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情怀的诗意建构

2019-08-30 10:04:55 [来源:华声在线] [编辑:欧小雷]
字体:【

王璇

传统诗词,历来被认为是中国的文学瑰宝。虽“五四”之后,其因新文学崛起而似乎于主流文学中付诸阙如,但一直坚韧地传承,并伴随着当下的传统文化热潮重焕生机,《中国诗词大会》所引起的广泛关注便为一例。

传统诗词文化复兴热潮,实则为中国文化语境变迁的具体呈现,也是历史发展必然之文化选择。可以说,随着近年来中华国力日盛,长达一个半世纪的“文化自卑”情结开始从国人的意识中逐步剥离,民众文化自信显著增强。尤其是在物质充盈的今天,追慕传统的生活方式成为一种风尚,而如唐诗中那种畅达洒脱的盛世情怀,更化作了一种理想符号,铭刻在人们的精神境界之中——以文化层面观之,其实质是华夏民族的“文化心灵”从传统诗词悠久深厚的文化意象与感悟中再一次寻找到了契合的阐发方式。

传统文化即兴,传统诗文创作在此大背景下也获得了新的繁荣。而于信息时代的诗人们而言,写作姿态更可借助互联网工具的便利展示与交流,一时间宿耆发力、新人竞秀,各见其才。蔡聪君承古人流风遗韵,善为诗词联赋以绘生活意趣、展心灵品格、说历史传统、抒感悟情怀,实为其中卓异者也。

蔡聪深迷于传统诗文的创作,我与他结识算起来已逾十载,彼时,他刚大学毕业不久,但已在征联活动中屡有斩获,声名鹊起。2014年他与甘肃王家安、安徽赵继杰等人合著了《丹桂五枝年并少——当代联坛青年五人作品集》,付梓时邀我作装帧设计,当时我观其人其作犹觉稚嫩,而五年来,为提升创作水平,他口不绝吟唐风宋韵,手不停披诸子百家,以其好学而逐渐视野开阔,又以其博学而愈加诗意斐然。古人云:“士必先器识而后文艺。”时至今日,当我翻阅《蔡笔湘诗文集》时,分明感受到他已进入创作的成熟期,成为传统诗文创作圈中年青一代少有的实力派人物。2018年他荣获“2016-2017长沙文艺新人” 称号时的颁奖词:“一个平时不太激起年轻人兴趣的传统文化项目,在90后男士的专注和投入下绽放出华彩”,无疑是对他极其精准的评价。

《文心雕龙·明诗》云:“人禀七情,应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传统诗词所倚重的境界,多是情景交融的实境,而诗意的兴发,则是诗人以直觉与联想将物象转化为意象的心灵活动。蔡聪之作也大抵如此,源于气、感于物、兴于象而成于境。当他斟今酌古,以饱含自我意识的艺术化语言将纷繁芜杂的客观世界与真挚自然的“心灵意象”融洽合一时,世情、亲情、友情与景物之情,皆饱满鲜活而诗意精深。观其诗文集,作品有守正者,亦有赋予新时代的形式与价值者,有古雅苍劲者,也有如沐清流者。在蔡聪的笔下,文学典故、艺术形象、生活态度、价值追求、哲学理念经由各种意象融会贯通,诗意成为一种最自然的生活情境,作者本人也经由身体与精神的体验过程,找到了自身文化情怀的表达之路。

毋庸讳言,以总体发展而言,当代传统诗文创作的成就尚有待观察,当前传统诗文创作圈中也出现了不少不容乐观的尴尬情境,有文学功底不足的创作者,注重外在的字数、格律、韵脚而不谙文体内在的句法结构;有虽尊古师古而自囿于文字境界者,其作品多以铺陈辞藻来绑架思想……其中乱象,流弊颇深,长此以往,当代传统诗文创作虽或可借助古典诗词的文化影响力而延续生命,但无疑将丧失与当代主流文学对话的资格,更谈不上进入文学史的价值。此种情境之下,蔡聪这种对传统诗词深怀敬畏之心而又不拘泥于古的文化态度,以及《蔡笔湘诗文集》“师其意、不师其辞”的创作理念,无疑为对传统诗文创作抱有热忱而又不知该何去何从的“新人”们呈现了一条清晰的道路。

(《蔡笔湘诗文集》 蔡聪 著 浙江古籍出版社出版)

今日热点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