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老兵签下“军令状”:我们别无退路!

2019-02-14 12:09:26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张璐 周林熙] [编辑:潘华]
字体:【
△杨凯考察红军村。

新湖南客户端·华声在线记者 张璐 视频 周林熙

“杨队长,这么早就来了!逮早饭没?没逮的话到我屋里逮一餐!”

“逮过了逮过了!我来村里转转,看看大家新年有么子打算?有么子好的想法?”

······

2月11日,农历正月初七,天刚蒙蒙亮,湖南省军区驻桑植扶贫队队长杨凯身着绿色军装,操着流利的湘西土话,出现在桑植县龙潭坪镇红军村的田间地头,开始了新一年的扶贫工作。

来桑植扶贫之前,杨凯已经与省军区党委以及首长签定了“军令状”,三年确保龙潭坪镇红军村和刘家坪白族乡新阳村脱贫出列。



△杨凯考察红军村。



尽锐出战、精准施策!

“这8个字对于一名军人来说是毫无免疫力的。”

革命老区桑植是贺龙元帅的故乡、红二方面军长征出发地。

然而,这一方英雄的土地却因为地处湘西北边陲群山之中,交通条件差,1986年被列入国家重点扶持贫困县。

从1988年开始,湖南省军区将桑植定为对口扶贫县,并立下“老区不脱贫、部队不撤兵”的铮铮誓言。到如今,已是第31个年头。

2018年1月,在脱贫攻坚的紧要关头,杨凯作为省军区第24任扶贫队长,第二次来到桑植,踏上驻村扶贫之路。



△红军村水毁公路现场。





△杨凯查看水毁公路。



“我来自湘西贫困山区,亲身体会过什么是贫困。” 2012年,杨凯第一次来到桑植开展驻村帮扶工作。当时他的想法很简单,只想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帮助革命老区摆脱贫困。

如今,杨凯帮扶过的刘家坪白族乡谷家坪村已经成为桑植县远近闻名的乡村旅游示范村。

很多人问他,扶贫这么辛苦,为什么还要再来第二次?

“尽锐出战、精准施策!” 杨凯笑着说,2018年,习近平主席在新年致词中的这8个字是他下定决心重上桑植的根本动因。“一名军人,特别是对于一名曾经在脱贫攻坚战场上战斗过的‘老兵’,对于那几个字是毫无免疫力的。”



△杨凯翻山越岭,考察红军村粽叶产业。



军令如山!

“我们只有倾尽全力,我们别无退路!”

2018年1月,在杨凯出发前往桑植之前,省军区党委首长给他下了死命令:按照省委省政府脱贫攻坚时间表,新阳村与红军村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脱贫出列任务。

“军令如山,我们只有倾尽全力,我们别无退路!”接到命令后,杨凯与另外两名同事组成了扶贫工作队,踏上了新一轮的扶贫之路。

“我的两名队员分别担任红军村和新阳村的第一书记。”杨凯说,作为扶贫队长,他则同时进驻两个村。



△杨凯进驻红军村时前往各片区考察。



长沙到红军村7个多小时500余公里,红军村到新阳村2个多小时80多公里。

为了协调落实各项资金和项目,杨凯经常开着省军区配给他的一台越野车穿梭在省城与桑植、红军村和新阳村之间。

仅仅去年1年的时间,这台越野车便已行程6万多公里,烧油5吨,大修了3次。



杨凯进驻红军村时前往各片区考察。



“舍不得,真舍不得,我多花一分,就意味着经费少一分。”为了将扶贫经费用在刀刃上,在事情不紧急的情况下,杨凯经常自己掏钱,坐大巴、挤火车,前往长沙。

为了得到更多的项目和资金支持,杨凯经常一人穿梭在省市县各级政府和行业部门之间。

饿了,在小店里吃份盒饭;困了,在大厅里坐着休息一会儿;吃闭门羹了,没关系,下次再来······

2018年,通过杨凯的努力,争取到扶贫项目和资金1619余万元,组织实施了农村道路、安全饮水、光伏电站、安全住房、村级活动中心等基础设施的建设。



△红军村宣传粽叶产业。



因地制宜!

后山上的粽叶变成了农民脱贫的金叶!

桑植县红军村因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贺龙元帅率领的红军在此驻扎而得名。

“虽然早有准备,但真正看到村里的实际情况时,我心里是没有底的。”杨凯坦言,刚来红军村时,他被村子里落后的现状吓住了。

红军村处于高寒山区,全村2万多亩土地90%以上被森林覆盖,加之山上都是岩石,几乎不能发展种植业。

面对红军村现状,杨凯在脑海里问自己,怎么带领村民们脱贫。

“村里环境好,且有红色基因,能发展乡村旅游业吗?”

“不行,红军村离县城远,且基础设施不完善,发展旅游业不合适!”

“这里的山泉不错,不如建水厂?”

“不行,红军村地处八大公山保护区,是澧水的源头,不能建厂!”

······

杨凯的一个个念头被打消。



△收购粽叶现场。



“那段时间压力真大,整夜整夜睡不着觉。”为了找到脱贫良策,杨凯每天都在山里晃悠。

突然有一天,杨凯看到一位70岁的老爷爷背着一篓粽叶从山上缓缓地移下来。

“这个一斤能买3块多,我家里还有孙子在读书,打点粽叶,多少能挣点小钱。”老爷爷告诉杨凯,红军村后面山上有1万多亩粽叶,但由于交通不便,采摘粽叶的人越来越少。

“对呀!为什么不‘因地制宜’,发展粽叶产业呢?” 杨凯拍了一下自己的脑门。

通过多方调研,杨凯决定第一笔扶贫资金首先用于修路。

修一条5公里的水泥路直通粽叶林,这样既方便老百姓上山采摘粽叶,也方便买家进山收购粽叶。路修好了,村民采摘粽叶的积极性也大大提高了。



△杨凯与张家界康华实业有限公司谈判现场。



分毫不让!

40次谈判为村民争得最大利益!

为了解决粽叶的销路问题,杨凯引进了粽叶龙头企业——张家界康华实业有限公司。“有了康华公司,粽叶的销路就不用愁了!他们不仅将粽叶销往三全、思念等大食品厂,还销往东南亚等地区。”杨凯说。

为了使老百姓获得最大的利益,2018年8月到10月,杨凯与张家界康华实业有限公司进行了不下40次的谈判,最久一次的谈判时间超过了6小时。

“杨队长真不好‘相处’,你看,他都把我们逼成啥样了!” 张家界康华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彭澧康笑着抱怨。

最终,彭澧康被杨凯一心为老百姓的真心所感动,不仅注资400万用于红军村粽叶产业的发展;还承诺,以后每一年,康华公司在收购村民粽叶时,都将保障村民利益的最大化。

2018年,红军村通过发展粽叶产业,实现了9万元的村集体收入。

△桑植县龙潭坪湘鄂边粽叶产业扶贫示范园建设项目合作签约仪式现场。

为了使行动不便的老年人与残疾人在家门口采摘到粽叶,2019年1月20日,红军村1000多亩的人工粽叶种植开工。

“等到2年后,整个村子的村民,无论男女老少,都能共享粽叶产业发展带来的红利。”杨凯指着田地里粽叶苗,兴奋地告诉记者。

“今年,我还计划在镇上修建粽叶加工产。”杨凯说,红军村通过发展粽叶产业“2+1”项目建设(野生粽叶基地、人工种植粽叶基地、粽叶加工厂)与光伏发电,预计到2019年底,村集体年收入可达30万元,村民人均年增收2-3万元。

△湖南省军区桑植新阳村扶贫重点项目:“红军灶”(乡村旅游产业)。

而杨凯负责的新阳村则通过发展乡村旅游、生态农业和光伏发电,2018年,村集体年收入达30万元,村民人均年增收1.2万-2万元,去年年底成功脱贫!

后记:

“果果,如果这次爸爸扶贫工作结束后,上级又派爸爸参加‘乡村振兴’工作,你会支持爸爸吗?如果爸爸把你转去桑植读书,你愿意吗?”今年春节,在吉首老家,杨凯温柔地问6岁多的女儿。

“愿意啊!爸爸去哪儿,我就去哪儿!”听到女儿的回答,杨凯高兴极了。

2012年,杨凯丢下才2个月大的女儿与刚出月子的妻子,踏上了第一次去往桑植的扶贫之路。

“小时候,由于不常见,我一抱女儿,女儿就哭,现在长大了,懂事了,知道亲爸爸了!”说起家人,这位铁血汉子的眼角顿时柔和起来。

杨凯说,对于家庭,他的亏欠最多。要感谢妻子对家庭的无私奉献,感谢父母对他工作的理解。

(特别鸣谢湖南省派驻村帮扶工作队管理办公室对此文的贡献。)

今日热点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