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塘畔》背后的故事

2019-07-05 09:29:26 [来源:华声在线] [编辑:欧小雷]
字体:【

李自健『人性与爱』之——

《清水塘畔》背后的故事


《清水塘畔》 李自健 作

迟美桦

人性与爱,是著名湘籍画家李自健油画创作的永恒主题。《清水塘畔》亦然。

清澈水塘,睡莲田田的叶子凝着晶莹的露珠。天将晓,周遭的天空、小屋、草木都有了晨曦的光晕和朝露的氤氲。青年毛泽东与杨开慧手握着手,坐在水塘边相偎相依,清澈的水面倒映着他们相融的倩影,睡莲含苞,芒草簇拥,人景交融,意味深长。两人的造型构成了一个大写的“人”字,纪念碑式的人物造型,细腻生动的神情刻画,自然真实的环境渲染,清新而自然,温情而忧伤……画中人内在情感的丰富流露,离愁别恨之情与心忧天下之境缠绕交织,悲切凝重,撼人心魄。一幅蕴藏人性、深含大爱内涵的历史画面,在人们的眼前竖起了一座永恒的革命爱情丰碑。

《清水塘畔》是李自健最新完成的又一巨幅力作。驻足静赏,引人无尽深思,既有美丽的哀愁,又有视觉的震撼。“七一”前夕,提质改造后重新布展的清水塘纪念馆,迎来了李自健为纪念馆量身定做的巨幅油画《清水塘畔》。

“这幅作品的创作过程,我都是接受心灵的指引。”李自健说,从构思到创作到面世,因缘际会,水到渠成。

今年春天,李自健接到长沙党史馆的邀请,湖南长沙党史馆今年7月1日于“清水塘纪念地”重建开馆之际,特请他为该馆创作一幅青年毛泽东与杨开慧的二人肖像油画。这虽是一篇“命题作文”,也是一个难得的好题材。倾其一生致力于“人性与爱”艺术主题创作的李自健,欣然接受了这一邀约:“到目前为止,我们在画坛上,还很难见到一幅真正能表现一位革命伟人与一代贞烈伟大爱情的动人画面,这样的创作题材难能可贵,对我既是机会也是挑战。”

接下来许多个日子里,李自健激情涌动,夜不成寐。早晨四五点钟,他迎着黎明置身于清水塘畔,面对着当年的清水塘寓所旧址,驻足绿草茵茵、杨柳轻拂的水塘边,沉入想象:清水塘22号既是第一个中共湘区委员会的旧址,也是青年毛泽东与杨开慧共同生活的第一个家,是他们婚后居住时间最长的寓所。在这里,他们生下了毛岸英和毛岸青兄弟,度过了最温馨的一段家庭生活时光。当时,毛泽东的公开身份是湖南第一师范附小教职员。作为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女党员之一,杨开慧帮助毛泽东整理、誊写材料、与多方联络工作;为党组织的秘密会议站岗放哨,为通宵工作的毛泽东备好夜宵、烘笼。他们相濡以沫,休戚与共。随着革命形势的日益严峻,他们不得不舍下温暖的家庭、孩子,毅然走上凶险未卜的征程。此后,毛泽东上了井冈山,杨开慧不幸被捕入狱,受尽严刑拷打,坚贞不屈,1930年11月惨遭枪杀。他们悲壮的生离死别,铸就了中国人民的伟大解放事业。

李自健到党史馆找出杨开慧写给毛泽东的书信原件。那是1982年修缮她的故居时,在卧室内侧墙壁中发现的用蜡纸包裹着的书信手稿。但这些信的收信人终生没有读到,甚至不知道有这信的存在。那些残破发黄的纸页上,是杨开慧娟秀的手迹,字里行间都是深深的情爱。李自健读着杨开慧写给毛泽东的信件和诗词,时常泪流满面,不能自已。而毛泽东的那些与杨开慧有关的诗词,比如《贺新郎·别友》中的“眼角眉梢都是恨,热泪欲零还住”,《蝶恋花·答李淑一》中的“泪飞顿作倾盆雨”等,更是让李自健感受到毛泽东和杨开慧既回肠荡气又柔肠百结的伟大爱情。

李自健着手搜集当年的照片资料和服饰资料。可惜能参考的照片非常有限,尤其是杨开慧,仅存一张与儿子们的合照。而且因为当年摄影技术有限,人物面部很模糊。李自健决定采用全新的视觉技术来弥补,这对于一个画家来说,反而有更宝贵的发挥空间。有了成熟的主题构思,画家从草图到色彩度,从画布素描到作品手稿,一鼓作气,忘我投入。因为创作超大幅的画面(240cmx210 cm),需要在活动楼梯上爬上爬下,画家一不小心把左腿摔伤了,他一边请医生上门按摩治疗,一边一瘸一拐地创作,油画创作过程中要不断观察调整修改作品的透视效果,他在画室里来回频繁走动,又痛又累的时候就在沙发里窝一会缓解,夜以继日,餐宿都在画室里。

《清水塘畔》这一油画力作,画家特别创作绘制了两幅,一幅陈列于清水塘——中共长沙历史馆,另一幅则陈列于长沙李自健美术馆A1展厅。伫立画前,画中人如真人般生动,整体的画面诠释出美丽的哀愁和人性的光芒。前往观展的市民络绎不绝,人们对这幅油画给予高度评价。有评论说《清水塘畔》是李自健近年来艺术创作的又一个巅峰。李自健说:“《清水塘畔》引领我走入了人性与爱的中心。”

今日热点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