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村第一书记丨大山深处的筑梦人:谁说“百无一用是书生”

2019-02-12 11:14:50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胡泽汇] [编辑:潘华]
字体:【

新湖南客户端·华声在线记者 胡泽汇

G6473,是回家者的幸福高铁,是旅行者的欢乐高铁,但对于湖南大学驻邵阳隆回县白水洞村的第一书记刘世明来说,这是风雨无阻的扶贫攻坚之舟。

从长沙到白水洞村,302公里,先高铁再汽车,一个多小时曲折蜿蜒的盘山路,一千多米的海拔,山路十八弯?山路无数弯!

春节前夕,新湖南客户端记者走进白水洞村,体验刘世明的第一书记大山生活。

“刘书记,今年别回去了,到我家过年"

1月25日,凌晨5点的长沙街头还在夜里没醒来,只有点点路灯照亮赶路人的眼睛。刘世明就是赶路人之一。

虽然已经临近春节,村里的事务都已基本完结,但刘世明仍然计划在上午9点左右赶到到白水洞村,“虽然绝大部分贫困户已经脱贫了,但仍想去跟他们聊聊来年计划,脱贫不脱政策,我们要怎么做才能巩固成果。"因此6:52分从长沙开出的高铁G6473是他必须赶上的班车。

8点12分,高铁列车准点在溆浦南站停靠,刘世明赶上回村的汽车。

望山跑死马。一路山路无数弯,起伏绵延,8点50分,古朴大方的白水洞村界碑终于出现了。一开始,村里并没有设立界碑的想法。“但我们觉得这个碑有必要,白水洞村由三个村合并而成,有了碑就有了地标。于是我们湖大设计、出资建造。一个有形的地标在这里,游客来了一看就知道,白水洞村到了。’“刘世明说。

而这也是一块无形的地标,是湖南大学扶贫攻坚路的标志,从这里开始,白水洞村走上脱贫致富路。

一下车,刘世明立刻把党徽佩戴好,“亮身份,我是一名共产党员,代表组织来帮助大家解决问题。我一个人的力量有限,发动村里66名党员的带头作用,扶贫工作才能做得更好。”

一路上陆陆续续碰到好几位村民,“刘书记回来了,到我家去坐坐吧。“”刘书记,今年别回去了,就在我家过年。“”刘书记,中饭到我家吃吧。“……“谢谢,不啦不啦。”刘世明一一打过招呼,“村民很淳朴,你对他们一点好,他们都看在眼里,特别感谢你。”

大项目、小麻烦都找刘书记

白水洞村的村民们都记得,2017年10月,村里扶贫工作队队长换人了,是个年轻斯文的小伙子。一个月有20天待在村里,很快村民跟刘世明熟了,“什么事都找他。”村支书邓碧前说。

扶贫第一书记,脚下沾满泥土,扎根进泥土,才能走出一条脱贫路。

白水洞村原有109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刘世明每户都上门走访,脱贫难点在哪里他心里有一本账。截至2018年底,只剩8户没脱贫。

“剩下8户情况特殊,有的是孤儿家庭,有的是因病致贫没有劳动力家庭。但不管怎么样,我们一个都不能落下,2019年全都要脱贫。”刘世明说。

村里的大项目找刘世明。

村里富硒水稻合作社丰收了,9万多斤大米怎么出山销售?找刘世明。什么价钱?比市场价高20%。村里富硒茶"虎久雾语”怎么打响市场?找刘世明。湖大教授设计品牌形象,电商渠道、实体销售全跟上。

村公路硬化是乡村旅游品质升级的重要一环, 2018年刘世明带着工作队和村书记一起多次去县里争取,现在修路的几百万资金已经到位了,“但是今年冬天雨水太多,等春节后天气好了,就开始搞。”

村民的小麻烦也找刘世明。

土鸡、猪肉销售有难题,他干脆联系了一个专跑长沙的运输车,专门承接村民农产品销长沙的活。村民想去长沙大医院治病,联系医院挂号、往返车辆还是刘世明帮忙。

扶贫不是等靠,得扶志和智

村里有个贫困户老太太,过去工作队一进门,她就躺在床上直哼哼,说这里疼那里不舒服,只盼着发放扶贫款。刘世明第一次登门就说清了态度:“该有的扶贫款,不会少。但是要想真脱贫,必须跟着大家一块干。”从那以后,工作队进门,老太太再也不哼哼了,家里人也加盟了水稻合作社,现在谈的是怎么致富。

吸引青年人回乡建设,教育是关键的一环。在湖南大学扶贫队来之前,校舍非常破旧,同学们在作文中写“外面下大雨,教室里下着小雨。”家长们为了让孩子有更好的读书环境,经常把孩子们送到距离白水洞一个小时车程的乡中心学校读书,有的甚至送到更远的小沙江镇上去。

刘世明除了走访贫困户,转悠得最多的便是白水洞小学,跟老师们交流,怎么把学校建得更好。现在校舍已修葺一新,教室甚至用上了多媒体教学系统。每年有4名湖南大学的学生来到小学支教,越来越多的孩子回到了白水洞小学上学。

“2018年120万,2019年180万,扩大学校规模。我们要修建一个新的综合大楼,把现在的墙推到,扩建出一个操场,还要附带食堂。”提起建校规划,他如数家珍: “总是吃营养午餐不是长久之计,为了孩子们更好的成长,今年我们一定要把食堂搞起来。让孩子们中午也能有一口热饭热菜吃。”

为了吸引贫困家庭孩子上学,刘世明又找湖南大学新闻传播与影视艺术学院“化缘”来10万元教育基金。为了让10万元用得更持久有效,鼓励学习,营造氛围,他还特意制定了发放制度:班上前三名分别奖励300、200、100元,建档立卡贫困家庭的孩子每年享受150元-50元不等的学杂费补助。

有家长反映孩子基础不好,跟不上班,能不能请老师开“小灶”。刘世明立刻给来支教的大学生们做工作,免费给孩子补课。

走访贫困户 量身定制脱贫计划

走访贫困户是刘世明日常工作。刘根安因车祸已经丧失了劳动力,家里全靠老婆李早云种地、养殖、磨豆腐为生,幸亏大女儿去年已从幼师中专毕业,还能每月贴补一些家用。

“李姐,你们明年有什么计划没?我们有个改厨改卫的扶贫项目。”在刘根安家新加的二层毛坯房里转了一圈后,刘世明关切地问道。

正忙着煮豆浆做豆腐的李早云连忙擦了擦手说:“现在来村里玩的人越来越多了,我们想搞个简单的农家乐,接待住宿,不知道行不行?”

“这个工程有点大,我们来年好好商量一下。我先记下来。你女儿工作怎么样?有没有计划再读点书,升个大专、本科?”刘世明不忘自己的老本行。

一听读书的事情,李早云连声说:“女儿今天下午晚点到家,让她自己跟你谈,能再读多学知识肯定好。”

“行行,我晚点再来。如果想继续读书,我给她找点升学资料。”刘世明说。

买腊肉挂房里婉拒村民送礼

刘世明专心扶贫,村民们也被他感动。年底了,村民们纷纷带上自家熏的腊肉、猪血丸子来感谢。可扶贫不能拿村民的一针一线,怎么礼貌地婉拒好意,刘世明想了个好点子。

他买了一块腊肉挂在房里,只要有村民带着礼物登门,他赶紧指着腊肉说:“有了有了,谢谢,谢谢。”村民们一看,哦,那就算了算了。

在白水洞村扶贫一年半,刘世明的付出也获得了肯定,他获得了湖南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授予的“湖南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荣誉称号。对于荣誉,他却表示:“我只是沿着前人的脚步走下去,成绩都是大家一起做出来的。没有前任队长和队员们的辛苦付出,哪有现在的成绩?”

记者手记

“对家庭付出太少”

每天都被这样的大事小事填满时间,家人反倒是刘世明想得最少的部分,“对家庭付出太少了。”他说。

时间回溯到2017年7月中,刘世明接到组织上的通知,要他去白水洞村搞扶贫工作。当时他妻子已经怀孕6个月。

他毫不迟疑地接受了组织上的派遣,当他很艰难地告诉妻子这个决定时,妻子却很坦然地说:“你放心去,我绝不拖你的后腿。”

刘世明立刻把母亲从老家益阳接来,照顾妻子,自己去了大山扶贫。当年11月妻子顺利生下孩子,出院第二天他就把妻子、孩子一起送回老家,自己又赶回白水洞村。

直到现在,他和队员们一个月仍然有20天待在山里,跟孩子最多的交流就是网络视频。

(特别鸣谢湖南省派驻村帮扶工作队管理办公室对此文的贡献)

今日热点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