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获27项国家科技大奖覆盖三大奖种 一等奖共有4项

2019-01-09 08:48:57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陈舒仪 黄京 通讯员 任彬彬] [编辑:刘茜]
字体:【

湖南获27项国家科技大奖,一等奖共有4项

广泛分布于轨道交通、电子信息、人口健康等重点产业领域,科技支撑作用强


1月8日,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举行。记者从省科技厅获悉,湖南省共有27个项目(团队)获奖,比去年增加10项,其中,18项为我省单位主持完成。这是我省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最多的一次,创近年来最好成绩。

■三湘都市报·华声在线记者 陈舒仪 黄京 通讯员 任彬彬

【湖南成绩】

27项大奖覆盖三大奖种

一等奖共有4项。中南大学何继善院士主持的“大深度高精度广域电磁勘探技术与装备”项目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湖南大学电能变换与控制创新团队、中南大学轨道交通空气动力与碰撞安全技术创新团队双双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创新团队)。国防科大主持获得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获奖项目(团队)中,我省单位主持完成的有18项,优势研究领域持续发力。特别是以中南大学为代表的地矿冶金环保领域、以国防科大为代表的信息领域和以湖南大学为代表的电气控制领域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另外以轨道交通为代表的高端装备制造和农林、医卫等领域也有一定的比较优势。值得一提的是,自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中增设创新团队类别以来,共评出21项,我省共有4个团队获奖,占比排名全国前列。

从奖种来看,主持完成项目覆盖三大奖种。除一等奖外,“功能成像脑连接机理研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冶炼多金属废酸资源化治理关键技术”等5项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基于药物基因组学的高血压个体化治疗策略、产品与推广应用”等8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从获奖单位统计,中南大学是此次的获奖大户,共获10项大奖。

【荣耀团队】

中南大学创新团队:为高铁运行“保驾护航”

当下,高铁已成为我国对外沟通交流的重要纽带。车辆耐撞性技术作为车体核心技术,曾经是我国高端运载装备走出国门的一大技术瓶颈。以往,列车耐撞性设计主要通过数值仿真与部件实验相结合开展,部分国家则依赖现场线路试验进行实验验证。然而,现场试验耗资巨大、重复性差、可控性低、测试参数不完备。

由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南大学田红旗教授领衔的“中南大学轨道交通空气动力与碰撞安全技术创新团队”开拓了我国轨道交通空气动力学、列车撞击动力学方向。由团队自主研发的实车撞击试验/瞬时测力系统,解决了高速列车、地铁列车、国防装备等耐撞性设计与评估的难题。首创500km/h级高速列车空气动力性能动模实验系统、国际唯一轨道实车撞击/测力试验系统;研建青藏铁路大风监测预警指挥系统,完成我国第一列高速列车气动外形设计、第一列耐冲击列车吸能设计等,多项技术填补国内外空白,全部用于京沪等高速铁路、高原高寒铁路,复兴号等高速列车等,为高铁运行“保驾护航”。

湖南大学创新团队:电能变换为我用

海底石油输送所需的无缝钢管、特高压变压器所需的超薄硅钢片、高速列车所需的耐磨轮轨,都需要高品质特殊钢。由于生产高品质特殊钢的关键装备——电磁搅拌装备长期被国外垄断,这类国家亟需的高附加值钢材曾经大量依赖进口。

在湖南大学电能变换与控制创新团队的攻关下,板坯电磁搅拌系统在国内市场中的占有率已经高达90%。2018年,团队研制出了3.6米宽厚板坯电磁搅拌装备,继续保持着世界最宽板坯电磁搅拌装备的纪录。

20多年来,团队领头人、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大学罗安教授说,团队的主要成果在于:研发出用于高品质特种钢的电磁冶金装备,还有用于超薄铜箔的电解电源装备、海岛大功率特种电源装备和电能质量补偿装备等。

比如,薄薄的电解铜箔,被称为电子产品信号与电力传输、沟通的“神经网络”。生产高效高质的超薄铜箔,需要高精度的大电流电解电源,这也是一个国际难题。团队在反复思考、探索实验后,发现了症结所在,并反推发明了一种高精度电解新技术巧解难题。由此诞生的我国首台高精度50kA大电流铜箔电解电源,将铜箔成品率大幅提高了15%,与国际领先产品相比,电流纹波由2%下降到0.5%,电源效率提高12%。仅节能一项,每吨铜箔电解可节电1320度。目前,铜箔电解电源在国内外100多条铜箔生产线成功应用。

链接·获奖故事

八旬院士仍奋战勘探一线

8日,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南大学何继善教授,凭借“大深度高精度广域电磁勘探技术与装备”,斩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尽管已84岁高龄,但何继善仍然在深山荒漠等勘探一线。

矿工的经历令何继善总是在思考,如何用先进的仪器探测地下资源?直到2005年,何继善终于正式提出精确求解地下电磁波方程的“广域电磁法”。这一成果世界领先,技术与装备能探测地表以下数公里。为了真正做到“知行合一、经世致用”,何继善又开始了一个长达十余年的科研跋涉:用这一理论研制仪器。他率领团队研发的初代广域电磁仪接收机就像装了几个旋钮的工具箱,而最新的第六代设备已经实现了智能远程监控,“坐在家中”就可接收数据。

“木材专家”两拿进步奖

8日,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吴义强教授团队主持完成的“农林剩余物功能人造板低碳制造关键技术与产业化”项目,获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值得一提的是,这是这位业界有名的“木材专家”八年第二次获得该殊荣——2010年,吴义强团队以“无烟不燃木基复合材料制造关键技术与应用”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今日热点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