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湘自然笔记】一花一诗的湘派插花

2019-07-14 10:43:13 [来源:华声在线] [编辑:欧小雷]
字体:【

一花一诗的湘派插花

7月8日,观众在观赏北京世园会湖南馆的湘派插花作品。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童迪 摄

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黄婷婷

7月12日,黎佩龙刚从2019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以下简称“世园会”)“湖南日”回来,又开始忙活着制作下一批送往世园会的作品了。

“这次,我们的11件插花作品在世园会比赛上得了个大满贯!”谈及湖南在世园会插花比赛中的收获,湖南省插花协会会长黎佩龙既兴奋又感慨。

1999年的昆明世园会,湖南省的插花作品仅得1个奖项。黎佩龙说:“几十年来,我们靠自己摸索,将湘派插花一步步做出影响。”

中国插花的起源,可以追溯到4000多年前,那时已经出现了云纹彩陶的花瓶。到了隋唐时期,第一部插花艺术专著《花九锡》,最早记载了古人插花、赏花的文化习俗。

黎佩龙介绍,将枝叶、花果等植物的一部分剪切下来,随意插入容器内观赏,便是插花。但艺术插花作品,则需要通过修剪、整枝、构图、造型等加工,重新配置成一件精致美丽、富有诗情画意,为其注入人文格调的艺术作品。

有了人类的加工,插花艺术便拥有了流派。黎佩龙说,自己在开创湘派插花时,从齐白石《他日相呼》的画作中得到灵感。在齐白石的这幅作品中,两只夺食的小鸡演绎着“今日相夺”,题跋却为“他日相呼”,“画意”与“诗情” 相契相生,意蕴悠长。

我省是诗词大省,陆游一生几度入湘,晚年曾发出“挥毫当得江山助,不到潇湘岂有诗”的感叹。既然“诗情”与“画意”可以相得益彰,插花艺术又被称为“无声的诗、立体的画”,那么,两者结合,岂不妙哉?

“一花一诗,一诗多景”的湘派插花由此形成。

黎佩龙向记者展示世园会比赛中的特等奖,也是我省历史上的花艺最高奖作品——相韵京城。一枝遒劲的月季枝干傲立盘上,下方簇拥着“花开时节动京城”的牡丹、北京的市花月季以及湖南本土的黄菊,辅之以厚实的龟背竹和飘逸的钢草,造型刚柔曲直、高低错落、极富线条感;颜色简洁明快,清雅脱俗。

黎佩龙和其搭档为作品赋诗:“春满京城掌上工,艺惊华夏贯长虹。一带一路连四海,锦簇纷呈聚群雄。”

此外,多运用红檵木、斑竹等湖南本土植物,搭配马王堆的漆器,也是湘派插花的一大特点。在世园会湖南馆的插花作品中,红檵木随处可见,这种耐瘠薄、生命力旺盛的植物,可以给看似娇弱的插花作品带来一股苍劲,将湖湘文化中刚毅强悍、敢为人先等特质体现得淋漓尽致。

其实,插花艺术作品也是可以没有花的。

上世纪80年代开始,黎佩龙开始尝试用生姜、辣椒、洋葱等蔬果进行插花造型创作。湖南馆外,一幅“异样荷花别样情”的《洋荷》插花作品,则由洋葱瓣插制而成,显得“荷花”更为生机饱满,别有一番风味。

“一枝一叶总关情,湘派插花可以只用枝条、绿叶,甚至是蔬果,来表达诗的意境。”黎佩龙说,“湘派插花在不断创新和发展。”

今日热点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