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湘模范教师】把思政课上成“网红课”——记全国模范教师龙兵

2019-09-09 06:36:10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余蓉] [编辑:潘华]
字体:【

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余蓉

选他的课要拼“手速”,“蹭”他的课要挤过道,学生网上评价他的课连续多年排名院系第一……在湖南大学,传统印象中枯燥乏味的思政课,却被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龙兵上成了受人追捧的“网红课”。

在抗日战争中国受降地讲家国情怀,在新民学会旧址讲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在岳麓书院讲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在隆回县讲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龙兵的思政课,不仅仅是在宽敞的教室里,还走进了更广阔的社会“大课堂”。

把讲台搬到历史现场

“一辈子只做一件事情。袁隆平只搞杂交水稻,慈云桂只搞计算机。我呢,只想把思政课老师做好。”9月6日,记者来到湖南大学采访时,龙兵这样说。

如何让学生爱上思政课?这个问题龙兵一直在探索。

有一次,他的思政课正好碰上9月3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这个巧合给了他灵感,学校的科学馆就是抗日战争长衡岳地区受降地旧址,在这里上课是不是更生动呢?

“同学们,我们眼前这栋楼在1938年4月10日,被日本飞机轰炸,馆里的仪器设备全被炸毁……1945年9月15日,就在这个205会议室,举行了长衡岳地区侵华日军投降仪式……”在科学楼,龙兵领着学生们回望血与火的抗战岁月,寻找历史的遗迹,学生们的家国情怀油然而生。

自卑亭、岳麓书院、湖南大学图书馆遗址、第九战区司令部战时指挥部旧址、新民学会旧址……学校内外人文历史景点、红色教育基地都成了龙兵思政课的讲台。

这样的“移动”思政课,龙兵已经坚持了22年,每个班每个月一次。他说,现在的大学生接受信息的范围和数量都非常大,更需要老师的引导。带着他们走访实地,让他们亲眼看到实际情况比任何说教都管用。在现场讨论环节,他偶尔迸出一句网络用语“‘元芳’怎么看”,常常引发同学们无尽的思考。

其实,为了上好“移动”的思政课,龙兵下了不少功夫。每次备课,他都要躲到图书馆的档案室里反复查找资料,常常一待就是半个月。他说,这才能确保每个引用的材料都有出处。查资料时,他也发掘了不少课本里没有的细节:比如日军轰炸湖南大学时,一边低飞盘旋一边机枪扫射。抗战爆发后,湖大有师生投笔从戎,还有师生自愿到兵工厂……讲课时龙兵发现,这样的细节让学生们非常着迷,有些听着听着就泪流满面。

让农民伯伯当助教

回望历史的同时,龙兵的思政课也关照着当下的中国。

今年暑假,龙兵带着6个同学来到有着中国职业服装名镇之称的醴陵船湾镇。龙兵说:“我们的课程讲到了乡村振兴,我想让学生们有个直观的感受,不同地区是如何结合本地实际实施乡村振兴的。”

船湾之行让马克思主义学院研二学生王昊大开眼界:没想到一个小小的镇居然有几百家服装厂,开了几十家宾馆。他说,这次活动让自己真切感受到,乡村振兴战略帮助很多乡镇改变了落后的面貌。

为了让学生们现场感受精准扶贫,2012年到2014年连续三个暑假,龙兵带领学生们来到湖南大学隆回虎形山白水洞村扶贫点,走上田间地头上课:“让农民伯伯来给我当助教,让学生们通过活生生的人和事,感受到精准扶贫不是一句空话,是有实际行动的、有成效的,感受到党的政策是实实在在为人民服务的。”

2017年暑假,龙兵和同事带着30多名学生重走秋收起义之路,从浏阳文家市出发,辗转萍乡、井冈山等地,先后调研文家市会师旧址、湘鄂赣省委旧址、井冈山革命烈士纪念堂等30余处红色场馆,深入基层访谈革命老区发生的变化。“这是我一辈子难以忘怀的经历。我不仅感受到了这些革命老区对共产党的深情付出和深厚感情,也看到了党和国家对革命老区百姓的倾力帮扶。”大三学生邱文昊说。

用实际行动影响学生

这样生动的思政课,不仅树立了学生正确的“三观”,更影响了他们的行为。

来自江西萍乡的黄世朋,通过龙兵的课深刻感受到要想有所作为就必须到基层去,他放弃去繁华都市高薪就业,而是主动参加选调生考试,去隆回参与精准扶贫工作。去隆回这一年,黄世朋依然和龙兵保持密切联系,说得最多的就是隆回的孩子,希望学校的学弟学妹能为山区的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我要在最需要的地方贡献自己的青春。”黄世朋这样说。

“尽量回到生你养你的家乡,去贡献你的力量。”临近毕业时,因为龙兵的一句话,学生桑姆放弃了房地产企业的高薪工作,来到与不丹接壤的边陲小镇——西藏山南洛扎县拉康镇人民政府工作,扎根基层。“龙老师经常说要当学生的贴心人,现在我也在努力当老百姓的贴心人。”桑姆说。“我也想为老百姓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新疆学生沙尔合提,毕业后选择回到家乡的中学当老师。

“思政课就是立德树人,能够通过这门课程为国家培养更多的基层需要的人才,这是我的骄傲。”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召开后,龙兵在教学笔记中这样写道。

相关专题:三湘模范教师

今日热点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