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19年全省组织部长会议表彰了一批全省组织系统工作成绩突出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为挖掘他们在践行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党的组织路线、推动组织工作高质量发展过程中的经验做法和典型事例,华声在线推出“新时代组工先锋”系列报道,彰显组工干部们对党忠诚、锐意进取的风采和本色。
【新时代组工先锋】李华:国企基层组工战线上的“铁面包公”
身为长丰集团政治工作部部长,李华带领部门同事把国企党建工作梳理得井井有条。
华声在线记者 李昆励
初见李华的人,都会被他纤瘦的身形和厚厚的黑框眼镜所吸引。身为长丰集团政治工作部部长的他,身兼党建、群团、工会、人力资源、宣传服务、扶贫、综治等数职,带领部门17个同事,把长丰集团这个老牌国企的基层组织工作梳理得井井有条,平淡中见精彩。
自从1996年踏入长丰的“大门”后,李华就不曾离开这里。23年的从业时光中,他将14载年华都奉献给了组织工作,鼻梁上从600度涨到1050度的厚厚镜片,见证了他在基层组工战线上的默默坚守和耕耘。
“党建+生产”的探索者
1996年,从零陵师范毕业的李华,分配到了永州长丰集团子弟学校,成为一名语文老师。2002年底,学校划归地方管理,时任校长的李华,为了确保改制工作顺利完成,带头申请前往企业车间,从“校长”变成“工人”,并将同为教师的妻子也调至条件较差的车间工作。
“我当校长的不带头,怎么让其他老师心服口服,怎么确保改制交接工作顺利完成?”面对妻子的不解与埋怨,李华用质朴的言语解释。
从生活服务公司办公室、物流公司办公室、再到长丰汽车长沙基地涂装部党支部,李华就这样一步步走上了基层组织工作岗位。
加强党的建设,是国有企业的“根”和“魂”,也是国有企业的独特优势。如何让党建工作与经济效益相互融合、促进,成了李华多年组织工作的探索方向。
长丰集团的前身是军工企业,至今还保留着每个生产车间配备一名“指导员”的党建传统。“军工时期叫‘指导员’,就是现在的党支部书记。”李华介绍,现在的长丰集团,100人以上的车间或有15名以上党员的车间,都配有一名党支部书记。
人员配备到位了,剩下的就是如何将党建的功效发挥出来。
探索开始于2008年。当年,长丰集团衡阳工厂开始尝试“党员立项攻关”,即由党员、党支部书记组成项目小组,对技术难题进行攻艰克难。
因为成效明显,2015年,由李华牵头开始在全集团进行推广,而李华也开启了长达两年的“白+黑”“5+2”加班模式。
“当时党建工作缺少人手,从下面借调来的员工对公司结构和组织工作流程也不熟悉,我就自己多把关。”回忆那一段时间的繁重工作,李华语气里流露出的不是抱怨,而是担当。
功夫不负有心人,统计数据表明,2017年长丰集团党员立项攻关活动创下的经济效益达600余万元。同时,党员示范岗、党员突击队等党员阵地在企业到处开花结果,党员积分管理、党支部“五化”建设推进会、党建基础工作观摩会等党建工作精细化管理也逐步铺开,使长丰集团的党建工作由实往深,质量和成效都显著增强。
“不黑脸”的“铁面包公”
做组织工作,干部的调整、任免、选拔都少不了李华的参与。说情、打招呼、递条子……纤瘦文弱的李华却顶住了无数压力:“道理摆在这里,一切要按原则来。”
2017年,李华在参与中层干部调整工作中发现,一名干部的出生时间存在疑问。“按档案推算应该是1958年出生,可他自己却一口咬定是1959年。”为了查清楚,李华独自前往该干部户籍所在地永州杨家桥派出所,在积满灰尘的老式手写档案堆中,一页一页翻查核实,经过几个小时的查找,终于确定该干部出生于1958年。
“当时这名干部不服气,到处找领导说情施压,我也不跟他正面冲突,就把证据道理摆出来,人总是要讲理的。”教师出身的李华,擅长用“劝”的方式做工作,而非“冷言冷语”引发积怨。
“做组织工作,要善于倾听干部的诉求,先了解他的实际情况,再结合实际进行分析,这样才能让干部心服口服。”因为“不黑脸”性格温和,每当有干部调整和重新配备,李华的办公室肯定是“最热门”的地方。
然而,“不黑脸”不代表李华不是“铁面包公”。
2018年,某采购部门的拟任科长在履历中造假,将专科文凭填写为本科,被李华发现后,直接在党组会议上提出,取消了这名干部的提拔资格。“正常诉求,我会倾听,但是造假这种原则问题,是绝对不行的。”
“基层组织工作很枯燥,很单调,正是这种简单,却也让生活少了很多烦恼。”对李华而言,14年在基层组工战线上的坚守,是他简单却又坚定的执着。
已入不惑之年的李华,在工作上坚守原则,对家庭却是尽力弥补。
为了避嫌,李华的妻子在与长丰集团一路之隔的广汽三菱当一名普通职工。“要不是我,她本来可以有更好的发展。”谈及妻子,李华充满愧疚。
如今,妻子每天下班后总会等到李华下班,再和他一起回家,这是李华觉得“最幸福”的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