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1974年间,考古工作者在长沙东郊的“马王堆”发掘了3座西汉古墓。千年不腐的西汉侯爵夫人遗体、信息量巨大的帛书、保存完好的漆器、精美的丝织品、种类丰富的食物……出土的3000多件珍贵文物,几乎涵盖了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惊艳了世人。
2019年9月2日,踏进湖南省博物馆(简称“湘博”)马王堆陈列的展厅,汉初与现代仿佛时空交错。流云、漩涡、飞禽走兽,被黑与红的色彩勾勒在餐具、织物、棺椁上;3D投影仪以流动的光影,描绘着T型帛画上奇诡瑰丽的世界;曾震惊世界的轪侯夫人辛追,静静躺在恒温恒湿的“地下寝室”里。
这些如今每日接受游客惊讶目光的文物,源于40多年前,考古人员揭开的一个封存了2000年的“时光宝盒”。
1971年12月31日,大雪。湘博接到了上级部门的电话,称马王堆部队医院挖防空洞时发现磷火。湘博派人查看过后汇报,这是保存完好的墓葬。墓葬已经受到了医院施工的破坏,需要继续发掘。
1972年1月至4月,马王堆一号汉墓正式发掘。椁室中,除了1000多件精美绝伦的随葬漆器、丝织品等各类器物,以及长达2米、完好无损的巨幅彩绘帛画“T”形帛画,还有让世人惊叹、历经2000年不腐的墓主辛追遗体。
1973年9月,周恩来总理批准了关于发掘马王堆二、三号汉墓的请示,当年11月,马王堆二、三号墓的发掘正式启动。
首先发掘的是三号墓。为了在冬雨季来临前完成发掘,上级部门从湖南师范学院调来了80个学生,加上工程兵分三班倒,昼夜不停工。博物馆的专业人员则从早干到晚,几乎不休息。
“一个又一个的惊喜的出现,大伙都不觉得辛苦。”9月2日,回忆当年的发掘工作,现年83岁、原湘博副馆长傅举有依然很兴奋。他介绍,清理完封土堆,挖到白膏泥层时,发现泥层里竟有新鲜绿叶。大伙儿就此争论不休,“有人说,新叶是刚从树上掉下来的。继续挖,又一片树叶的一半露出来了,还有一半还埋在白膏泥里头。真是两千年前的树叶!”这说明,筑墓时的马王堆是一座长着桂树、樟树和竹林的绿色山岗。但遗憾的是,接触了氧气后,树叶马上变黑成泥了。
三号墓的密封效果不如一号墓,棺椁已经开裂,遗体仅存骨骸。但考古人员从中清理出许多帛书文献。这批帛书一共26件,载12万字,涵括众多学科,是一批久佚的珍贵历史文献。
傅举有是这批帛书整理小组成员之一。扎进帛书堆里,40多年的时光溜走,他从“小傅”熬成了“傅老”,“搞清了一些事,但还有很多没有搞清,马王堆的研究要几辈子啊!”
三号墓的发掘清理工作历时近一个月。随后,二号墓的发掘工作开始。二号墓从唐代起就被多次盗掘,大量文物被毁,墓主遗骸散乱。但考古人员从泥土中筛出了3枚印章,表明“马王堆”是西汉初期第一任轪侯、长沙国丞相利苍的家庭墓地。二号墓主是利苍本人,一号墓主是其夫人辛追,三号墓主是利苍和辛追之子。
1974年1月13日,二号墓发掘结束。
曾参与马王堆汉墓帛书整理研究的清华大学教授李学勤说:“发掘墓葬的重大意义,体现在通过对它的整理和研究,改变了我们对历史上一个时代,或者一个民族、一种文化的认识。马王堆汉墓就是这样一种发现。”马王堆汉墓出土文物是中国古代文明、湖湘文化发展的重要历史见证,对史书进行了证实和勘误。被认为是20世纪中国乃至世界最重大的考古发现之一。
湖南省委宣传部、湖南省委网信办指导 新湖南客户端·华声在线出品
新湖南客户端·华声在线记者 廖慧文 视频 周林熙 实习生 朱格林 视觉 陈青青
实习生 姜勇 朱格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