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撰写的《幼稚园的游戏》影响了中国80多年

2019-08-31 13:57:55 [来源:潇湘晨报] [作者:储文静] [编辑:刘茜]
字体:【

▲1937年,健雏幼稚园全体师生合影,邹德惠位于后排右一。 ▶《老虎敲门》的儿歌与游戏图例。

邹德惠。

《幼稚园的游戏》书封。

盛夏渐渐收尾,9月马上就来了。幼儿园里又将迎来一大波熊孩子。

安抚因与父母分离而哭闹孩子的情绪,最好的方式莫过于带他们玩游戏。抢凳子、网鱼、老鹰捉小鸡,这些经典的游戏陪着一代又一代的孩子度过了幼年和童年,给他们带来欢乐。

你知道这些游戏在中国流传了多少年了吗?它们源自哪里?又是如何一代一代传承下来的呢?

8月28日,在长沙富绿新村小区退休工人梁晓新的家中,一本1937年出版的、书页已经泛黄的《幼稚园的游戏》像一条时光隧道,串起了这些游戏的前世和今生。本书的作者幼教专家邹德惠,就是梁晓新的母亲。这位出生于民国名士之家的大家闺秀恐怕没有想到,她当年所推举的游戏教学方法,她当年煞费苦心一一介绍过的那些游戏,居然能在中国流传了80多年,并且还将继续流传下去。

撰文/潇湘晨报记者储文静

参与编撰我国最早幼儿教育理论专著

“这里有两个孩子。杰杰和立立,都是6岁。

杰杰嘴里总是不停地唱,整天爬上爬下,不停地活动。一会儿脱了鞋袜在浅水滩上走,踢得水哗啦哗啦四处飞;一会儿在沙地上挖沙子堆城堡;一会儿把孩子们的椅子排成火车,嘴里呜呜地叫。

立立的妈妈却说杰杰的衣裳不干净,态度不安详。她的立立多好啊,整天不出去,只在房里坐着,他的衣裳总是保持着整洁,他的脸色苍白,胆小而害羞,人多问了他话,他就吓得哭了。

总之,杰杰是动的,立立是静的。杰杰是活泼的,立立是呆笨的。同样两个6岁的孩子,为什么有这样的不同呢?唯一的原因,是杰杰有游戏的自由,而立立是不被允许的。前者是一个贤明的父母处置孩子的方法,后者只是一个糊涂长者对于孩子的娇养。”

这是邹德惠《幼稚园的游戏》的开篇语,也是她对幼儿深入的观察与感悟。

邹德惠生于1912年,为国学大师梁漱溟之外甥女。丈夫梁君大,为实业家梁焕奎的儿子。梁漱溟(1893—1988)为中国现代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被世人誉为现代新儒家的开山者。梁焕奎(1868—1930)是湖南湘潭人,一生从事湘中矿政学务,鼎力振兴实业,负一时之盛望。这“二梁”是同高祖的兄弟,而且多年来一直过从甚密,联系不断。后来,梁漱溟妹妹的女儿邹德惠与梁焕奎的儿子梁君大在北京缨子胡同相识、相恋,将两家的关系又再拉近了一层。

1934年,邹德惠因在南京被认为思想过激,不能立足,遂随舅父梁漱溟到山东邹平。此时,梁漱溟正在山东邹平搞乡村建设实验区,以乡农学校作为推行乡村建设的组织形式,实行政教合一,以政统教。全县划为若干区,各区成立乡农学校校董会,以村学代替乡公所,以乡学代替区公所,把地方公务当学务办,行政事务用教育的功夫办,使乡农学校成为乡村政权组织。

一开始,邹德惠在乡村建设实验县的实验小学任教,教高小和初小的语文及音乐,并担任初级部主任。后来因为幼稚园教员辞职,无人代替,遂在幼教专家、中共地下党员张宗麟领导下从事幼教。

张宗麟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位男性幼稚园教师,当时他撰写的《幼稚教育概论》等数十篇论文和译著震动了中国教育界。

邹德惠在邹平任幼教期间,张宗麟为商务印书馆的“幼稚教育丛书”向邹德惠约稿,约定1936年5月交稿。

在当时,编撰这么一套丛书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

中国最早的幼儿园诞生于清末,当时还不叫幼儿园,叫作蒙养院。由于当时我国蒙学教育基础薄弱,从教材设备到师资几乎都依赖日本。不仅幼儿园里的钢琴、风琴、儿童桌椅、教具等设备都从日本购买,幼儿园里的老师也由日本幼教工作者担任。

民国之后,中国的幼儿教育产生了一系列的变化与发展,模仿的对象由效仿日本到学习西方,福禄贝尔、蒙台梭利等人的幼教理念受到推崇,幼儿教育内容也从单一的内容逐步增加更加丰富多彩的内容。

客观来说,这种效仿推动了中国幼教的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弊端。当时的幼儿教育几乎全部西化,不仅教育思想、教学方法照搬外国,连教材、玩具、唱歌和每年举行的庆典节日都是外国的。从某种程度上说,它脱离了中国的教育实情。

此时,由张宗麟、沈百英等教育家主编的《幼稚教育丛书》便应运而生了。这是我国最早的一套幼儿教育理论专著。他们的理论成为当时的国民政府颁布的幼稚园暂行标准的依据,其中阐释的“儿童本位论”等学说,对于我们今天的幼儿教育工作,仍然有极大的启发性和借鉴意义。

邹德惠负责编撰的《幼稚园的游戏》,就是其中重要一本。

用百元书稿费开办“健雏幼稚园”

1936年初,梁君大在山东邹平县因领导抗日救亡活动被国民党当局驱逐出境,回到了湖南长沙。张宗麟去了上海,邹德惠暂住南京,以便就近得张宗麟的指导,得以安心编书。

1936年5月中旬,邹德惠的《幼稚园的游戏》一书稿成交卷,得到商务印书馆稿费一百余元。

1936年6月,邹德惠回到长沙,用那一百元稿费为开办费用,在自家的房子——位于碧湘街吉祥庵巷5号的“南湘别墅”(后在“文夕大火”中烧毁),创办“健雏幼稚园”。大概是希望幼儿园里每一个孩子都能像健康的雏鸟一样吧。健雏幼稚园先办了一个班,颇受家长欢迎。

在梁晓新保留的家族资料中,有一张邹德惠写给母亲的信。据推测,这封信应该是1936年末至1937年年初之交写的。信写在“健雏幼稚园”的纸笺上:

“娘:

小妹问我《中国的一日》,是的,那是我做的,而且还赠了我一本精装本呢。……这倒未必得意,等《幼稚园的游戏》出了,倒可以高兴一下,那本真不错哪!可是如果我多看几本外国书,一定能写得更好一些。现在的材料不多。”

1937年2月,《幼稚园的游戏》正式出版,作为民国幼稚教育丛书中的一本,邹德惠的这本书影响了一代幼教工作者。

游戏是什么?孩子们为什么需要游戏?怎样选择幼稚园游戏?怎样指导孩子游戏?幼稚园应该置备哪些游戏器具?在那个国内幼儿教育刚刚起步的年代,大家对幼教的许多细节感到迷惑之时,邹德惠给了大家一个明确的答案与建议。

邹德惠在书中写道:我们每天吃进许多东西:吃饭、吃水、吃空气,我们每天也做很多事:打铁、读书、种田。有时候我们做事所用出的力少些,吃的东西,所发出的力多些,那么就有些力剩下来了,这就是过剩力。有了这种过剩力,就想找一个朋友来下下棋,或者想跑出去玩玩,或者打打球,这就说游戏是过剩力的溢出。同时,我们为了生活,一天忙到晚,有时候很疲乏了却还想玩些什么,玩了一会之后,所有的疲劳都不知道到哪里去了。

一个孩子需要学习很多事情,比如说话、使用筷子或使用刀叉,以及其他一切技术。但是也有些事情是不必学习的。一个婴儿生下来就会啼哭,就会呼吸,就慢慢会爬会握东西,以至于会走会跑,这就是人的本能。而德国生理学家、心理学家格鲁斯以为:本能常要依游戏而发达,所以人在幼小时喜欢游戏。游戏也是练习种种本能,是将来生活上各种活动的准备练习。

邹德惠认为,孩子们需要游戏。游戏不仅可以强健筋肉,促进内脏的功能,还能练习感官,培养孩子认识环境,可以培养孩子的勇敢、热心,培养审美、想象力、创造力,使儿童独立起来。

不过,有危险性的游戏,比如掷石头比远、用洋铁做成小刀剑表演戏剧,都不适于采用。再比如游戏时所吹的哨子,不宜于公用,以免传染疾病,皮毛制的玩具不容易清洗,都不适合于安全卫生的条件。

为此,邹德惠本着孩子感兴趣、简单、安全、普及、符合孩子身心发展等原则,给大家分享了当时世界先进国家的一些幼儿游戏。

比如竞赛游戏《抢椅子》:把椅子排成一列,椅背一只向内一只向外,互相联递,但椅子数目须比人类少一个,教师弹着进行曲或敲着铃,孩子排队环绕椅子而行,琴点或铃声一停,孩子们立即坐下,坐不到椅子的人不能参加,其余的人按照上法继续,看谁获得最后胜利。

比如追逐游戏《虎捕羊》:全体儿童搭成圆圈,公推一人为虎一人为羊。羊若在圆圈外行走,虎可以追捕之。羊若快要被虎追着时,可以走入圆圈内躲避。但有时候,虎也可以乘人家的不防备闯入圈内去捕捉羊。

比如唱歌表演游戏《老虎敲门》:全体儿童坐一圆圈,另放四只椅子在圈中。选出五个儿童来做小孩子、小兔子、小鸡子、小螃蟹和老虎。除老虎外,每人蹲在椅子后做家。老虎来敲小孩子的门,并唱“小孩子乖乖,把门儿开开,快点儿开开,我要进来”。小孩子唱“不开不开不能开,妈妈不回来,谁也不能开”。老虎又依次到小兔子、小鸡、小螃蟹家门口唱“小兔子乖乖,把门儿开开”、“小鸡子乖乖”“小螃蟹乖乖”,小兔子和小鸡子都跟小孩子唱的一样“不开不开”,只有小螃蟹唱“就开就开就来开”,然后,开门走出来,老虎便把他拖走了。其他三人接着唱“可怜小螃蟹,一去不回来”。

邹德惠将这些游戏写进书中,也一直大胆用于幼儿教学的实践中。回到长沙,开办健雏幼稚园,因为游戏活动有特色而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家长们一再要求增扩招生名额,第二年招生时又加办一个班。

在梁晓新保存的家庭相册中,有不少邹德惠开办的幼儿园中孩子玩耍的照片,也有梁晓新兄妹几个穿着幼稚园白色围兜的家庭合影。梁晓新说:“家里孩子多,母亲又一直要在幼儿园工作,所以家里请了保姆带我们。不过我们兄弟姐妹们都是在母亲的幼稚园读过来的,那是非常快乐的时光。”

颠沛半生,始终心系幼教

1937年底,长沙遭轰炸。1938年初,组织指示,到南岳去,以南岳的岳云中学为基地,积极开辟和恢复南岳地区的建党工作。

1938年2月,邹德惠、梁君大与陈啸天、周白一道由长沙出发,去衡山转道南岳。当时,梁君大已在南岳的岳云高农学校工作,征得何炳麟校长同意后,安排陈啸天任岳云初中二年级班主任教语文,住在岳云中学丁字楼的楼下一个单独房间里。周白安排在南岳大庙的西厢房,准备和邹德惠筹建南岳幼稚园。邹德惠将健雏幼稚园两个班的全部桌椅玩具一并搬至南岳,改办乡村幼儿园,取名岳云幼稚园。

在南岳,适逢各沦陷区迁来机关学校群众甚多。邹德惠乃与梁君大、朱抱坚、陈啸天等掀起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的宣传运动。邹德惠的母亲家就住在衡山脚下一个清静、别致的地方,后来这里成为了南岳党小组碰头点,他们常常在这里开彻夜的会议。1938年5月的一个晚上,在一次会议中宣布吸收梁君大、邹德惠入党,介绍人为朱抱坚、陈啸天二人。

入党后,邹德惠夫妇二人继续抗战工作。为了适应形势的发展,省委决定在南岳党小组的基础上建立党支部,梁君大担任宣传、邹德惠担任妇女工作。在党的领导下,除在幼儿园加办初小班,自编抗日教材,教唱抗日歌曲外,并组织妇女夜校、歌咏队及捐献寒衣送前方等。同时培养进步青年,发展组织。

1940年,邹德惠在乡下疗养时,组织送来一个战友的二岁女孩,嘱她代为抚养。这个女孩的父母为共产党员薛洪生(又名薛克凡)和瞿堪(原名瞿淑)。他俩同在延安抗日军政大学第三期学习,结业后,被组织派往湖南湘潭、衡阳、广西桂林一带从事地下工作。后来他们在武汉结婚,瞿堪先后在湖南南岳幼儿园、湖南湘桂铁路衡阳第二员工子弟小学任教作掩护。后来瞿堪被国民党特务盯上,不得已,组织决定让她和爱人薛洪生先后去皖南新四军工作。他们为了革命,将两岁多的独生女儿寄托在邹德惠家里抚养,便登上征程到皖南。后二人不幸在上饶集中营牺牲。邹德惠一直悉心照顾这个女孩。

1949年8月长沙和平解放。省妇委及民政厅联合组织了接管委员会,接管四个保育院及一个“中正托儿所”。邹德惠被委任为军代表,接管“中正托儿所”与“工学团”,担任托儿所的业务副所长,领导接管的职教人员学习、筹备开学。

1950年,民政厅干部处筹办寄宿制的干部子弟学校。调来王首道(时任湖南省人民政府主席)爱人易纪均为育才小学校长,任命邹德惠为保育主任兼幼儿园主任。以邹德惠所接管来的人员、物资为基础,迅即投入了紧张的筹备工作。开学后,开始只收几十个孩子,两年后扩充为六年制的完全小学,附有两个班的幼儿园。

1953年11月,省直机关开办三个寄宿制的大型幼儿院。以育才幼儿园及原保育院的部分人员为基础,分在三个幼儿院内工作。邹德惠调在第一幼儿院任副院长,后又调省第三幼儿院为副院长,负责的都是幼儿园的教学业务工作。

邹德惠一生坎坷,起起伏伏,但她始终心系幼教。看过她的相册,她和孩子们在一起时,永远保持着最美的笑容。

撰文/潇湘晨报记者储文静

今日热点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