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改变了乡土建筑的模样

2019-09-22 10:50:26 [来源:潇湘晨报] [作者:常立军] [编辑:刘茜]
字体:【

乡土建筑永州(下)

是什么改变了乡土建筑的模样

▶永州宁远冷水镇骆家村,祠堂作为最重要的公共建筑装饰极为精美。

▲从传统民居到折中主义风格再在现代混凝土建筑。永州宁远太平镇城盘岭村从左到右的这三栋建筑与近代建筑发展的次序恰好吻合。组图/记者常立军

▶从空中可以清晰看到骆家村新老建筑混杂的场景。图/凌翔

从古至今,盖房子都是人生大事。城里人没有太多选择余地,乡村建房则拥有相当充分的自由选择空间。村落中的房子也因此呈现出一种极为丰富的多样性。影响乡土建筑的因素很多,财富、技术与文化倾向,都是其中重要的因素。当这些因素共同发生作用时,变化就产生了。一百多年来,乡土建筑从形式到精神内涵都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 撰文/本报记者常立军

建房阶段都是民间财富的快速增长期

没有什么比建筑更能反映多维度的历史进程了。经济、技术、文化,尽在其中。

农耕民族的建筑技术更新是缓慢的。传统的以木结构为主的建筑,沿用了几千年。如果没有发生1840年那场影响了这个民族整体命运的战争,我想,湘南的这些传统村落的风貌应该和一百多年前并不会有太大区别。

财富的多寡,是影响建筑形态的最基本因素。富裕的时候,极尽发挥。贫乏的时候,一切以实用为主。考察中,那些规模巨大的建筑群,无一不是大家族在历史上的繁荣时期所建。而那些朴素的普通民居,则完全走向了“简约风”。这不是如今流行的高端简约,这只是因为没钱过度修饰而被迫走了“简约路线”。就湘南村落而言,现存建筑历史上的建房高峰期,集中于清中期和20世纪的八九十年代。那也正是两个民间财富快速增长的历史时段。

前一个历史阶段,是一个财富增长,技术与文化却保留了传统的时代。后一个阶段,则是一个财富与技术颠覆传统文化的时期。

技术是一个极为关键的因素。人类的居住历史,同时也是一部建筑技术史。土坯、木构、砖木、砖混、框架、轻钢,各种材料结构的建筑在乡村基本都可以见到。我们应该庆幸,见证了如此伟大的一个建筑时代。一百多年来,传统与现代的冲突,剧烈如惊涛拍岸。从技术肇始的变革,触发思想的激荡。即使是深隐于群山、远离了斗争中心的湘南,也无法回避这种动荡带来的冲击和改变。

湘南传统村落的价值在于它保留了充足的古民居建筑样本。之所以有这样的荣幸,反而是因为它在近代的落后。地处偏远且经济不够发达的湘南村落,较少受到现代化浪潮的影响。不够富裕的人们也没有能力去翻新更多的房屋。传统建筑因此得以大面积保留。在这里,依然有着很多“纯味”的村落。如江华的宝镜村古建筑群和江永的上甘棠村。走在这些建筑群中,一切恍如旧时光。然而它们已经成为一种“稀缺资源”,大多数的村落已不再“纯粹”。财富增长与技术的进步再一次改变了乡村。

辞旧迎新,建造者们有些茫然

建筑是文化的载体。

传统建筑反映的正是传统文化中最为核心的内容:秩序性。从房间的功能到次序设置,一切皆带有旧的意识形态特征。宗法体系主导了建筑的内部空间格局。这种建筑格局,直到20世纪八九十年代,混凝土大量应用于乡村建筑才被彻底瓦解。新修的砖混楼房,改变了从前以正厅和天井为核心的格局。所有居住空间均享有良好的光线与通风。从前放置杂物的楼上,成为了主要的居住空间。建筑从此不再拥有严格的内部次序。

秩序被瓦解后,审美也跟着无序起来。按理说,这两者之间并不该有逻辑上的因果关系,但事实却是两者同步发生了。砖混建筑时代来临之后,乡土建筑的整体形象开始逐步变坏。刚开始,基于实用主义的方盒子式建筑还保留着一种简约美。到后来,各种装饰风格混乱的建筑开始在乡村中肆意生长,很多地方的乡村风貌因此变得让人开始难以接受。

宗法体系下的秩序格局随着现代化的浪潮渐渐隐没,失去了传统意识形态的乡村似乎有点茫然。实用主义在这个时期成为主流的思路,资金有限的情形下,审美显然不是最值得考虑的事情。砖混结构的水泥方盒子就是这种思路下的产物。

是现代的钢筋混凝土建筑不具有构建美的能力?显然不是。混凝土构建的优秀建筑比比皆是。真正影响了乡土美感的是那些不伦不类的各种新建筑。它们多是有着欧式的前脸,房顶却雕刻了模仿古代宫殿建筑屋脊的吻兽和宝顶。有的则是在水泥方盒式建筑的山墙上,强行加上一排封火墙,据说是为了改造成古建风,与传统村落协调。这看似是一种回归,但这种回归,同样是一种迷失。传统建筑中重视与自然相和谐、讲究空间布局合理性的优秀传统没有被继承下来。

哲学家康德认为审美认识是纯主观的。换言之,没人会修一栋自己都认为很丑的建筑出来。问题在于审美意识的混乱。其实在中西建筑文化大碰撞的时期,曾经有一个折中主义的美好时期。如今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湖南大学早期建筑群,即是由诸多中西合璧建筑组成。它们多出自刘敦帧和柳士英之手,两人都是学贯中西的建筑大师。

关于什么是建筑美,女建筑学家林徽因有过一个精准且富有艺术气息的描述:“能呈现平稳,舒适,自然的外向;能诚实地袒露内部有机的结构,各部的功用,及全部的组织;不事掩饰,不矫揉造作;能自然地发挥其所用材料的本质特性;只设施雕饰于必需的结构部分,以求更和悦的轮廓,更协调的色彩;不勉强结构出多余的装饰物来增加华丽;不滥用曲线或色彩来求媚于庸俗;这些便是‘建筑美’所包含的各条件”。显然大部分的新建筑都不太符合要求。

传统与现代,新与旧,是乡村建设中绕不开的争议话题。在与湖南大学建筑学院柳肃教授谈及关于乡土新建民居的美学定位问题时,他说:“现代就是现代,不要去仿古。保护古村落的时候,新建的要和古建筑分开,不要夹杂在一起。设计现代民居的时候可以用新中式,但要认真设计,不要千篇一律。”

撰文/潇湘晨报记者常立军

今日热点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