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湖南代表团媒体开放日 听魅力湖南奔跑的足音

2019-03-08 06:32:04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唐婷 贺佳 冒蕞 刘文韬 张斌 孙敏坚] [编辑:欧小雷]
字体:【

听魅力湖南奔跑的足音

——聚焦湖南代表团媒体开放日

3月7日下午,湖南代表团举行第四次全体会议,继续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审查计划报告和预算报告,并向中外媒体开放。 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罗新国 摄

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唐婷 贺佳 冒蕞 刘文韬 张斌 孙敏坚

推开一扇窗,望向三月洞庭,正是一年春好处。

3月7日下午,北京。人民大会堂湖南厅,92家中外媒体聚焦湖南代表团开放日,满眼皆是“国际范”,不同肤色、不同语言,“长枪短炮”、百般武艺,推开了世界了解湖南的窗。

打开一扇门,满怀浩荡长风,展现湖湘万千气象。

国家战略下的湖南作为、民生实践里的殷殷深情、开放浪潮中的湖南底气……问得直接深入、答得坦率真诚,一问一答之间,敞开了湖南拥抱世界的门,听到了魅力湖南奔跑的足音。

道路千万条,实干第一条。媒体开放日里看湖南,一幅奋进、创新、开放、自信的湖湘卷轴渐次铺开……

【聚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之大、涉及范围之广,在湖南历史上前所未有

2015年11月10日,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4个月后的2016年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湖南代表团审议时,对湖南工作提出了“三个着力”的重要指示。这其中,摆在首位的正是“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旨在调整经济结构,使要素实现最优配置,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数量。对于重化工业占比高、发展不足和发展不优并存、长期顶着“有色金属之乡、非金属矿产之乡”帽子的湖南而言,推进这一改革迫在眉睫。

3年多来,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三湘大地掀起了一场壮士断腕的深刻变革。正如省委书记杜家毫在3月7日下午媒体开放日上接受央视记者提问时所言,“这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之大、涉及范围之广,在湖南历史上前所未有。”

一场场攻坚战,指向利益固化的藩篱,朝着沉疴宿疾开刀。一组组数据印证着这一前所未有的历史:近3年关闭退出煤矿426处、化解煤炭产能3119万吨,关闭非煤矿山上千家,整改退出烟花爆竹生产企业近1200家,淘汰落后的化工、造纸、冶炼、钢铁等规模工业企业达3000多家,占全省总量的1/5,株洲清水塘老工业基地261家企业全部关停退出……

“刮骨疗伤”的背后,有压力、有牺牲、有杂音,更有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决心和担当。

顶住压力“破旧”,抢抓机遇“立新”。过去两年,湖南每年关闭退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超过1200家,但新增企业达2000家以上,一“减”一“加”之间,新旧动能正加速转换。

通过“壮士断腕”“腾笼换鸟”,“阵痛”后的湖南迎来“脱胎换骨”“凤凰涅槃”。

新年首个工作日,省委书记杜家毫、省长许达哲等省领导分赴各园区开展产业项目建设年活动;20个工业新兴优势产业链分别由20位省领导对口联系;伟创力项目从签约到投产仅用时86天,创造了项目建设的“望城速度”……在速度与激情之下,一大批新产业新业态迅速涌现,一大批大项目好项目纷纷落户。

去年,全省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400多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4%。3年前,湖南互联网产业仅100多亿元产值,如今已突破1000亿元。

“通过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了各级干部发展观念转变,促进了新旧动能转换,促进了高质量发展,也促进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理念在湖南大地上更加深入人心。”杜家毫如是总结。

【聚焦脱贫攻坚】

预计今年底湖南贫困县可望全部摘帽

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十八洞村视察时,首次提出“精准扶贫”理念。

还是3年前的那个春天,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湖南代表团审议时,特地询问了十八洞村群众收入、大龄男青年“脱单”等情况。

对于贫困地区群众脱贫,总书记始终念兹在兹;对于湖南的贫困乡亲,总书记更是关怀备至。今年2月4日,正逢农历大年三十。万家团圆之际,习近平总书记还惦念着贫困地区、心系困难群众,对湖南脱贫攻坚特别是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精准扶贫工作作出重要指示。

不用扬鞭自奋蹄。5年多来,在精准扶贫理念的指引下,湖南奋力脱贫攻坚,到去年底,全省已累计脱贫680多万人,贫困发生率由13.43%下降到1.49%。预计今年底贫困县可望全部摘帽,明年可实现全部贫困人口脱贫。

脱贫攻坚取得明显成效的“秘诀”何在?面对中国日报记者的提问,杜家毫说,脱贫攻坚最明显的特色、最显著的特点就在于“精准”。最深切的体会就是要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五个一批”要求与本地实际结合起来,精准发力、精准施策,创造性地贯彻落实。

除去“软骨”病、苦练“造血”功、打好“组合”拳、走稳“特色”路,在脱贫攻坚的征程中,湖南蹄疾步稳--

产业扶贫趟出一条“四跟四走”的新路子;

在贫困村设立无污染、可灵活就业的扶贫车间,推动当地发展的同时,亦有效解决农村“三留”问题;

与广东等沿海省份开展劳务协作脱贫试点,一大批在外务工贫困人口实现稳岗就业;

把脱贫攻坚与环境保护、美丽乡村建设结合起来,在全省设置了护林员、护河员、养护员、保洁员等3万多个公益岗位,让贫困户通过劳动摆脱贫困;

开展“三签字三走访”活动,对尚未脱贫摘帽的19个贫困县分别确定一名省领导对口帮扶联系,进一步压实脱贫攻坚责任;

上线“中国社会扶贫网”、组织优秀民营企业开展“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通过各级群团组织和社会组织开展“户帮户、亲帮亲,互助互爱奔小康”活动,进一步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

……

脱贫攻坚贵在精准、成在精准。正是紧扣“精准”二字,在这几年的脱贫攻坚实践中,通过边探索边总结,精准扶贫的“湖南样本”正在形成。

【聚焦生态环境保护治理】

让“漫江碧透、鱼翔浅底”画面重现

白鹭翱翔、江豚腾跃、麋鹿嬉戏……烟波浩渺的洞庭湖,水碧草青、岸芷汀兰,一派勃勃生机。

犹记去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湖南视察,再次强调长江经济带发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并留下了“守护好一江碧水”的殷切嘱托。

在3月7日下午的媒体开放日中,湖南如何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以及洞庭湖和湘江流域保护治理,成为了中外记者们关注的话题。

“对湖南来讲,守护好一江碧水,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既是重大责任,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杜家毫的回答,彰显出湖南的坚定决心和战略定力。

湖南因水得名。湘江、洞庭湖被誉为湖南的“母亲河”“母亲湖”,孕育了一代代三湘儿女,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湖湘文化。然而,我们的母亲河、母亲湖在为三湘儿女输送巨大财富的同时,也曾承受着无视保护、无序开发带来的创伤,湘江和洞庭湖的生态环境一度处于失衡的边缘。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绝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 “绝不容许长江生态环境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上继续恶化下去”……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系列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湖南保护与治理湘江和洞庭湖指明了方向。

这些年来,湖南省委、省政府始终坚持把环境保护工作摆到突出位置,把建设生态强省纳入“五个强省”战略目标。“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湖南”,成为湖南人民推进环保工作的行动纲领。

还记得6年前,一名环保志愿者和新婚妻子在湘潭竹埠港排污口拍下婚纱照。背后,是脏臭污水,泡沫翻滚。但今天,照片的背景已成记忆,排污口消失了,江水清清,水草茵茵,孩子们在水边嬉戏。

还记得多年前,由于母亲湖病了,有着“水中大熊猫”“之称的江豚,在洞庭湖踪影难寻,最少的时候只有72头。但如今,江豚腾跃嬉戏的画面重现,已经恢复到了110头。

扎实推进长江岸线的保护治理和生态修复,坚持不懈推进湘江保护治理“一号重点工程”,深入开展洞庭湖生态环境专项整治……一连串重拳出击,堵源头、治沉疴、建制度、调结构,治污力度之大、监管执法之严、环境变化之大前所未有。

长江岸线湖南范围内的42个泊位、13道渡口已关闭拆除,沿江1公里内化工企业完成搬迁改造,累计关闭、取缔各类入河排污口942个。还有,去年一年清理洞庭湖采砂运砂船800多艘,对洞庭湖自然保护区内的所有砂石码头、非法矮围、畜禽养殖进行全部关停、拆除和后移……

这些,都为湘江和洞庭湖重现“漫江碧透、鱼翔浅底”的美丽景象,奠定了坚实基础。

到去年底,湘江流域水质总体为优,I至Ⅲ类水质断面占98.7%,比2012年提高10.5个百分点;洞庭湖水生态环境持续好转,总磷浓度持续降低至0.069毫克/升,较2015年下降38.4%。

天平的两端,一边是财富,一边是生态保护。只有统筹考虑经济社会发展和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强化水资源水环境保护和合理利用,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和产业转型升级,我们的“母亲河”“母亲湖”一定会永葆生机活力。

【聚焦创新型省份建设】

为解决“卡脖子”技术问题贡献湖南力量

去年10月,湖南创建创新型省份获得国家批复。

当经济日报记者问道,建设创新型省份,湖南的底气和优势是什么?许达哲用了千年学府岳麓书院大门上的对联来作答--“惟楚有材,于斯为盛”。

目前,湖南有各类专业技术人才321万人,在湘院士35名、湘籍院士110名。各类人才繁盛,和湖南良好的创新生态互为因果。超高产杂交稻、超级计算机、超高速列车……这些闪耀着自主创新光芒的“湖南名片”印证着湖南推动创新的孜孜不倦。

这些年,湖南创新政策密集出台,如激发创新活力20条、芙蓉人才行动计划、长沙人才新政等;及时出台知识产权军民融合试点建设、企业研发奖补等7项政策,引导全社会加大研发投入力度,研发投入占比在2017年提高0.18个百分点的基础上,去年再提高0.26个百分点,达1.94%;精心引进培育高新企业,近三年每年高新企业增量超过1000家,去年新增1507家、达4660家,总量是2015年的2.56倍;去年27项国家科学技术奖励花落三湘,其中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创历年最佳……

从这些举措和成效中,不难窥得湖南推动创新的思路。首先是着眼人才这个第一资源。为此,湖南正加快推动深化科技奖励制度改革,完善科研经费管理、人才引进、税收减免等制度,落实科研人员股权和分红激励政策,赋予科研人员更大的人财物自主支配权、技术路线决策权。

其次是大力推动产学研结合。湖南自2012年设立省产学研结合专项资金,每年投入财政资金1.3亿元,2017年更是将投入资金提升至2.8亿元,组织实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攻关与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325个。

再者是以投入增强创新的后劲。2017年底,湖南出台了《加大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行动计划》,2018年将之升级为“三年行动计划”,强调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目标任务责任分解方案的落地,将省内14个市州划分为四类地区,分解研发经费投入目标任务,并将其成效纳入真抓实干考核奖励内容。

“把建设创新型省份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着眼构建产学研用紧密结合、开放高效协调的创新体系,让湖南成为创新创造的乐园。”许达哲在开放日上,介绍了湖南下一步的努力方向:一方面,要推进一批新兴产业技术攻关项目,实施一批重大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产业技术攻关项目,承担一批国家科技创新重大项目,抓好这“三个一批”,为我国解决“卡脖子”技术问题贡献湖南力量。另一方面,要推进产学研协同、区域协同、军民协同等“三个协同”,让各种创新力量产生“化学反应”。推进加大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行动、高新技术企业培育专项行动、“芙蓉人才行动计划”等“三个行动”,让“创新”干在实处。

【聚焦湘非合作】

中非经贸博览会永久落户湖南,彰显湖南开放底气和胸襟

湖南团媒体开放日上,非洲国家的媒体记者特别多。个中缘由,与近年来湖南同非洲各国日益加深的交流合作密不可分。

去年9月6日至8日,第四届对非投资论坛在长沙举办,论坛期间发布了重磅好消息:第一届中非经贸博览会将于2019年在湖南举行,并将永久落户湖南。

举办中非经贸博览会,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对非合作“八大行动”中第一个行动的第一条举措,是中非合作论坛机制下唯一的经贸活动平台,这无疑成为湘非合作中最亮眼的成果。

走入对非合作“蜜月期”,源于湖南的独特优势。

首先,湖南是毛主席的家乡,毛主席号召广泛团结亚非拉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非洲人民对毛主席有着特殊的感情;袁隆平院士的杂交水稻撒播非洲大地,帮助非洲人民解决粮食安全问题。伟人故里、“杂交水稻摇篮”这两张闪亮的名片,为湘非友好交往、密切合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省长许达哲在回答来自西非马里《独立者报》记者提问时就提及了一个细节,许多非洲国家的领导人来湘访问时,都要去韶山瞻仰毛主席故居。

同时,湖南在装备制造、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采矿冶炼等领域的优势,恰恰符合非洲国家的发展需要,双方的产能互补性非常强。

敏锐觉察到这些合作的契合点,近年来,湖南与非洲高层互访不断,结成友好州省、城市达8对,建立了多个国家级、省级对非经贸合作机制。去年6月,许达哲率团访问乌干达、埃塞俄比亚、尼日利亚三个非洲国家,达成了众多实质性合作成果。

近4年来,湖南已连续举办多场大型对非经贸活动,包括第四届对非投资论坛、非洲国家驻华使节湖南行、湖南·非洲国际产能合作暨工商企业跨境撮合对接会、湖南-非洲地方产业合作对接会等,推动了埃塞俄比亚-湖南工业园等一批重点项目落地实施。湖南对非贸易连续4年保持50%以上增速,2018年对非进出口达28亿美元。

湘非“蜜月期”背后,折射出来的是湖南开放的底气和胸襟。作为中部内陆省份,湖南立足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带一部”新定位,实施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积极融入“一带一路”,以逐年增多的国际友城关系为媒,以运力不断提升的湘欧快线、国际航班、水运航线为路,以长沙跨境电商综试区、长沙临空经济示范区以及各类综保区、保税区为平台,在经贸、产业、科技、文化等多个领域务实推进国际合作,实现更高水平的“走出去”、“引进来”。

2018年,湖南省实现进出口总值3079.5亿元,同比增长26.5%,增速位列中部地区第一,全国第四。这一数据,是湖南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的构想一步步从蓝图变为现实的有力佐证。

【聚焦承接产业转移】

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激励政策即将出台

2018年,全国人大代表、58同城董事长兼CEO姚劲波将企业第二总部落户长沙。这位从益阳走出的湖南伢子作出这个决定,不仅因为家乡情结,更因为湖南独特的区位优势、政策红利和浓厚的互联网创业氛围。

“姚劲波代表是我们迎老乡、回故乡、建家乡的一个典型。”媒体开放日上,杜家毫向中外媒体如是介绍。

这是湖南积极承接产业转移的生动故事。随着高铁、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的极大完善、产业格局的深刻变化,湖南从沿海的内陆,一跃为开放的前沿,以更低的成本、便利的交通、优质的营商环境,成为吸引国际国内资本和沿海产业转移的高地。

承接产业转移,湖南承载着中央的厚望。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以对经济发展规律的深透把握对湖南作出“一带一部”的全新定位。如何充分发挥“一带一部”优势,一个重要支点就是抓住产业梯度转移的重大机遇,在承接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带动中西部地区发展上更好地发挥作用。2018年6月,李克强总理在湖南考察时明确要求湖南以新旧动能转换为核心,全力做好承接产业转移和发展实体经济两篇文章,争当承接产业转移的“领头雁”。

承接产业转移,湖南在强政策、上项目、筑平台、优环境上下功夫、出实招。大力开展“迎老乡、回故乡、建家乡”活动,“湘籍湘情”催生了招商引资“归巢效应”,仅衡阳近年来引进的衡阳籍客商投资项目就占全市总数超30%,引资接近总额40%。实施创新创业园区"135"工程,通过3年努力,培育创新创业园126家,建成各类标准厂房3833万平方米,成功引进创新创业型企业6038家,提前超额完成任务。打出优化营商环境组合拳,“放管服”改革力度不断加大,营造了近悦远来的“环境磁场”。从签约、开工到投产仅用150天,年产能达10亿元的贵德光电产业园落户江华瑶族自治县的故事成为湖南吸引更多企业放心而来的生动样本。

数据显示,近5年来,全省承接产业转移项目超过16000个,投资总额近17000亿元,每年带动城镇新增就业70万人以上。

2018年11月,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正式获批,为湖南经济社会发展再添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平台。省发改委主任胡伟林向记者透露,我省正在研究制定支持示范区发展的若干政策,将从承接平台、要素保障、财税金融、降低成本、优化环境等10个方面出台一批“含金量高、操作性强”的激励扶持政策,近期即将发布实施。

【聚焦改善营商环境】

敞开市场之门打开便利之门洞开减负之门

营商环境,正成为全国各地检验高质量发展成效的一个“热词”。

2018年底,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发布《2018年中国城市营商环境评价报告》,对直辖市、副省级城市、省会城市等全国35个大中城市进行营商环境评价。其中,长沙从2017年的第二十位跃升到第九位;软环境表现则更突出,排名第二位。

“长沙营商环境得到各方肯定,正是湖南营商环境得到改善的一个缩影。”许达哲在回答凤凰卫视记者提问时坦言,湖南作为中部内陆省份,扩大对外开放是加快发展的重要途径,改善营商环境则是扩大开放题中应有之义。“环境就是生产力,我们要建设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为企业创造成长、壮大的‘良好生态’。”

市场经济的竞争,本质上是营商环境的竞争。不临海、不沿边的湖南何以成为创新开放的高地?探究背后的密码,其中的关键仍然是营商环境改善带来的发展红利。

敞开了市场之门。湖南坚持按市场经济规则办事,该由企业做的、市场办的,政府不越位。对106项涉及市场准入的审批事项实现“证照分离”。放宽市场准入,鼓励民间投资进入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公用事业等领域,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制。

打开了便利之门。湖南持续深化行政审批、多证合一等商事制度改革,大力推行“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企业平均开办时间压缩至4个工作日以内。政府权力的“减法”,换来了市场活力的“乘法”效应。截至去年底,全省实有市场主体达391.38万户,全年新增市场主体79.48万户。长沙每千人市场主体达103个,超过北京、上海,和杭州接近。

洞开了减负之门。严格落实国家减税降费政策,2018年,湖南制定38条降成本措施,实现省立项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清零”,落实国家各项减负政策,共减轻企业负担900亿元以上。今后,还将实施更大规模的减税,再为全省企业和个人减税330多亿元。

广开了信心之门。湖南先后制定出台促进开放型经济发展、对接“北上广”优化大环境、审批服务便民化改革等政策,实行优化发展环境十条禁止性规定,整治“吃拿卡要”微腐败,清除“红顶中介”生存土壤,政商关系更“亲”“清”。

在新一轮机构改革中,湖南整合相关职能和资源,成立政务管理服务局,进一步加强“互联网+政务服务”,更好地服务群众和企业。

“政府该做的事一定做好,政府承诺的事一定办到。”媒体开放日上,许达哲的话语坚定而诚恳。努力建设好法治政府、廉洁政府和服务型政府,湖南正以政府工作作风改进的实效促进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

【聚焦作风建设】

抓好作风建设“三件大事”,在巩固、深化和拓展上下工夫

“集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深入治理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特别是吃喝之风。”

“聚焦民生领域,重点深入整治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

开放日上,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省监委主任傅奎向中外记者透露,湖南今年在作风建设上要做好三件大事。

党的十八大以来,湖南结合实际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抓实抓严抓常,从具体的、突出的问题抓起,坚持一项一项进行治理,将作风建设不断推向深入,党风政风为之一新,党心民心为之一振。

2017年,湖南出台规定,严禁领导干部配偶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利用领导干部的职权和职能在金融领域牟取私利。2018年,禁止利用领导干部职务和职权影响“提篮子”。今年,又部署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开展集中整治。湖南坚持“每治一症”,必盯“关键少数”,体现的就是监督要从领导干部抓起、从领导干部严起。

数据显示,仅金融领域以权谋私问题,湖南就查处了132名领导干部,涉案金额6800多万元。“提篮子”问题中,仅查处的厅局级干部就有7位,涉案金额8000多万元。去年,还依法查封和取缔了1000多家“一桌餐”、“私房菜”经营户,从源头上不断铲除“一桌餐”生存土壤。

重拳出击,体现的正是省委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决心和力度。其中积累的有效经验,如严禁领导干部配偶子女及身边工作人员插手金融领域谋取私利,还获得中央有关部门推介,被吸纳进去年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条例第95条。

去年4月,省委省政府出台“约法三章”,重点治理“违规公款吃喝”“违规配备使用办公用房”“违规收送红包礼金”等突出问题,对违反者一律先免职后处理。为推进标本兼治,湖南不断补齐制度短板,各级党组织修订完善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制度措施500多项。从制度机制层面下真功夫,有效实现了“当下改”和“长久立”的有机结合。

作风问题往往具有反复性和顽固性,老问题解决了还会有新问题,必须在巩固、深化和拓展上下工夫。

今年的1月10号召开的省委七次全会上,审议通过了《中共湖南省委关于大力提倡求真务实真抓实干集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意见》,点出了五个方面、十六类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表现,一一列出负面清单。目前,湖南正进行对照检查,已曝光一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典型案件。

而对于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特别是吃喝之风的整治,今年还要继续往深里抓,不断地巩固成果、防止反弹。

群雁高飞头雁领。春节上班第一天,湖南省委书记杜家毫和省长许达哲,就带着20位省级领导干部深入20多个贫困县,顶风冒雪走乡串户。作风下沉,关心群众,换来的是贫困地区人们满满的幸福感和明显提升的满意率。

“越到后面,脱贫攻坚的任务越艰巨,要想啃下硬骨头必须要好作风。”傅奎介绍,从去年开始省纪委省监委就开展了脱贫攻坚作风建设年活动,今年、明年还要继续开展,一干三年,务求实效。

【聚焦政治建设】

推进政治建设考察全覆盖

开放日上的“压轴”问题,与政治建设有关。

从分批对县市区党政正职开展政治建设考察,到出台文件将政治建设纳入制度化、规范化轨道,一年来,湖南在全国率先探索发挥政治建设统领作用的有效途径,获得了中组部的推介,也赢得了中外媒体的关注目光。

接过人民日报记者的提问,省委常委、省委组织部部长王少峰分享了开展政治建设考察的“湖南做法”。

十九大报告提出,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为了更好推动政治建设落实落地,从2017年12月开始,湖南采取试点先行、分批推进的办法,对全省122个县市区党政正职开展政治建设考察。

政治建设,怎么考察?在一些人看来,政治建设是在脑子里搞建设,不太好把握。

“主要考察领导班子特别是党政正职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省委主要领导给考察工作定调:在政治建设考察中,必须突出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突出联系实际,特别是聚焦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打好“三大攻坚战”、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湖南工作提出的“三个着力”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督促领导干部真正做到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坚决照办,党中央禁止的坚决杜绝。

考察工作对标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政治建设的重要论述,从政治忠诚、政治定力、政治担当、政治能力、政治自律5个方面树立考察标尺,形成“16个是否”评价要点,为干部进行“政治画像”。

政治建设考察通过深度访谈、查阅资料和实地调研印证等形式,注重深入具体工作和事情考准考实“五个政治”表现情况,通过事例、数据等评价干部、说明问题,做到具体、直观、鲜活,防止空对空。

考察组对每名县市区党政正职都形成一份政治考察“体检单”,并把“体检”成果体现到干部使用上,坚决把政治上强的干部用起来,把政治上不过关的拿下去,严把政治标准硬杠杠。

“对党的建设尤其是政治建设,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作为一名‘一线总指挥’,平时只顾埋头干活,不抬头看路”……参加政治建设考察的县市区党政正职都不约而同地谈到,全面的“政治透视”进一步校准了自己的发展观、政绩观,谋划发展、推动实践的理念更清晰,行动更坚决。

在政治建设考察的正向激励下,2018年,湖南新引进98家“500强”投资项目170个,压减政府举债项目2459个,关停“散乱污”企业3734家,实现131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18个贫困县摘帽。

“实践反复证明,政治站位上不去,一切工作就上不去。”王少峰说,湖南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高质量推进政治建设考察全覆盖,把湖南的政治建设提高到更高水平。

(湖南日报北京3月7日电)

今日热点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