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洞:谱好“三部曲”奔向致富路

2019-09-16 10:24:35 [来源:永州日报] [作者:刘福华] [编辑:金灵]
字体:【

□永州日报通讯员 刘福华

良好的生态环境,处处彰显绿色活力和生机……

近年来,金洞管理区坚持做好山水文章,放大金洞绿色、生态优势,创响“天然氧吧” “康养王国”旅游休闲度假品牌,引领广大人民群众奔向致富路。

植绿荒山变成绿色聚宝盆

中国楠木第一村——小金洞村,森林植被浓密,环境舒适宜人,该村白水河畔的安康休闲广场,早晚都聚集不少周边的百姓健身、休憩,数十年如一日守护村里”楠木王”的老支书奉明告和老伴儿是这里的常客,“这里空气好、景色美,我们每天都会到这里来坐一会儿。”

据老人介绍,“以前这里是‘荒山野岭’,鸟都不愿意落脚。”曾经林地被砍伐,水土流失严重,荒废的场景让老奉记忆犹新。

“在生态系统中,森林植被起着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净化水质的作用。”该区林业局负责人刘金红介绍,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金洞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和封山育林活动,通过退耕还林工程、天保工程等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让数千个光秃秃的山头穿上了“绿衣”,金洞林场也因此成为赫赫有名的”湖南省消灭荒山第一场”和”“全国科技兴林示范林场”。

通过多年的努力,全区森林面积达到80万亩,森林总蓄积量300余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87.74%。这些数据,充分展现了近年来金洞“走绿色路子,创生态效益”的丰硕成果。

漫步金洞大地,不管是身处山村乡野,还是置身于城区各个小公园,处处茂林争绿,阵阵鸟声争鸣。绿意盎然的金洞,无处不彰显着绿色的活力。如今,“全国森林康养试点基地”已成为金洞这个”中国楠木之乡”又一张响亮名片。

添绿产业助推群众奔富路

“退耕还林,换得来我们的生计吗?”当年推广退耕还林的时候,金洞镇三居委会的邓爱民种下第一棵楠木苗时,发出了这样的疑问,这也是全区参与退耕还林群众的共同疑惑。

如今,疑惑不再。随着植被恢复,林地产业蓬勃兴起。年过六旬的老邓在承租的田地里种植了近50亩楠木、香樟和红豆杉苗木。“就今年的苗木收入,预计可以达到30万元以上。”生活一天天滋润起来,这让他喜不自胜。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曾经“荒山野岭”的贫困乡村,如今漫山遍野是楠木、香樟和红豆杉等经济苗木,有力地促进了全区地方经济发展,更为本地百姓插上了增收致富的翅膀。

现在,金洞镇土猪、凤凰藏香猪、小金洞黑山羊、上司源土鸡和石鼓源中药材等依靠林下种养发展起来的地方特产渐渐走出金洞,成为省内外各大市场的“抢手货”。

用绿生态优势带旺旅游热

“真没想到,一个小小的花筵村这么生态、这么有特色。这一趟,真是来对了。”走在全市“精神文明建设”示范村——凤凰乡花筵村的四季花海游园中,春节期间从长沙自驾前来的刘女士兴奋不已。

鸟儿争鸣,和风拂面,令人心旷神怡;乡村主干道,干净整洁的水泥路蜿蜒曲折,连片的各种苗木郁郁葱葱,成块的各类鲜花争奇斗艳;游客们三五成群,或是悠闲漫步,或是拍照留念,尽享四季花海带来的惬意……

花筵村的这一幕,仅仅是金洞绿色生态发展的一个缩影。生态环境的优势正逐渐转化为富民惠民新优势,绿色环境正成为城乡群众共享的“绿色福利”。

为了顺应人们亲近自然、回归乡野的消费需求,金洞管理区把乡村生态旅游与建设幸福美丽新村结合起来,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大力创建“美丽乡村”和“生态文明村”,着力打造特色生态旅游品牌,为金洞的乡村旅游发展赚足了人气、打响了名气。

“望得见青山,看得见绿水,记得住乡愁”的特色旅游品牌,吸引着各地游客慕名而来。“一到周末或节假日,我们这里都忙不过来!”说起生态旅游,既是农家乐老板又担任着中荣村村支书的刘连春满是“幸福的烦恼”。

凭借着良好的生态环境,金洞管理区的乡村旅游效益日渐凸显,成功创建了楠木第一村、红色旅游园等8个星级乡村旅游景点,新建了集吃、住、玩、乐、行于一体的“农家乐、森林人家”50余处,彰显了“生态、长寿、健康”的主题,“春赏花、夏亲水、秋揽胜、冬养生”旅游模式逐渐成型,以金洞漂流为龙头的旅游行业年接待各地游客10万人次,旅游收入5000多万元,带动配套服务业从业人员3000余人,有力促进了全区旅游业的蓬勃发展。

今日热点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