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微小说:向世界敞开一扇窗

2019-09-06 07:53:30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姜鸿丽] [编辑:印奕帆]
字体:【

2015年4月25日,夜色中的常德市白马湖文化公园及“三馆三中心”。(资料图片)

罗兵 摄

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姜鸿丽

一篇篇短小精悍的微小说,不断掀起层层巨浪。近些年来,常德市武陵区形成了一个固定的微小说作家群体,产生了许多颇具影响力的作品,这些微小说作者及其作品创作风格各不相同,富有浓郁地方特色,形成了影响力。从2013年到2019年,常德武陵区持续举办了6届享誉国内外的武陵国际微小说节,中国微型小说(小小说)创作基地、《小说选刊》创作基地相继落户武陵区,美国、德国、加拿大、日本、韩国和新加坡等都建立了武陵区创办的《华文小小说》联络站,武陵区用微小说这块“敲门砖”,打开了世界认识武陵的窗口,让武陵迈入了国际视野,构筑了独特的文化影响力。

这种出人意料的微小说发展与繁荣,被文学界称为“武陵微小说现象”。

1 常德已成为当代小小说的重镇

由中国微小说创作基地和《小说选刊》杂志社历时半年联合选编的《新中国七十年微小说精选》,日前已送达出版社,将于国庆节前出版。这本书从1949年发表的赵树理名篇《田寡妇看瓜》开始,用编年体形式,从海量的微小说作品中选取了140篇作品,用微小说作品记录和讴歌一个新时代,为共和国成立70周年献礼。

“这部书收录了好几篇武陵微小说作家的作品。中国作协副主席、书记处书记李敬泽在序言中肯定了武陵微小说和武陵国际微小说节活动。”8月19日,参与编辑的常德市武陵区文联主席、微小说作家戴希说。

武陵微小说,有着独特的发展轨迹。上世纪80年代,白旭初和欧湘林两位作家开始发表微小说,至上世纪90年代,作品频现于《微型小说选刊》《百花园》和《小小说月报》等杂志,被权威杂志推介,武陵微小说“小荷初露尖尖角”。在他们的影响下,戴希、伍中正、刘绍英等一批武陵微小说作家迅速成长。他们来自不同行业、不同领域,从生活中汲取创作的灵感和素材,形成了各自不同的写作风格。伍中正的乡土风情、刘绍英的水乡情韵、聂鹏的军旅风格都独树一帜;特别是伍中正乡土题材的诗意表达,“蒙上名字都知道小说是他写的”。武陵微小说逐渐走向成熟,形成了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

目前,武陵区有微小说作者100多位,白旭初、戴希、伍中正3位作家跃居“中国小小说50强”。武陵作家在国内外公开发表微小说作品13700多篇,被权威刊物《小说选刊》转载达36篇,选入《新中国六十年文学大系》《中外经典微型小说大系》等国内外权威文学选本700多篇(次),出版个人微小说集40多部,获得国内外微小说大奖50多次。白旭初的《我为你作证》、戴希的《想听听你的声音》、伍中正的《倾听桃花开放的声音》3部微小说集,被美国国会图书馆、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和耶鲁大学东亚图书馆收藏,并出版了《武陵小小说经典》(中英文对照版)。《小小说选刊》主编杨晓敏先生评价说:“常德已成为当代小小说的重镇。”

2 武陵微小说是一张闪亮的文化名片

2013年是武陵微小说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那时,武陵微小说在国内已经有了一定影响,但如何取得进一步发展、继续扩大影响呢?他们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设想——举办武陵国际微小说节。

从此,武陵国际微小说节成为国内外微小说界的年度盛会,至今已接连举办了6届。每一届武陵国际微小说节的奖项评选,都请陈建功、白庚胜、叶辛等著名专家担任评委。著名旅美作家、全美中国作家联谊会会长冰凌参加第一届武陵国际微小说节时感慨地说:“我以为只是一个简单的会议,没想到竟有这样的规模,这是一场国际性的高端学术交流活动!”

2018年初,武陵区专门制定了武陵微小说奖励实施办法,进一步扶持微小说创作,投资建设微小说、微电影创作基地。武陵微小说成为常德武陵区一张闪亮的文化名片,推动着武陵微电影等文化产业的发展。

武陵区作协则坚持把出力作、出人才、繁荣区域文学创作作为工作重点,坚持每年至少举办一次以微小说为主的大型文学笔会,定期邀请省内外文学评论家、报刊负责人和副刊编辑来武陵区,为武陵微小说创作把脉。例如,中年重拾文学梦的聂国骏心中有一种古老的乡愁,酝酿成微小说《远村》。武陵区专门为这篇微小说召开创作座谈会,10多名微小说作家和文艺评论家认真“会诊”,对作品提出修改意见,经过反复修改、精心打磨,《远村》的主题、情节和语言趋于完善,最终,这份凝聚着集体心血的佳作得到了《小说选刊》的认可。“这些定期举办的文学笔会、中外文学交流、编辑创作座谈会等活动,为武陵微小说的创作者提供了一个自我提升的平台,也让本地作家作者更加奋发有为。”武陵微小说作家伍中正从1998年开始涉足微小说创作,在他看来,由一级政府倡导、激励微小说创作发展,本身就是一种现象,是武陵微小说创作得以繁荣的助力器。武陵微小说的发展也把他个人创作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我发表的400多篇微小说,有一半是在2012年至2017年的5年时间里发表的。”

3 传播向上向善的核心价值引发共鸣

“桃花源里的诗意生活,让常德的创作者有了更多的探索。武陵微小说注重写地方的故事和人物,是地方文化的诗意表达,与常德的城市文化相得益彰。”湖南文理学院文史与法学学院教授、文艺评论家郭虹说,沅澧流域深厚的文化积淀和善德文化的滋养,丰富了作家的素养,淬炼出武陵微小说的地域特色。

武陵微小说的创作植根于生活,将朴素的生活酿成诗。一次大会上,有位领导讲述了唐太宗和魏征的故事。会后,戴希将一个历史故事写成了微小说《鹞鹰之死》,不仅生动还原了历史镜像,还融入时代元素,取得了振聋发聩的效果。伍中正则善于把创作放在沅澧流域和特定的历史背景之下,选取生活片段,注重情节和细节描写,语言富有质感和张力。他创作的二十四节气系列微小说,充分展示了农村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风貌;他的微小说《百孝书》写一名书法作者对“孝”的理解和践行,以孝悌之心写出百孝,发人深省。

武陵微小说这种特定的地域特色和文化特征,吸引着国内外微小说创作者观照武陵社会,有益的社会命题则引导创作者更好地观照社会现实,传播向上向善的核心价值,引发人们情感共鸣。武陵微小说把握这一创作思路,举办“‘善德武陵’杯·全国微小说精品奖”评选活动,传播、弘扬“善德做人,勤廉做事”的“善德武陵”特色核心文化;举办“中国·潇湘法治微小说全国征文”大奖赛,充分运用微小说普及法律知识;举办“紫荆花开·纪念香港回归二十周年世界华文微小说征文”大奖赛,抒写香港民众求真向上的家国情怀,激励世界华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在每届的武陵国际微小说大赛中,都不乏来自美国、瑞士、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华人作者的微小说,最多时达130多篇。

这些主题所蕴含的价值力量,在全球华人作家中得以传递。加拿大网络电视台台长、华文作家协会会长孙博利用网络电视宣传推介武陵微小说。2017年以来,他在加拿大网络电视台已推介戴希的《特别赏赐》、唐静的《头炷香》、夏一刀的《野猪横行的日子》等武陵微小说作品50多篇。新加坡作家协会主席希尼尔发动新加坡作家学习武陵微小说作品,动员他们参加由武陵区举办的各种微小说大奖赛,向武陵区《华文小小说》杂志投稿。今年参加第六届武陵国际微小说节的印尼华文写作者协会主席袁霓回国后,就尝试把武陵作家戴希的获奖微小说《儿女》翻译成印尼文并改编拍摄微电影。

今日热点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