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湖南发展成就巡礼·市州篇】永州:流光溢彩“新南门”

2019-09-20 06:16:35 [来源:华声在线] [编辑:夏博]
字体:【

从湘南边陲到开放前沿

永州:流光溢彩“新南门”

华声在线9月19日讯(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罗毅 严万达 通讯员 左亚军 唐一平 吕玉军)70年栉风沐雨,70年春华秋实。新中国成立以来,永州几代人连续奋斗,实现了从“一穷二白”到欣欣向荣、从百废待兴到百业兴旺、从湘南边陲到开放前沿、从破旧凋敝到美丽宜居、从贫穷困苦到全面小康的历史嬗变。

永州邻近粤港澳,是湖南两扇“南大门”之一。新中国成立7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永州立足自身区位优势,抢抓承接沿海产业转移的历史性机遇,果断迈开南融步伐,全力打造湖南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和东盟“桥头堡”。大力实施“产业兴市、工业强市”战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决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贫困“堡垒”发起“冲锋”。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坚持绿色发展,坚决打好湘江源头“碧水保卫战”。

2018年,永州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805.65亿元、工业增加值499.92亿元,分别比1949年增长1308倍、4166倍。外资企业从改革开放初期的基本为零,发展到2018年的687家,加工贸易进出口额从零起步到2018年总量位居全省第四位。2014年至2018年,累计减少贫困人口612362人,全市贫困发生率从13.5%下降至1.3%。生态环境逐渐恢复,水环境质量在今年一季度“国考”中,位列全国第15位、全省第3位。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新永州、新南门,正快步奔向繁荣之城、魅力之城、幸福之城。


流光溢彩“新南门”

——新中国成立70周年永州发展掠影

2017年4月23日,永州市城区绿意盎然。 张新国 摄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罗毅 严万达

通讯员 左亚军 唐一平 吕玉军

长天碧水,彩虹飞架,串联湘江两岸繁华。将在今年10月1日正式通车的永州城南大桥,是永州市城区第6座跨江大桥,也是永州首座大型斜拉桥。大桥建成通车后,将进一步拉近永州市城区两岸,给湖南“南大门”增添新的活力。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永州几代人接续奋斗,“永州之野”换了人间,美景如画,产业兴旺,人民幸福。

跨入新时代,永州市坚持开放引领,全面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全力打造流光溢彩湖南“新南门”。

6月1日,龙船队员在潇水河道县段奋力竞逐。通讯员 摄


1 南融加速 打开繁荣之门

8月下旬,永州市举行产业项目建设现场推进会,擂响新时代产业升级战鼓。

永州市,在1995年以前称“零陵地区”,邻近粤港澳,是湖南两扇“南大门”之一。新中国成立之初,工业年产值仅1200万元。

产业不兴旺,“南大门”不敞亮。在新中国成立后20多年打拼积累基础上,借改革开放春风,永州市开启南融步伐,承接沿海产业转移。南津渡水电站、宋家洲大坝、长丰汽车等一批大项目相继落地,这也是省内最早开放引进、合资合作的重大成果。省内成立最早的省级经开区之一凤凰园经开区也展翅起飞……一时间,永州成为湖南投资热土,1981年至1995年,引进外商投资6912.7万美元。1987年至1995年,创造了永州历史上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20%以上的奇迹。

要想富先修路。2003年以前,永州市没有一条高速公路。为打破交通瓶颈,永州市相继开展“交通三年大建设”“交通提速战役”等行动。如今,二广、泉南、厦蓉、道贺4条高速公路穿境而过,洛湛、湘桂、衡柳3条铁路交会贯通,永州机场开通了至北京、上海等地10条航线。

交通大提速,南融再加速。进入新世纪,以“一台车、一包烟、一张纸”(长丰汽车、零陵烟厂、湘江纸业)为代表的产业格局形成,永州工业实现大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永州市大力实施“产业兴市、工业强市”战略,进一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全力打造湖南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和东盟“桥头堡”。如今,“一台车、一包烟、一张纸”退出历史,先进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挑起大梁。现代农业产业加快发展,永州成为全国首批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产品配送分中心之一。

2011年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获批后,永州先后承接产业转移项目1800余个,年均递增14.5%,累计利用外资45亿美元、到位内资1225亿元。

2018年,永州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805.65亿元、工业增加值499.92亿元,分别比1949年增长了1308倍、4166倍。

6月22日,道县清塘镇陈雄村,经过改造后的村庄掩映在蓝天白云、青山绿水中。蒋克青 何忠军 摄影报道

2 民生加码 打开幸福之门

9月4日,蓝山县塔峰镇湘粤北路锦鸿手袋厂,36岁的冯乔古在忙着装车发货。

冯乔古家是因病致贫户。去年6月,冯乔古在政府鼓励下开始创业,获得创业培训、扶贫车间、小额创业贷款等政策扶持,收入一路高攀,预计今年可达50多万元。

“半边火炉半边床,半年糠菜半年粮”。这是新中国成立前永州农民贫困生活的真实写照。

新中国成立以来,永州市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不断改善民生。

改革开放,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增收又减负,生活大变样。至1995年,永州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276元,大部分农民住上了砖瓦房、小楼房。

党的十八大以来,永州决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贫困“堡垒”发起最后“冲锋”。2014年至2018年,累计减少贫困人口612362人,贫困发生率从13.5%下降至1.3%。2018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924元,比1990年增长25倍。

今秋,永州市新建的41所学校如期开学,增加学位63475个,消除大班额3800多个。

曾经,永州市是全省大班额数量最多、化解任务最重的市州之一。该市落实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作出坚决消除义务教育“大班额”的庄严承诺,把学位建设列为民生实事第一号工程。两年筹措资金130亿元,新建、改扩建一大批学校,多渠道、多举措补充教师。如今,该市66人以上的班级已全部消除,超大班额成为历史。预计到今年底,全市大班额将全部消除。

同时,永州市围绕老百姓反映强烈的社会保障、收入分配、社会事业、食品药品安全等民生问题,加快改革、加大投入,坚持将七成以上财政资金用于改善民生,补短板、强弱项,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广大群众,百姓获得感、幸福感越来越强。


2018年11月24日,东安县江东文武学校的学生正在进行武术操练。 蒋克青 摄

3 生态加力 打开魅力之门

9月5日清晨,湘江冷水滩城区段宋家洲岛,园林部门精心播撒的400公斤百日菊、格桑花、硫华菊等花种已吐露新芽,美丽“花海”可期。

24天前,岛上264栋8.1万平方米房屋全部拆迁完毕。

宋家洲岛是永州市城区一座江心岛,1993年被政府征收。多年来,岛上居民不减反增,无序涌出的建筑物、种养业、餐饮业等,严重污染湘江水质,成了湘江中一块“牛皮癣”。

一江碧水,岂容玷污。今年初,宋家洲避险搬迁及环境综合治理攻坚战打响。两个多月昼夜苦战,521户1578名居民全部搬离,困扰永州20余年的“顽疾”得以去除,永州“橘子洲头”规划也呼之欲出。

永州市地处湘江源头,千里湘江奔涌北上,湘水、潇水穿城而过,城市因水而生、因江而荣。

20世纪50年代后期始,永州市城区沿江两岸陆续建起各类工厂,每年排放大量污水、废水,清澈的湘江变得臭气熏天。

党的十八大以来,永州市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坚持绿色发展,打了一场湘江源头“碧水保卫战”。

2015年,永州市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对有着近60年建厂历史、年产值近10亿元、税收超过1亿元的湘江纸业实施关停搬迁。并强力推进“六城同创”,让山水与城市相融。近两年,全市投入湘江保护和治理的资金达40余亿元。

“十三五”期间,永州市规划实施生态环保重点项目83个,总投资达1043亿元。坚持把生态红线作为从政底线,近年来否决不符合环保要求的拟引进项目72个,计划总投资100多亿元。

如今,湘江北上,江水清清。永州市3个国家考核断面水质连续6年保持Ⅱ类以上,出境水质连续73个月稳定在Ⅱ类以上。在今年一季度水环境质量“国考”中,永州市位列全国第15位、全省第3位。

良好生态环境正逐渐恢复。新永州、新南门,快步奔向繁荣之城、魅力之城、幸福之城。



◎名片

九嶷山舜帝陵


2015年6月9日,宁远县九嶷山舜帝陵。乐水旺 彭小葵 摄影报道

“九嶷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九嶷山,因有舜帝陵和一代伟人毛泽东写下的诗句而声名远扬。


舜帝是我国上古时期五帝之一、中华道德创始人之一,其陵寝位于宁远县境内的九嶷山。

九嶷山舜帝陵现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全国文明单位、湖南“新潇湘八景”之一、全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廉政文化教育基地。舜帝陵园占地436.5亩,内有九龙柱、祭祀墙、历代名人游九嶷浮雕、明德牌坊、金水桥、神道等人文景观;陵庙有仪门、午门、拜殿、正殿、寝殿、厢房、钟鼓楼等多个精美的单体建筑以及42块古碑,祭碑房里有保存完好的历代祭碑36块。

湘江源国家森林公园

湘江源头在哪里?此前众说纷纭。2010年,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卫星遥感发现湘江源头在蓝山县。2013年5月,国务院相关部门认定蓝山为湘江源头。

湘江发源于蓝山县湖南湘江源国家森林公园境内海拔1789米的野狗岭南麓,源头处幽深静谧,只有一道深深的峡谷与外界相连。源头活水清冽甘醇温软如玉,自南向北一路蜿蜒而下,分3条同向水系即琛水、中水、凌江河,穿云钻雾形成2个高峡平湖、3个高山深潭、7条景观瀑布后,沿途汇纳蓝山15条主要支流,全长110公里,流域面积324平方公里。

湘江源国家森林公园是生态景观、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瑶族文化、水利资源相结合的综合观光景区,被誉为湖南的“香格里拉”。

零陵古城

2018年7月24日,零陵古城华灯初上。通讯员 摄

零陵、永州,一地二名。自公元前124年始置泉陵侯国以来,零陵古城至今已有2100多年历史。

2016年12月,国务院同意将永州市列为历史文化名城,为我国第131座历史文化名城。该市零陵区是永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核心区,拥有大量自然和人文资源,除永州八景外,还有仙姑故里、周家大院、东山景区、怀素景区、永州博物馆、永州文庙、东门城墙等。

2016年9月,零陵古城文旅综合保护开发项目投入建设。该项目被列为省“十三五”重点工程、永州市文旅“一号工程”,规划占地1400多亩。项目一期工程去年完工并对外开放,年接待游客60余万人次。

涔天河水库

2017年7月22日,俯瞰涔天河水库。 李忠林 摄

涔天河水库位于江华瑶族自治县境内,2012年8月开工扩建。扩建工程包括枢纽和灌区两部分。枢纽项目为多年调节性水库,正常蓄水位313米,总库容15.1亿立方米;灌区设计灌溉面积111.46万亩,是目前我省最大的灌区。

2018年8月31日,涔天河水库扩建工程通过正常蓄水位蓄水阶段验收,实现防洪、灌溉、补水和发电功能。目前,发电量已达4.67亿千瓦时,实现产值1.8亿元。每年还可减少下游各县洪水损失1亿元至2亿元。

灵山福地阳明山

阳明山位于双牌县境内,南近桂林、北望衡山,最高点“望佛台”海拔1624.6米,自古有“灵山福地”“岭北生态画卷”之称。柳宗元、欧阳修、徐霞客等在此留下过墨宝和览胜足迹。

阳明山森林覆盖率达98%,峰险谷幽、云天雾海,宛如人间仙境。华南最大的华东黄杉和红豆杉群落分布其间,有云豹、白鹇、红腹锦鸡等国家保护动植物101种,平均负氧离子含量达每立方厘米6.8万个,是难得的“天然氧吧”。有中国最大的野生杜鹃花基地等自然景观,大黄江源瀑布群、高山漂流入选“湖南百景”。

近年来,阳明山旅游迅速发展,每年4至5月间举办的中国·阳明山“和”文化旅游节暨杜鹃花会闻名中外。

(刘跃兵 黄柳英 杨万里 潘芳 梁利 郑运生 张伟 整理)



重整行装再出发

砥砺奋进新时代

中共永州市委书记 严华

永州市人民政府市长 何录春

70年栉风沐雨,70年春华秋实。新中国成立70年来,历届永州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团结带领全市人民,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实现了从“一穷二白”到欣欣向荣、从百废待兴到百业兴旺、从湘南边陲到开放前沿、从破旧凋敝到美丽宜居、从贫穷困苦到全面小康的历史嬗变。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从1949年的1.38亿元跃升到2018年的1805.65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从54.1元提升到3.3万元。

对历史的最好纪念,就是创造新的历史。我们将保持和发扬70年探索实践积累的宝贵经验,自觉担当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光荣使命,继往开来、重整行装、砥砺奋进。

坚持党的领导不动摇。坚持党的领导是各项事业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实践充分证明,永州70年辉煌成就的取得,根本在于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进入新时代,必须始终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湖南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扎实推动中央大政方针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在永州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保持发展定力不懈怠。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总钥匙。永州70年发展史,就是一部负重前行的奋斗史、一部万众一心的创业史、一部破茧成蝶的探索史。新时代新征程,发展仍然是解决永州所有问题的根本。我们将紧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深入实施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和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条现代化攻坚战,着力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全力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深化改革开放不停顿。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昨日之永州,紧跟改革开放的时代步伐,完成一次次成长蜕变。今天的永州,仍要保持改革的锐气和开放的胸襟,对标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牢牢把握湘粤桂省际区域性中心城市的规划定位,以全面深化改革打破利益固化藩篱,以持续扩大开放冲破内陆封闭的瓶颈,更高标准建好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更加主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把改革开放的文章做深做实,努力将“过渡带”变成产业转移“黄金带”,将“结合部”建成协调发展“先行区”。

增进人民福祉不停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在永州70年发展实践中,人民是贯穿始终的一条主线。我们将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顺应群众期盼、回应群众关切,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进一步做实做细民生实事,让人民享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使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全面从严治党不松劲。全面从严治党是锻造坚强领导力量的必然要求。70年来,历届永州市委坚持不懈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持之以恒正风肃纪,驰而不息改进作风,以零容忍的态度惩治腐败,全市各级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不断增强。历史和实践反复证明,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一刻都不能松劲。我们将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以刀刃向内、自我革命的决心和勇气,坚决清除一切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的病毒,使党不断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面对新的伟大实践,我们将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守初心使命,弘扬斗争精神,勇于担当作为,奋力谱写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的永州新篇章!

◎我与共和国共成长

日子一天一天好

道县上关街道水南社区 周承云

我叫周承云,1949年10月1日出生,家住道县上关街道水南社区。70年前的10月1日,新中国成立,举国同庆。对我家来说,新添男丁,所有人沉浸在喜悦中。邻居说我与共和国同一天生日,是个有福气的孩子。

这话不假。70年来,我与共和国共成长,一路走来,尽管也遭遇不少苦难,但日子一天一天好,幸福一天一天近。

我的童年是在物资匮乏的年代度过的。那时候,粮食、肉、布匹都凭票供应,一日三餐吃红薯,白米饭和猪肉只有逢年过节才能吃上一顿。除了吃不饱,住和穿也是难事。我家五口人挤在两间破烂的木板房里,转个身都困难。我们穿的衣服是粗布缝制的,颜色单调,除了灰色就是蓝色。

到了16岁,为减轻家里负担,我跟随父亲学木匠手艺。由于从小耳濡目染,再加上平时耐心钻研,我很快掌握了这门手艺,一天能赚10多个工分,吃饭基本有保障了。父亲最擅长的是制作龙船的“龙头”,大家都说他做的“龙头”活灵活现。他做“龙头”时,我蹲在旁边看,从砍料、出坯、雕琢打磨到上漆等,有几十道复杂工序,我常常一看大半天。后来父亲年纪大了,制作“龙头”的任务就落到了我身上。不过,那时大家还不富裕,全县总共才有20多艘龙船。

改革开放后,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吃“大锅饭”的日子结束了。我家按人头承包了几亩地,老伴在家种地带孩子,我就在周边做木工。因为干活卖力,制作的家具精致耐用,受到大家喜欢。1985年,我家买了村里第一台电视机,天一黑,村里男女老少带着小板凳来看电视。

2006年,“道州龙船赛”被列入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由于我是能做龙船“龙头”的老木匠,成了非遗传承人。近年来,“道州龙船赛”越来越火,每年都有很多村找我制作新“龙头”,或翻新旧“龙头”。今年端午节,县里参加比赛的龙船共144艘,有一半以上的“龙头”出自我的手。

现在,老百姓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是见证者,也是受益者。从苦难中走来,沐浴党的阳光雨露,赶上了好时代,过上了幸福生活。我为国家的强大而自豪,祝福祖国更加繁荣富强。

(蒋茜 谢万波 整理)

相关专题: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湖南发展成就巡礼·市州篇

今日热点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