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胡宇芬 周月桂
湖南,根植中国中部的一片热土,正在努力奔跑,拥抱全球。
奔跑,动力强劲。那是创新的牵引。
拥抱,激情澎湃。那是开放的胸怀。
走过不平凡的70年,湖南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站在了从未有过的高度。毫不动摇的“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就是湖南不断前行的总指挥。
创新湖南,融入世界。在创新中发展,在开放中共赢。
创新型省份建设快马加鞭
随着对创新的认识不断深化,湖南对创新的追逐日渐白热化,创新型省份建设正快马加鞭。
创新,最大的资源是人才。70年来湖南科技人才不仅在数量上增长了40多倍,到2018年总数达到179万人,而且高层次科技人才增长迅速,数量居中部前列。
袁隆平、黄伯云等一批享誉中外的科学家长期工作在湖南,三湘院士总数达82人,长期在湘工作外国专家1367人。近两年来,长株潭三市更是按下了快进键,共引进70余个省外院士创新团队、1100多名高层次专家来湘创新创业,55名湖湘青年英才先后入选国家千人、万人等“国家队”。
科研平台是人才施展拳脚的重要阵地。新中国成立初期,全省仅有3家科研型机构。到2018年,已经形成了以18家国家重点实验室、14家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家国家级临床医学中心为龙头,覆盖重点产业和重大民生领域、多学科、多层次的科研平台服务体系。
创新,真金白银的投入是保障。2018年,全省研发经费投入总量近700亿元。研发经费投入的主体从政府为主扩展为全社会的共同行动。近5年实施省科技重大专项55个、战略性新兴领域科技攻关与产业化项目256个,一批标志性创新成果脱颖而出,很多成了湖南名片甚至中国名片。
超高产杂交稻、超级计算机、超高速列车等标志性创新成果领跑世界;C/C航空制动材料打破了发达国家在该技术上对我国的封锁;建成了国内首条8英寸IGBT生产线;研制出“海牛”深海钻机、大倾角离子注入机、永磁同步牵引电机、大容量石墨烯电容等尖端产品;在全国率先研发出体外授精和胚胎移植技术、治疗丙型肝炎的中药新药;培育出三倍体鲫、三倍体鲤、“双低”油菜、优质油茶、杂交辣椒等生物新品种。
湖南成了获奖大户,近10年来获得国家科技大奖约200项。
统计数据显示,全省科技综合实力在全国排名第12位,科技进步对全省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接近58%。
以长沙、株洲和湘潭三家国家级高新区为主建设的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成为湖南的创新高峰,获批4年多来取得了长足发展。2018年自创区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2500亿元,占全省的近3成。今年上半年,预计自创区技工贸总收入和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均同比增长10%。
更加可喜的是,随着一项项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创新对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而释放出的能量不断累积,湖南高质量发展的态势逐步显现。
进入新世纪以来,湖南省技术市场总体发展水平居全国中等偏上水平。近年来,出台《湖南省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实施方案》,深化科技成果“三权”改革,搭建潇湘科技要素市场等省科技成果转化公共服务平台,2018年技术合同成交额达281.7亿元。今年力争实现全年技术交易额增长50%以上,突破400亿元。
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是反映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指标。经过多年快速增长后保持稳步增长,今年上半年,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3809.7亿元,同比增长11.4%,增速比规模工业增速快3.8个百分点。
“一带一部”战略定位加速开放崛起
9月的湖南依旧火热,三湘四水的开放发展更是热度逼人。
长沙北郊,铁路货运新北站,一列列满载“湘品”的中欧班列,从这里发往中亚、欧洲等地,然后班列再把一件件“欧品”运回长沙,从湖南发出的中欧班列货物运输总量已跻身全国第一方阵;大型滚装船稳稳停靠在客滚码头进行卸载作业,各型品牌车辆通过引桥从船上驶出,岳阳城陵矶港今年以来汽车滚装业务出现“井喷”,迎来爆发式增长;黄花国际机场货运包机航线已开通6条,来自澳洲的龙虾、泰国的榴莲等进口海鲜、水果源源不断“飞”入湖南……
立足“一带一部”战略定位,位居内陆的湖南深入推进“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走向世界的步子越迈越大。
“一带一部”新定位,引领湖南加速融入世界——
2013年11月初,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首次提出湖南位于“东部沿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过渡带、长江开放经济带和沿海开放经济带结合部”的战略定位。“一带一部”崭新定位,令内陆湖南的区位优势凸显,为湖南新时期开放发展指明了坐标。湖南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将“一带一部”战略定位化为发展新优势,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以满满的自信拥抱全球、走向世界。2016年11月,湖南省第十一次党代会首次把“创新引领开放崛起”定位为引领湖南经济社会发展、建设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的总战略,擘画了新时代湖南开放发展的新蓝图。紧接着,湖南确立了“1+2+5+N”的开放崛起推进体系,开放崛起的“四梁八柱”推进体系已经全面形成,湖南开放发展吹响了追赶式跨越发展的号角。
通江达海,联通世界,开放平台齐齐发力——
湖南作为内陆省份,国际通道持续拓展,口岸功能效益加快释放,开放基础不断夯实。湖南高铁营运里程1730公里,居全国第四,覆盖全省10个市州,形成2小时高铁经济圈;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6725公里,居全国第四;航空建成8个民航机场,开通国际全货机航线6条,民用航线达380条,实现了五大洲全覆盖;水运拥有1.2万公里内河航道,国家一类口岸岳阳城陵矶港通江达海;中欧班列开通10条线路,物流覆盖沿线30个国家,货物运输总量居全国第一方阵。湖南拥有16个国家级经开区、高新区和123个省级园区,形成了3个万亿级产业、11个千亿级产业、20条工业新兴优势产业链,初步形成了多类型、多层次、多功能的口岸开放体系,开放平台数量居中部第一。
随着中国-非洲经贸博览会长期落户湖南,世界计算机大会永久落户长沙,湖南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长沙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高桥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汽车平行进口等国家级平台相继获批,湖南开放平台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湖南开放发展已经站在了新的更高起点上。
高水平引进来,大踏步走出去,开放型经济铿锵前行——
优进优出,外贸进出口连续多年高速增长。从2016年开始,湖南外贸进入高速增长期,增速连年在全国领先。今年7月,湖南外贸总额422.2亿元,增长78.1%,创单月外贸进出口额历史新高;1至7月出口增长63.1%,增速全国第一;高新技术、装备制造等高附加值产品出口提速;全球市场布局进一步优化,非洲、东盟等新兴市场迅速拓展。
筑巢引凤,境内外资金奔涌而来。湖南不断优化开放发展环境,围绕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重点产业,放眼全球,着力引进总部经济、研发中心。截至目前,有173家世界500强企业在湖南有产业和项目。今年前7月,广东雪松控股集团、江苏双良集团、浙江超威集团、山东威高集团、江苏高力控股集团5家 “三类500强” 企业首次落户湖南,全省新引进67家“三类500强”企业投资项目88个。
对接“一带一路”,湘企大步“走出去”。湘企在农业合作、矿产品加工、基础设施建设、住房建设、装备制造等众多领域全面“走出去”,海外并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大手笔,承揽大型工程建设项目的能力越来越强。至今年6月,已有1500多家湖南企业走进92个国家和地区,累计境外合同投资233.82亿美元,居中西部第一。累计完成对外承包工程营业额223.54亿美元。
迎着开放的长风,湖南正在越来越深、越来越广地与世界对接,在加速“开放崛起”中“拥抱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