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乡市双江口镇田园综合体闪亮乡村路

2019-01-20 11:17:32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胡建红] [编辑:刘茜]
字体:【

如何找准适合当地发展的乡村振兴路径?宁乡市双江口镇探索传统农业转型升级的新路,一跃成为全国农业产业强镇示范镇——

田园综合体闪亮乡村路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胡建红

一群群黑白相间的奶牛,在山坡上悠闲地吃着牧草;一排排现代设施有条不紊地采集优质牛奶;一瓶瓶鲜奶每天早上送至数万个家庭……

这幅令人心旷神怡的现代乡村牧歌图,让人不由自主地想起“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北方大草原,但这一幕场景,其实就发生在我们的身边。在距长沙城区30公里外的宁乡市双江口镇,一个令人眼前一亮的奶牛主题公园,正在广袤的乡村大地上悄然揭开迷人的面纱。

近日,记者来到双江口镇,发现双江口的“口味”,真是大不一样了。一条特色鲜明的乡村振兴之路,越来越清晰地在沩水河畔伸展开来……

让高颜值释放高价值

双江口是一个颜值很高的地方。

穿越宁乡全境的沩水,在其尾部汇入湘江之前,一分为二,一条叫沩江,另一条叫沙河。“两水戏珠”的双江口便因此而得名。在水流的两侧,冲刷出南方丘陵地带难得一见的开阔平原。改革开放之初,当地居民自发摸索出来的土地整理办法,更是让这里呈现出“田土成片,房屋成线”的独特乡村风光。

面对这么好的天赋,如何加快致富?拥有这么高的颜值,如何产生更高的价值?这是双江口人近年来思考最多的问题。

大力推进乡村田园综合体建设,重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这便是双江口思考和探索之后的答案。

双江口镇党委书记胡君安给了田园综合体一个通俗的解释,就是通过整合乡村多种要素,将农村和农民分散的经营方式串起来,实现传统农业的转型升级。

当地的第一个田园综合体开始于3年前。双江口利用开展美丽乡村建设的契机,提出了建设长沙“农耕第一镇”的目标。投资6000多万元,流转650多亩田土,建设了全省第一个以体验农耕文化为主题的“稻花香里农耕文化园”。开园之后,这里梦里水乡的韵味,快乐农耕的体验,吸引了一拨又一拨城里人入园来,现在每年入园体验者超过20万人次。建设“农耕园”之前,每到冬天,这片处于休耕状态的田土,便显得冷冷清清。而这个冬天,记者走进园内,这里正在举行“年猪宴”活动,园内人头攒动,好不热闹,一股股风味特别的乡村年味在田垄间飘散……

初尝“综合体”甜头之后,双江口人的步子越迈越大了。通过招商引资,流转土地10000亩,启动长沙大河西农产品物流中心建设。2016年年底,物流中心的蔬菜市场率先开业,很快吸引了1000多户商户入驻。不但全省的特色农产品纷至沓来,还吸引了黑龙江、新疆、云南、宁夏等地客商前来设立特色农产品馆。如今,市场每天为长沙大河西输送超过5000吨的新鲜蔬菜,而且带动蔬菜种植面积200万亩,直接提供了5000多个就业岗位。据介绍,随着该中心的畜禽、水产、水果、农资等专业市场的陆续建成,这儿将成为长沙大河西体量最大的集“菜篮子”“米袋子”“肉担子”“果盘子”于一体的农产品“综合体”。

让老产业焕发新活力

在许多人心中,“综合体”与“高大上”是紧密相连的,但在双江口的田园综合体建设中,几乎看不到“高端大气上档次”的景象,没有大拆大建的大场景,没有热火朝天的大工地,更没有大量占用耕地的大项目,一切好像是在静悄悄中发生。

这种安静的变化,源于双江口人实施“综合体”建设时的一条规则:既不破坏乡村原貌,又不停留在产业原地。

双江口8.6万多名农民,依旧保持了种植双季稻的耕作传统,全镇每年产粮6.3万吨,稳居长沙乡镇第一,是名副其实的长沙“粮仓”。粮食产业是全镇最大的产业,也是最大的镇情,但传统粮作给农民带来的增收效应并不明显,如何重新提升这一传统产业的价值,拓展农民的增收空间呢?

方法,还是从田园综合体中去寻找。为了将分散的粮食生产经营户连接起来,该镇成立了一个辐射全镇的粮食综合服务中心,然后引进湖南农夫卫红实业有限公司等7家专业公司,对全镇的粮食生产和加工进行提质,公司直接对接25家种养专业合作社,合作社再与广大农户形成合作关系。这样,一个“中心+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粮食产业综合体便形成了。同时,该镇在全省首创“粮食银行”,引导农户将优质水稻“存”起来,“银行”视市场行情,与农户结算粮款,让种粮户实现保值增值。目前,该镇的粮食产业综合体,已成为全镇覆盖范围最广、参与人员最多的田园综合体。实行综合运营后,当地种粮大户每年可增加收入4000元以上,全镇的粮食产值达到4.6亿元。

田园综合体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了双江口镇提质传统产业的活力之门,“一业态一模式,一乡村一特色”的发展之路越来越明晰了。

记者来到左家山村,走进面积达5000亩的“橘海”。几年之前,因为分散经营,销售渠道不畅,许多橘农只能眼看着金黄金黄的橘子烂在枝头,掉在地上。后来,该镇将这片橘园的土壤和品种进行了整体优化,并将橘园打造成集采摘、品尝、观光、休闲于一体的橘文化综合体。运营方式改变后,这片橘园的身价看涨,橘子成熟时节,每到周末,来自长沙及周边城市的品橘者举家前来,不仅解决了柑橘的销售难题,还带火了周边农家乐和农产品的销售。因为这片橘园,让左家山的发展进入了新阶段,成为全省美丽乡村示范点。当地农户更是从中获得了实惠,据介绍,橘农们去年每户的收入超过4万元。

让小老乡回家创大业

项目从哪里找,投资从哪里筹,人才从哪里来……随着田园综合体建设的推进,这些问题一天比一天凸显了。

双江口镇从“引老乡,回故乡,建家乡”的号召中,找到了一条选项目、筹资金、引人才的捷径。“宁乡人会读书,双江口人不服输。”改革开放以来,双江口是宁乡范围内考上大学人数最多的地方,数以万计的双江口“大学生”在全国各地打拼,这是当地最大的人才库、项目库、资金库和资源库。

去年11月28日,双江口镇又一个“综合体”动工了。这个投资2.5亿元的农旅项目,取了一个很有想象空间的名字:乐动小镇。该项目便是老乡回来投资的。项目主要投资人刘洪利是该镇五一村人,从这里走出去的老刘,在外打拼几十年之后,回到家乡,想实现自己的一个梦想,那就是让农区变景区,让田园变乐园。两年之后,老刘流转的250多亩土地上,将呈现另一番景象:亲子园里,父母与小孩嬉戏,欢笑声在田野飘荡;生态园中,各色时令花草,让人流连忘返;水趣园中,满目所及,都是湿地景观,水天一色的儿时记忆瞬间溢满心头……

由乡愁,到乡思,再到乡恋,这是双江口人回乡创业时走过的一段心路历程。

槎梓桥村是双江口的一个偏僻山村,乡村野草一直在任性地生长着,想不到,这片看起来并没有开发价值的荒野之地,却被一位老乡相中了。这位老乡叫龚铁军,是双江口檀树湾村人。学地质专业的老龚,是改革开放后从双江口走出去的第一批大学生,走过无数山山水水之后,老龚还是对家乡的山水情有独钟。老龚回乡,除筹措了1亿多元资金外,还给家乡带来了一份特别的礼物:2000多头从荷兰引进的荷斯坦奶牛和娟姗奶牛。5年前,老龚在村上流转了3000亩荒地,开始构筑他的“奶牛庄园”。如今,老龚的优卓乳业生态产业园,已成长为湖南省唯一一家“国家奶牛养殖标准化示范场”,也是长沙唯一一家集奶牛养殖、种畜繁育、牧草种植、生鲜乳加工及销售、观光旅游、科普教育于一体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站在蓝天下,立在牧草中,老龚的梦想还在生长。他说,奶牛主题公园建成后,通过种植奶牛饲料,可带动当地1600多个农户发展,每年农户户均增收4000元以上。

从槎梓桥牧场下来,突然想起了那句励志的话:人还是要有梦想的,万一梦想实现了呢!从一个传统农业镇,成长为全国农业产业强镇示范镇;从一个产业特色并不鲜明的老镇,成长为全省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样板,这就是双江口人实现梦想的过程。

在乡村振兴的大道上,双江口人体会到了梦想开花的喜悦,更是尝到了梦想结果的甜头。

采访手记

所有的路口,都在自己脚下

从双江口采访归来,总觉得一幅幅充满质感的画面,在眼前晃动着,在脑中叠加着;一首首田园牧歌、乡村恋歌和大地欢歌,在耳边萦绕着……土地还是那些土地,山水还是那方山水,但一条条新路从这片古老的乡村土壤中“生长”出来了。

是什么样的力量,让这片土地演绎了新的传奇?原因似乎很多很多,但最根本原因还是来自这片土地本身。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踏出一方路。不走老路、不循旧路,不套模式、不定方式,不复制别人、不模仿他人,一切从当地实际出发,一切从当地需要出发,所以,双江口便能在时代大潮中找准适合当地发展的突破口。

大道至简。不管往哪个方向走,所有的路口其实都在自己脚下,关键是要像发现一颗品质优良的种子一样,发现一个延伸力强的路口。

大路朝阳。任何一个地方的发展,路口找对了,路子走准了,道路便会越走越宽广。

但愿更多的地方,在通往乡村振兴的路径中,能够找准属于自己的那条康庄大道!

今日热点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