前行

2019-10-05 00:09:55 [来源:华声在线]  [编辑:印奕帆]字体:【  
1987年前,今天的贺龙体育场叫长沙市体育场,也曾叫湖南省劳动人民体育场,于1950年开始兴建,1952年初见雏形。1985年10月,长沙市体育场扩建。1987年10月10日,长沙市体育场正式更名为“贺龙体育场”。这家中国第一座以国家领导人名字命名的体育场,从此走进了属于湖南体育史的新纪元。

1987年前,今天的贺龙体育场叫长沙市体育场,也曾叫湖南省劳动人民体育场,于1950年开始兴建,1952年初见雏形。1985年10月,长沙市体育场扩建。1987年10月10日,长沙市体育场正式更名为“贺龙体育场”。这家中国第一座以国家领导人名字命名的体育场,从此走进了属于湖南体育史的新纪元。

“1986年请王震题词,他二话不说,马上就写了很多,他说你看中哪一幅都可以选,我们就选了这一个。”2019年9月6日,站在贺龙体育场南门,81岁的原长沙市体委主任刘治华指着“贺龙体育场”五个大字,诉说当年那段光辉往事。

1984年,刘治华领着长沙市体委班子成员一同去往北京、天津和上海等地考察体育场馆项目。这些地市天然的草坪足球场、偌大的电子计时记分屏幕、平整的塑胶跑道,就连如今看来平凡无奇的观众台上塑料座椅和遮雨棚,都让他们眼红不已。也正是因为那一刻看到的差距,让考察组备受鼓舞。考察完毕,刘治华立马给市里打报告,请求改建场馆。

“长沙作为省会城市,没有一个像样的体育场地那怎么行,一定要支持!”时任长沙市市长王克英坚定地表态。

“有了领导的支持,对我们来说是个大好消息,可前期调研讨论的900万元改建经费,又从哪儿来?体育场更名有没有希望?”刘治华直言,难题一个一个接踵而至。

场馆改建,第一步就是要设计。可当时的长沙市体委连设计费用都筹不到。面对难题,刘治华马上切换角色,由负责人转换成“推销员”。他悄悄带着由长沙市规划设计院赶制出的长沙市体育场改建模型到了一个市级会议现场。出乎意料的是,这一改建项目成为当天会议的热议话题,并得到了与会代表的关注和认同。

几经周折,资金问题解决了,接下来是体育场的更名。刘治华回忆,他直接找到了时任长沙市委书记王众孚,顺利拿到签字批文。接着,他又马不停蹄地赶到北京,这才有了文章开头的时任副总理王震的题字。

更名的消息被人民日报等24家国内主流媒体第一时间进行了报道,上面清晰地印着:“为缅怀新中国体育事业的开拓者和领导人贺龙同志,中共长沙市委、市政府决定将长沙体育场更名为贺龙体育馆。”

这里,曾承办过第五届全国城市运动会田径赛和国际A级足球赛中韩足球赛等高水平赛事,是中国足球福地。从2005年国足首次在长沙出战算起,各类国际A级友谊赛、世预赛、亚洲杯预选赛一共在此踢了9场。最让人难忘的一场赛事,是2017年3月23日晚中国足球队以1:0战胜韩国队,至今让太多观众记忆犹新。

“贺龙体育场是湖南体育发展历史上的里程碑。”负责2003年贺龙体育场的规划设计的湖南省建筑设计院副院长、副总工程师夏心红说,参与并见证贺龙体育场的如歌跨越,是到现在想起还热血沸腾的事。

长沙体育场正式更名为“贺龙体育场”,是对贺龙的纪念,也承载着湖南人民的“体育情结”。1987年10月10日,贺龙体育场扩建工程如期完工,扩建后的体育场可容纳观众5.5万人,仅次于北京工人体育场(容7.2万人)和广州天河体育场(容6万人),在当时观众容纳量居全国第三位。

湖南省委宣传部、湖南省委网信办指导 新湖南客户端出品

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肖秀芬 视频 张劲夫 视觉 陈青青

实习生 郭远业 王锐 刘颖雯 左璐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