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丨蓝天碧水美如画 绿色湘潭“养成记”

2019-09-09 09:43:30 [来源:湘潭在线] [作者:廖艳霞] [编辑:金灵]
字体:【

编者按:新中国成立以来,湘潭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各个领域都取得了显著成就。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湘潭朝着高质量发展的方向提挡加速,成绩斐然。今天起,湘潭日报和湘潭在线推出“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湘潭:卓越贡献”系列报道,对全市各领域取得的可喜成绩进行全面展示。敬请关注。

蓝天白云下,莲城一江两岸风景如画。 (记者 陈旭东 摄)
蓝天白云下,莲城一江两岸风景如画。(记者 陈旭东 摄)

湘潭在线9月9日讯(湘潭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廖艳霞)9月6日傍晚,市民三三两两漫步在河东湘江风光带,江面吹来徐徐凉风,江水汩汩向北流去,眼前呈现出一幅“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美丽画卷。

这幅和谐优美的江景图折射出湘潭人的生态环境获得感和幸福感越来越强,更凝结着全市上下为了美丽湘潭披荆斩棘、一路攻坚的心血和汗水。

近年来,湘潭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秉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算好“绿色账”,走好“绿色路”,打好“绿色牌”,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丰硕成果。

蓝天保卫战

——让每次呼吸都新鲜

还记得,2013年元旦刚过,一场雾霾席卷湘潭,成为市民“无法呼吸之痛”。这一年,雾霾像个不速之客,不时造访,人们谈霾色变。全年365天,45天重度污染,4天严重污染,35天中度污染,空气质量优良率仅为51.2%。心肺之患,病在天上,根在地面。

只有回望来时路,我们才会看到,重工业城市湘潭的梦想是何等迫切。一个个高耸入云的烟囱,是一个时代的印记,也深刻折射出湘潭生态环境之困。在发展和污染的冲突中,如何权衡成为了摆在市委、市政府以及生态环保等相关部门面前的重要课题。

这一年,国家“气十条”出台,湘潭从污染减排、机动车尾气排放、绿色建筑工地、道路扬尘等方面加大治霾力度,绘就了一幅保卫蓝天的立体作战图。

大气污染防治“特护期”实施方案、环境治理“夏季攻势”,一个个任务逐渐铺开;中央环保督察、湖南省环保督察、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回头看”,一场场风暴历经洗礼;大唐湘潭发电超低排改造、湘钢大气污染防治三年行动计划、挥发性有机物治理,一个个项目逐步落实;飓风行动、利剑行动、亮剑行动,一系列行动动真碰硬。

在一场场硬仗中,感受最深刻的是企业。多数企业在环境治理的风暴中,环保理念来了个翻天覆地的改变。“环境保护从‘要我治’变成了‘我要治’。”湘钢能源环保部有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他们累计投入40亿元加快环保设施升级改造,去年又计划投入30亿~50亿元启动湘钢大气污染防治“三年行动计划”。今年,湘钢重点污染治理步伐加快,15个项目已完工6个,污染物排放持续减少,厂区及周边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

市生态环境局数据显示:2018年湘潭城市空气质量累计优良率达到76.6%,比2013年上升24.8个百分比。今年上半年,这一数据为80.1%,湘潭市民呼吸新鲜空气天数比2018年同期又增加了4天。

如今,市民不时在微信朋友圈上晒出蓝天白云图,写下“幸福就在家门口”的感言。

碧水保卫战

——让碧水长流惠人间

还记得,2006年1月,来自上游株洲清水塘的含镉污水影响湘潭继而辐射到长沙,导致两市处于自来水断供边缘。这起令人震惊的镉污染事件,让人开始关注湘江水质。

此前,湘潭水质基本保持在Ⅲ类,达到国家标准,后来监测因子更多、更严格,水质慢慢改善。但关于湘江水究竟还能不能喝的质疑声此消彼长。“这可能与人们的感官有关,沿江两岸林立的化工厂,江边漂浮的垃圾,让人心生不悦。”市生态环境局有关工作人员称。

如何让负重前行的母亲河重现漫江碧透呢?市委、市政府痛定思痛,从2013年起,按照省政府湘江污染防治“一号重点工程”部署,连续实施三个“三年行动计划”,碧水保卫战拉开新篇章。

为湘江“疗伤”,需直捣“病根”。为祛环境沉疴,市委、市政府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前后投入资金20亿元,关停拆除竹埠港区域28家化工企业,摘掉了污染湘江的这颗“毒瘤”。

2015年,国家“水十条”出台,湘潭水污染防治再擂战鼓。近年来,湘潭累计关停淘汰退出涉重金属企业94家,大力推进竹埠港、锰矿、湖铁及周边地区、南天农药厂及周边等污染场地的综合治理和修复,从源头直击污染“痛点”。

与此同时,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黑臭水体治理、饮用水水源地专项整治、涟水流域综合整治、畜禽养殖退出等综合施策,持续发力,一步步助推湘江还原成最初的美好。

数据显示:2018年,全市参与考核的10个地表水断面全部达到或优于Ⅲ类水质标准,市、县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100%。今年上半年,湘潭10个省级以上考核断面全部达到Ⅱ类水质,湘江水市民可以放心饮用。

持续关注湘江水质的环保志愿者不时发出感慨:曾经个别排口汇入湘江的水五颜六色,如今已是清水悠悠、鱼翔浅底、芳草萋萋。

净土保卫战

——让绿色家园更宜居

环境污染,人们感受最深的是大气,最直观的是水,最不明显的是土壤。然而,在重工业城市湘潭,土壤作为人们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伴随着工业化进程污染曾越来越突出。

湘潭环保志愿者很早就感觉到隐忧,他们自2008年起在竹埠港、金霞山、河口等地租田,请省相关部门及高校专家种试验田,三管齐下寻找镉污染土壤治理的办法,并在全国推广。

未雨绸缪。实际上,湘潭对于土壤治理谋划很早,“十二五”初期,湘潭就立足土壤污染现状,明确了治理目标,突出产业结构调整,加快重污染传统产业退出和新兴产业发展,通过三到五年努力,较好解决土壤污染源头问题,全市土壤环境保护和治理工作走在全国前列。

土壤污染多是多年积累造成的,其治理不可能一蹴而就。近几年来,湘潭将土壤治理作为一个长期性、系统性工程来抓,持续精准发力,久久为功。2016年,国家“土十条”出台,湘潭要求力争到2020年,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1%左右,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90%以上。到2030年,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5%以上,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95%以上。

目前,竹埠港易家坪片区土壤污染综合治理已经完成阶段性验收,湘潭电化集团旧址锰污染土地修复项目已于日前正式启动,昔日头顶“乌纱帽”的重化工区如今已华丽蜕变为绿色、智慧、宜居、生态的滨江新城。

牛头化工一期土壤治理项目全面完工、湖南惠天然化工污染场地综合治理已完成主体工程,南天化工西厂区、东厂区土壤治理项目、原湖南铁合金厂及周边区域土壤及地下水重金属污染综合治理一期工程等项目均在稳步推进。

此外,中央环保督察期间发现富力城违反有关绿心条例的规定后,市委、市政府迅速行动,多次调度推进、现场督察,全部拆除96套违建别墅、59亩仿古建筑,全面复绿,还绿心一片绿意盎然。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如今,一座历经转型阵痛的老工业城市正朝绿色高质量发展之路阔步前进。

从史上最严《环保法》到“气十条”“水十条”“土十条”,生态环境的法治大网越织越密,从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坏责任追究办法到生态保护红线,环保法规制度形成了有力震慑。在大环保格局日趋完善的今天,湘潭将继续保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的定力,不动摇、不松劲、不开口子,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助推湘潭生态环境治理更上一个新台阶。

相关专题:湘里事

今日热点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