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公证处:一份份公证遗嘱 见证人间事

2019-09-11 09:15:05 [来源:潇湘晨报] [作者:王佳箐] [编辑:周泽中]
字体:【

9月10日,长沙市长沙公证处,市民来办理公证业务。 图/实习记者张云峰

在长沙市长沙公证处(以下简称“长沙公证处”),世相人情集中上演,走进办公室的人大都有一堆故事可讲,在财产分配的偏向背后,有着太复杂的关系勾连和情感因果。

公证员置身其中又“冷眼旁观”,他们既要确保遗嘱内容是当事人的真实想法,也不能随意给出价值判断。通过一份薄薄的公证遗嘱,他们见到了无数人间冷暖。

在长沙公证处家事服务中心,最繁忙的时候,一天能接待近10位来咨询或办理公证业务的人。任何人对于财产的分割都表现出一个家庭的关系亲疏,这背后还有更复杂的因果和情感。

公证员公证人间世,但人间事又如何做到真正的公正?他们更希望,公证制度作为“是非”和“公道”树立的一尺标杆,在繁杂的烟火人间,为预防纠纷、规避矛盾提供一个重要证据。在公证处,没有无情。

公证处有无奈也有真情

9月9日下午,70岁的张文和(化名)来长沙公证处办理遗嘱公证,他与现在的妻子屈惠兰(化名)是重组家庭,分别和前妻、前夫育有一儿一女,两人婚后未生育。张文和这次来办遗嘱,是想确保去世后自己的所有财产只留给自己的亲生儿子。

张文和走进11号窗口的办公室后,从黑色背包里拿出一沓房产证和各式文件的复印件。他有五套房屋,均是与现任妻子的婚后共有财产。公证员蒋媛媛给了张文和一张A4白纸,他在上面写道:“将五套房屋中属于我所有的部分产权由我的儿子张涛(化名)一人继承”。蒋媛媛向他解释,如果妻子先于他去世,且未立遗嘱,张文和还可以继承妻子那一部分财产。

其实,张文和原本没打算现在就立遗嘱,“我本来想晚一点再处理这些事,但他(儿子)说我已经70岁了”。

1993年与张文和再婚时,屈惠兰的女儿才7岁,“是我把她抚养大的”,张文和说,女儿今年33岁,已结婚生子,张文和夫妻常去帮忙照顾外孙,“我觉得女儿比儿子对我还好些”。

张文和手写遗嘱时,儿子张涛到了公证处。一进办公室,他没说话,直接从文件袋里拿出身份证,父亲先开口:“这个要复印。”复印完证件后,张涛回到办公室坐在张文和身后的沙发上,不时起身询问蒋媛媛有关遗产继承的问题:“如果她(屈惠兰)把所有房子都变现转移了怎么办?”“如果她不把房产证给我呢?”张涛对蒋媛媛说:“你应该也知道,我和他的妻子,关系一般。”

张涛坐回沙发,记者问张文和离婚时儿子多大,张文和一时没想起来:“儿子多大呀,1993年的时候?”张涛坐在父亲身后,眼睛望向别处:“你看你关心过我吗?”张文和仍自顾自地回忆:“现在他40岁。”张涛语气中有些嘲讽意味:“我哪年的你还记得吗?”张文和开始急躁:“少废话啊。”张涛自己回答:“我1979年的。”1993年张文和与前妻离婚,并于同年再婚,那时张涛14岁,母亲抚养他长大,一直未再婚。

完成遗嘱公证的书面手续后,蒋媛媛带着张文和去录像。这段录像会一直保密,直到当事人去世,既能证明当事人在立遗嘱时处于神志清醒的状态,也能给家属一个用于追忆的影像资料。

一个多小时之后,张文和与蒋媛媛回到办公室,他先从自己的背包里取出一个粉色的礼品袋,再把其他文件装回包里。等张涛缴费回来,父子俩准备出门,张文和把礼品袋递给张涛,对他说:“这是给你带的月饼。”

遗嘱背后的世相与人情

这样的故事在蒋媛媛看来太平常了,她和另一位公证员余蓉去年成立了家事服务中心,集中负责办理遗嘱、意定监护、遗赠抚养等公证业务。最繁忙的时候,这间办公室一天能接待近10位来咨询或办理公证业务的人。蒋媛媛见过隐瞒自己的兄弟姐妹甚至子女的老人,也见过当事人在子女面前坚定地说要立遗嘱,但关上门单独面对公证员时又犹豫不决。

每一份遗嘱和财产分配背后,都有着更复杂的因果与人情。

曹洪在长沙公证处工作30年了,让他印象最深刻的一次公证是在20年前,一位80岁左右的老人来做遗嘱公证。她丈夫已去世,有两个儿子在长沙,老太太要把所有财产留给大儿子,“她说大儿子对她更好”。老太太神志清醒,态度坚决,曹洪并未觉得有何异常,便按她的意愿完成了公证。转折是在一年之后,老太太去世了,大儿子拿出了母亲的遗嘱,让小儿子深感意外,他甚至怀疑这份遗嘱的真实性,和哥哥一起到公证处做鉴定。小儿子当时大约50岁,他告诉曹洪,父亲去世后,他把母亲接来同住,平时母亲生病都是他带着去看医生,因为老人牙齿不好,家里饭菜都会做得偏软,他不能理解母亲为什么会立下这样的遗嘱。

“老人可能比较看重子女在情感上的赡养”,曹洪说,老太太的大儿子虽然不常陪伴母亲,但逢年过节都会买些礼物前去探望。而与小儿子一家生活在一起,两代人的观念和习惯不相适应,难免有一些摩擦。

故事的结尾是,大儿子觉得自己在照顾母亲上没有弟弟尽心,主动放弃了遗产继承。但这次公证对曹洪的影响很深:“我后来就总说,不要觉得孝顺了父母,他们就该把财产给你。”

即使是父母与子女之间,也很难有完全纯粹与无私的感情,财产与利益让问题变得更复杂。公证员在向当事人了解财产分配意向时一定会让家属,尤其是受益人回避,以确定当事人所说的是自己的真实想法。

公证员眼里的世界

蒋媛媛是2016年来长沙公证处工作的,她以前在律师事务所工作,之前觉得当公证员可能稍微轻松一点,但入职后才发现并不像想象中那样。除了在办公室接待来咨询和办理公证业务的当事人,蒋媛媛还要跑遍长沙各种机关、单位,去核实当事人提供的各项材料。她曾用了一个月时间,通过当事人的邻居和同事,找到被隐瞒的子女,确保遗嘱执行时,所有子女都没有异议。

工作期间,蒋媛媛总穿着一套白色衬衫、黑色西装长裤和一双平底运动鞋。她走路很快,但她却说:“我其实是个很慢的人。”

2016年,蒋媛媛刚来公证处不久,81岁的爷爷去世了。原本这个大家庭很和睦,但爷爷的去世还是带来了些变化。奶奶现在独居,爷爷生前未立遗嘱,财产由奶奶继承,当时并没发生什么矛盾。虽然蒋媛媛办了太多遗嘱公证,但她并没和奶奶提过此事,“奶奶身体不太适合,爷爷也说过希望财产由子女平分”,但原本由爷爷管理的钱交给谁,奶奶由谁负责照顾,家人一直没提出确定结果,蒋媛媛有时去探望奶奶,发现日用品用完了都没人买新的。

在蒋媛媛看来,立遗嘱不但与身后事相关,也与生前事相关。在死亡和财产的“考验”之下,很少有人能站在道德高地上,此间挟裹了太多人间冷暖。

潇湘晨报实习记者王佳箐长沙报道

今日热点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