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提示:“城市双修”是指生态修复、城市修补。前者旨在有计划、有步骤地修复被破坏的山体、河流、植被,恢复城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功能,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后者重点是不断改善城市公共服务质量,改进市政基础设施条件,发掘和保护城市历史文化和社会网络,使城市功能体系及其承载的空间场所得到全面系统的修复和完善,提升城市特色和活力。
湘潭在线2月14日讯(湘潭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周玉婷 通讯员 刘崴)修复城市生态 ,修补城市功能。2月12日,我们从市住建局获悉,2018年湘潭共完成城市双修项目112个,完成投资约107亿元。随着城市双修工作的推进,大幅修补了城市功能短板,有力修复了城市生态弱项,修出了城市建设的新经验新体会,也修出了人民群众的幸福感。
修复生态环境 看见碧水蓝天
2月12日早上,我们来到南洋渠岳塘区东坪街道横街社区段。渠面较浅,渠水清澈见底。一些居民在渠边晨练、散步,何大爷就是其中一员。“我小时候这里的水很清,都可以在河里洗菜、洗衣服。”何大爷是老湘潭了,他回忆说,前些年河水越来越脏,还时常散发出臭味。
2015年底,南洋渠被纳入湘潭市黑臭水体治理清单。2017年7月,整治工作正式启动,通过截污清淤、生态修复等,2018年,南洋渠水系成功摘掉了“黑臭”的帽子。
2018年,湘潭市切实贯彻党的十九大“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部署要求,全面启动城市生态环境修复工作,尤其是在水污染和大气污染防治方面中取得了历史性的进展,将黑臭水体治理作为系统工程统筹谋划,综合施策,取得“治理全覆盖、水质全达标、管控全过程、群众全称赞”的良好成效。目前,市城区24条黑臭水体已全部完成基础治理工作。在根除“黑臭”的同时,还将黑臭水体治理与城市文化建设相结合,打造了九华湖德文化公园、碧泉湖公园等,以优质的水资源助力城市文化建设。这一年,湘潭市黑臭水体治理经验获省级通报表彰和部省宣介推广,并作为省级亮点工作上报国务院。
为进一步提升城市水质,不断优化人居水环境,“治”的同时,还要做好“管”。“目前,按照市政府统一部署,城区完成基础治理的黑臭水体的管理责任已全部移交给属地政府;水体的专业管养工作暂由湘潭市政科技集团临时接管。正式专业养护单位将在下一步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确定。”市住建局城建科工作人员介绍。
同时,中南地区首个全地埋式污水处理厂河东第二污水处理厂竣工,由岳塘区、昭山示范区、城发集团分三段建设共约27.2公里配套管网全面接通,意味着湘潭市城区污水处理能力进一步提升,岳塘区和绿心昭山的工业废水以及生活污水将被有效收集,以达到无害化排放。
绿水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去年3月,湘潭全面吹响了蓝天保卫战的号角。市住建局对城市双修项目实行严格监管,对70个项目采取视频监控,对79个项目采取扬尘监测,共安装自动洗车平台102个、雾炮机145台,整治施工围挡5000米,设置挡泥带9000米;对46万平方米在建工地裸露黄土进行了播撒草籽复绿,对501万平方米裸露黄土进行了覆盖。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受监工地全面实现了“八个100%”目标,市城区工地扬尘治理取得良好成效,所有受监工地PM10均与市环委办每日公布值基本持平。
修补城市功能 打造幸福家园
“彭奶奶,新年好,今年家中过了一个热闹年吧。”2月11日,雨湖区雨湖街道和平桥社区主任来到居民彭育龄老人家中。老人开心地说:“今年儿子女儿、孙子孙女们都来我这里过年了,一屋子人热热闹闹的,这还是头一回呢。”彭奶奶的家里,干净整洁,清爽舒适。但一年前,这里却是另一番模样。
彭奶奶在和平桥社区半导体宿舍居住了20余年。随着房子老化,再加上配套设施不齐全,屋子常年漏水,墙体到处发霉。逢年过节时,她都不好意思邀请亲朋好友来家中做客,孙子孙女们更是不愿意回来。
2018年下半年,和平桥社区棚户区综合整治改造项目启动。半导体宿舍处在改造范围内。通过更换屋顶、重建厕所、粉刷墙面等,原本破旧老化的楼栋焕然一新。房屋改造一完工,彭奶奶的儿子又立马出钱把屋内装修了一番。“现在再也不用担心漏水的问题了,日子过得很舒适。”彭奶奶说。
彭奶奶住房的改善,是湘潭市城市棚户区改造工作的一个缩影。2017、2018两年时间内,湘潭市共实施棚户区改造3万多户,有效改善了群众住房条件,增进了民生福祉。2018年,为力促城市双修工作整体系统实施,湘潭市将棚户区改造工作与生态修复、城市修补有机结合,对城市C级危房以改扩翻的方式重点推进,实现了改扩翻项目在修补城市功能、改善城市面貌、解决群众居住困难、增进民生福祉等方面的效益叠加。如风车坪片区、雨湖区和平桥社区、岳塘区南国村、东风村等,经改造后变得舒适整洁、环境优美,让百姓实现了从“忧”居到“优”居的蝶变。
幸福家园不仅仅需要居住房屋的改善,还有外部环境的优化。2018年全市新建道路19条,长度共计约62.18公里,城区重要干道羊牯大道、新马路、晓塘路、白云路等道路完成通车,城区交通路网逐步完善;昭华大桥主体建成,杨梅洲大桥建设顺利推进。随着主要道路及桥梁的建成,形成通江达还交通体系,市民出行更为方便。除此之外,2018年湘潭市新增公园绿地面积约37.24公顷,昭山仰天湖、碧泉湖公园等公园建成开放,护潭河流域、王家晒渠流域、湘江防洪带河西莲城大桥至大埠桥段、湘江防洪带河东二大桥至五大桥段、湘大南校门等绿化工程的全新改造,全市新增多点、多线、多片的生态休闲去处。
双修拉动经济 实现高质发展
城市双修工作的稳步推进,不仅提升了城市品质,也拉动了城市经济的高质发展。
为大力推进产业项目建设年,促进各重大产业项目尽快落地并建成投产,有效提升湘潭市城市综合竞争力,湘潭市制定了《关于加快建设2018年重大产业项目配套基础设施的实施方案》,铺排了一批与重大产业项目密切相关的核心交通路网、供电设施、枢纽站场、场平工程等配套基础设施项目。如岳塘国际商贸城周边的芙蓉大道复线及商城路、岳塘经开区路网、河东二污配套管网、王家晒渠、荷塘综合客运枢纽站等配套工程日益完善,全面激活国际商贸城周边交通、环境、排水,有效促进项目落地后产生实际效益。
值得一提的是,窑湾历史文化街区正式对外开放,湘江防洪带一大桥至望衡亭段及新马路的道路拉通,标志着窑湾白石片区基本成熟,成为湘潭市新的文化旅游名片。莲城大道、万楼东路、湘江防洪带万楼段等道路形成交通路网,碧泉湖公园、护潭西路等项目完成建设,标志着万楼片区、火车站北片区已基本成形,有效提升了片区整体开发价值,提升了城市整体品质,为推动全域旅游夯实了基础。
我们从市双修双改领导小组办公室获悉,2019年,湘潭市将坚持以“补短板”的原则安排项目、以“市场化”的思路筹措资金、以“高品质”的标准抓好监管、以“促长效”的理念深化成果,多措并举,有力有序推进城市双修,为“伟人故里,大美湘潭”建设再添辉煌。
责编:金灵
来源:湘潭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