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电视剧《共产党人刘少奇》:把信仰的力量传递给观众

2019-04-12 07:54:41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罗雄] [编辑:曾晓晨]
字体:【

罗雄

为了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刘少奇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重要精神,深切缅怀刘少奇同志的不朽功勋、追思他的光辉生涯、学习他的崇高风范,湖南和光传媒全力倾情打造了46集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共产党人刘少奇》,向纪念刘少奇同志诞辰120周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建党100周年献上了一份厚礼,3月19日在中央电视台一套黄金时段和多家网络平台同时播出,一鸣惊人,创造了同类题材电视剧收视率排名第一的骄人业绩,产生了强烈的社会反响。

拍摄电视剧《共产党人刘少奇》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大的现实意义,该电视剧严格遵循“突出政治、尊重历史”的创作原则,以党史、国史、军史、家史为基础,从浩如烟海的文献与专著中精选典型素材,按照“文献史诗”的定位,以鲜明的主题、翔实的史料、丰富的细节、精美的画面、饱满的人物形象、深厚的艺术底蕴,实现了真实性与文学性的统一,传递信仰的力量,矗立人格的丰碑,展现了共产党人的奋斗与牺牲,客观公正地再现共产党人刘少奇学习求索的一生、忠诚担当的一生、勤政务实的一生、清正廉洁的一生。

该电视剧成功地把历史事件生活化、领袖人物平民化、严肃题材艺术化,以花明楼炭子冲为起点,以北京中南海为终点,从刘少奇1906年8岁起步至1949年51岁,运用倒叙手法拍摄刘少奇平凡而伟大的一生;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刘少奇“少小离家老大回”为序幕,以刘少奇在出生地花明楼炭子冲旧居门前与久别重逢的父老乡亲握手、交谈、向父老乡亲鞠躬为开篇,围绕“让人民过上幸福的日子,是我们共产党人最大的心愿”这一中心思想叙述刘少奇生平。电视镜头从“乡音无改鬓毛衰”的暮年切入“少年不识愁滋味”的童年,引领观众从“九满哭纸”入戏,感受“刘九书柜”的读书生活,让观众触景生情地回到逝去的岁月,伴随着刘少奇布衣还乡的沉重脚步,走进中华儿女报国酬民的心路历程,聆听主人翁回忆过去,有效拉近了平民与领袖的距离,消除了观众对政治剧的陌生感。编剧思路开阔、导演匠心独具、摄影手法新颖,用简约的电影语言全面梳理、高度概括、艺术再现共产党人刘少奇跌宕起伏、纵横捭阖、波澜壮阔的传奇人生,既连天线,又接地气,富有故事性和人情味。

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和灵魂。《共产党人刘少奇》把信仰的力量传递给观众,彰显了影视作品的艺术魅力。“心忧天下、敢为人先”和“忠诚、担当、求是、图强”的湖湘文化激励刘少奇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从炭子冲走出“县城、省城、皇城、国门”四道乡关,求得“实事求是”四字真经,把一根“挑粮的扁担”扛在肩上,终其一生为了实现“要让人民能够吃饱饭”的心愿而求索、奋斗、奉献。他从背诵“耕读传家、老成持重”的祖传家训升华到恪守“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人生信条,一生经历了热血沸腾与沉着冷静、披荆斩棘与野火春风、激情澎湃与大浪淘沙的生与死、荣与辱的考验,做到了一生与党、与国家、与人民风雨同舟、患难与共,这种质朴的初心和使命至死不变。

作为党的领袖和国家主席,作为儿子、丈夫、父亲、兄弟、战友,刘少奇是怎样在人生的旅途中不断将自己的角色一次次华丽转身,成为一名真正的共产党人?一个个感人的故事,让观众产生了共鸣:乡村少年的天真、背井离乡的惆怅、违命抗婚的纠结、冒死革命的执著、妻离子散的痛楚、亲人牺牲的悲伤、白区斗争的凶险、错误批判的委屈、坚持真理的勇气、抗日战争的艰辛、抢占东北的果敢、进京赶考的沉重、开国大典的喜悦、治国理政的辛劳……一次次临危受命,一次次忍辱负重;一次次迎难而上,一次次开拓创新,一次次给党和人民交出一份份合格答卷,他总是能够“把自己个人的利益绝对地、无条件地服从党的利益”。

编剧海波真诚地说:“期待《共产党人刘少奇》化作一面镜子,走进千家万户,请今天9000万共产党员坐在镜子前,对照镜子里的刘少奇优秀的人品和卓越的政品好好照一照,看看真正的共产党人是什么样子?也请人民群众对照镜子里的共产党人,去辨别身边的共产党员,让那些假冒伪劣的共产党员无地自容。”诚哉斯言。

今日热点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