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儿童文学创作之路

2019-09-20 09:05:10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杨振文] [编辑:夏博]
字体:【

杨振文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读师范类学校是不要钱的。因为家里比较贫困,我高中毕业后报考了师范。在湖南师范学院就读期间,不但不要学费、伙食费、住宿费,每月还能领到五元钱作零用,毕业后必须服从国家分配,去当人民教师。那时我已在报刊上发表过一些作品,但丝毫不敢张扬,怕别人说我不安心当教师,名利思想作祟。我的这种顾虑,直到有天在图书馆看到《人民日报》1955年9月16日发表的一篇社论才得以打消。

这篇社论的题目是《大量创作、出版、发行少年儿童读物》。社论针对当时全国少儿读物奇缺的状况,号召作家们积极为少年儿童写作,要求各地各有关部门,对团干部、教师、辅导员、国家工作人员中爱好少儿读物写作并有发展前途的,加以热情关怀和指导,帮助其成长。这篇社论让我吃了定心丸。我大量阅读中外儿童文学名著,与小伙伴一道看牛割草、在山村田野间嬉戏玩耍的情景,也鲜活地浮现在我的脑际。我的创作欲望越来越强,逼着我拿起笔来,开始了《芬芬为什么愿意剃光头》的写作。当时也没有一个完整的构思,只是信马由缰地写,写,写。不长的寒假,我一气呵成地写出了三万多字。

稿子写完后,我投寄到了从未联系过的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没想到,几个月后,我收到了出版社决定把这部稿子作为中年级读物出版的通知。1964年“六一”儿童节前,《芬芬为什么愿意剃光头》出版了,第一次便印了7万册。半年后第二次印刷,印数11万多。这时候,我已是一所农村中学的语文教师。1965年11月,经著名作家、时任湖南省文联主席周立波和时任湖南省作协主席蒋牧良推荐,我出席了全国青年业余文学创作积极分子大会,听了时任中宣部副部长周扬作的大会主题报告,并受到了周恩来、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坚定了我从事业余文学创作的信心。从1964年初版,到1996年3月第7次印刷,这本书共印了28万7千余册,时间跨度是32年。

一个在校学生写的稿子,被一家专业性的少儿出版社采用后,能够在30多年里一印再印,发行近30万册,说明它在很长的时间里是受读者欢迎的,影响过几代少年儿童。儿童文学作家秦文君在作家出版社出版的《秦文君小说系列》“后记”和她在报刊发表的访谈录中,多次谈到《芬芬为什么愿意剃光头》对她的影响,说这本书是她最早的启蒙读物,读得“如饥似渴”。我与秦文君素昧平生,作为成就卓著的著名作家,她能这样肯定和看重我的这本儿童小说,让我感到十分欣慰!

继《芬芬为什么愿意剃光头》之后,我又创作了《大树、二雀和三条腿的机器人》《探病遇奇》两部中篇,也由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了单行本。此外,我还写了一些短篇的儿童小说,在报刊发表后,以《迷人的笑声》为书名,由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结集出版。我已年届八十,回顾几十年来的创作经历,我深深感到,当年如果我没有看到《人民日报》那篇社论,很可能早就放弃创作了;如果没有出席全国青年业余文学创作积极分子大会受到鼓励,也很难在业余文学创作这条艰难的道路上坚持50多年。

在儿童文学创作队伍里,我只是一名不起眼的业余写作者,远非主力队成员。但我知道,业余儿童文学作者比专业的儿童文学作家要多得多,是一支绝不可忽视的力量。他们中一定会不断涌现出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家,他们中也一定会有人创作出优秀的甚至是经典性的儿童文学作品。

今日热点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