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宁之乡”的文化劲儿——长沙市文化魅力展示之八

2018-12-19 07:24:10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李曼斯] [编辑:印奕帆]
字体:【

原创现代花鼓戏《刘凤芝上访》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教育党员干部改变工作作风,引导群众改变上访观念。

(宁乡市纪委供图)

12月3日晚,“新时代 新宁乡”群众合唱比赛在宁乡大剧院举行。

(宁乡市委宣传部供图)

■ 李曼斯

“四羊方尊”的故乡向世人走来,与故土一同前来的,还有沾染了3000年文化气息的宁乡人。

提起一把花扇,摇身一变走一场花鼓身段;抿上一口小酒,提嗓一唱就是一段山歌;更别提公园里精神矍铄的老人,从购物袋里掏出一支毛笔,蘸水书就楹联一对;还有那看似不声不响的憨实农民,埋头一写便是千古文章!

你说宁乡人里“卧虎藏龙”?或许是因为延续千年的文脉刻入基因,流传至今。更大的渊源,许是这座城市处处绽放文化之花。耳濡目染的宁乡人,总有契机在这里开启与文化同行的幸福之旅。

看,有了新去处

30多年前,宁乡县剧院的一出好戏,能引得人山人海,甚至有数十里外的宁乡人租车前来观看。现如今,从大剧院到家门口,从大手笔到小演出,宁乡各大文化阵地依然座无虚席。看来,宁乡人始终缺不了生活中这点文化味儿。

犹记2017年7月,《炭河千古情》刚刚上演。凭本地户口可免费观看的消息一传开,预约网站瞬时爆满。

手快抢先看了演出的市民,一出剧场大门就忍不住夸赞。唯美的舞台表现、凄壮的爱情故事、厚重的历史情怀征服了多数观众。

“8月份预定的票,排队到了10月。真是着急。”家住黄材镇的王川眼看着家门口游客一拨拨尽兴而归,心痒难耐,索性自掏腰包买票,提前一饱眼福。

据统计,炭河古城景区自开园以来,共接待游客500万人次,营业收入突破2亿元,演出超1200场,免费预约观看《炭河千古情》惠民演出的观众达20余万人。

对宁乡人而言,逢年过节看上一两场花鼓戏,是最好的享受。2018年春节,首届“年味宁乡”喜乐会上6台传统花鼓戏接连登台,让市民过足了瘾。

80岁的谢奶奶家住玉潭镇八一山附近,听说有花鼓戏看,她邀上好友任奶奶和丁奶奶一起看热闹。几位老人边看边乐得合不拢嘴,直说还想多活几年享享福。

更多文化享受,来到了群众家门口。

“我喜欢花鼓戏、京剧、快板等戏曲,我孙女爱看唱歌跳舞的节目,两个人都蛮开心。”9月14日,横市镇举行首届群众文化艺术节,让群众“家门口”畅享文化盛宴。家住横市社区的刘大爷带着孙女挤在舞台前方,看得开怀。

在宁乡市委、市政府看来,保障和改善文化民生是重要工程。今年以来,宁乡共开展图书流动服务200次,送戏下乡活动70次,完成公益电影放映4754场。与此同时,通过开展“每月有约 快乐宁乡” 文体中心公众开放日、“我是雷锋家乡人 湖湘文化送春风”、“你读书·我买单”等文化志愿服务系列活动,增强群众获得感。

演,有了新舞台

田野一旦变成舞台,艺术就有了土壤;群众如果成为主角,文化就有了生命。

每当夜幕降临,宁乡市青山桥镇综合文化广场上就音乐骤响,下午还在田地里干活的人们,晚上就成了广场上的“明星”。如今,在宁乡城乡活跃着几百支妇女健身舞蹈队,她们激活了农村文化一池清水。

“广场建好之前,大家只能三五成群地在街边的空旷处‘小打小闹’,现在广场建好后,大家都自觉来到这里伸展身手。”陈世英是这群活跃分子的“领头人”,他们自发组织的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从退休老人、家庭主妇到年轻小伙,从对子花鼓到腰鼓、柔力球、太极拳……100余人在青山桥镇的大街小巷、村头院落伸展身手。

“以前由于农村文化活动缺乏,村民聚在一起打牌赌博,现在不同了,自从村里有了文化广场,越来越多的村民走出家门跳舞、健身。村里风气好多了,打架赌博的少了,邻里关系和睦了。”双凫铺镇乡音湘情艺术团负责人周忠告诉笔者,乡音湘情艺术团的成员们每周一、三、五都会在镇文化站内练习各种舞蹈。在双凫铺镇不仅有广场舞队,还有龙灯队、军鼓队、器乐班,大家都是在文化站内统一练习。

台下当观众,热热闹闹是享受;台上当演员,有板有眼更有滋味。宁乡人不仅愿意上台,更是有一手本事。

12月3日晚,宁乡市“新时代新宁乡”群众合唱比赛在宁乡大剧院举行,来自各乡镇(街道)、市直部门、学校、企业的23支合唱队伍竞相放歌,共同讴歌新时代、抒发爱国情。

“别看都是业余选手,听起来很有感染力。”观看演出的现场观众罗文慧女士竖起了大拇指。

《刘海砍樵》是家誉户晓的花鼓戏名剧,在宁乡有一位小“刘海”,他不仅会砍樵,还会造林,赢得了家乡人民的一致好评。

12月4日,在“欢乐潇湘·品质长沙·美好宁乡”2018年长沙市第七届校园文化进社区暨戏曲进校园活动上,紫金中学的学生带来原创花鼓戏《刘海造林》,演绎了“刘海”与时俱进、植树造林的故事,生动地反映了宁乡人民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幸福生活。最终,该节目获得特等奖,直接晋级长沙市总汇演。

在宁乡,这样的优秀作品不在少数。今年,宁乡共斩获长沙市“欢乐潇湘·品质长沙”金奖3个、银奖4个、铜奖3个。在“欢乐潇湘·品质长沙”品牌引领下,从年初到年尾,从城市到乡村,通过政府搭舞台、群众唱“主角”的文化生产方式,落实“文化惠民”政策,给老百姓带来了欢乐与喜悦。

品,有了新内涵

“穿百姓之衣,吃百姓之饭,莫道百姓可欺,我们都是百姓;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10月30日晚,宁乡大剧院座无虚席,在阵阵叫好声中,大型原创现代花鼓戏《刘凤芝上访》正式开锣。故事以现实工作中的信访举报案例为蓝本创作,演绎了沩水镇生猪养殖户刘凤芝的上访之路。

“宁乡人爱看戏,那我们不妨把严肃题材‘装’进戏里,教育党员干部改变工作作风,引导群众改变上访观念。”宁乡市纪委相关负责人介绍。

如今,宁乡在各个领域创新宣传教育方法,采用花鼓戏、微电影、小品等干部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表现形式,雅俗共赏、寓教于乐,令文化活动有了新的内涵。与此同时,这些艺术形式也在传播中获得了更充沛的生命力。

各具特色的唱腔、行云流水的身段……5月,宁乡花鼓戏唱腔大赛暨戏曲身段比赛拉开帷幕。参赛选手有年过花甲的老者,也有十多岁的在校学生。整场下来,观众看得开怀,选手比得尽兴。

2017年,宁乡市花鼓戏剧团在解散30年后再次成立。此后,花鼓戏再次在这里掀起波波热潮。

“宁乡花鼓戏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我们希望更多年轻人走到花鼓戏演出队伍中来,让这个传统剧目能长久地得到传承。”在宁乡市花鼓戏剧团团长罗汇灵看来,通过举办丰富的文化活动有助于剧目的传承。

近年来,宁乡逐步探索出特色旅游文化与公共艺术文化相结合的发展模式。以花明楼景区为首,向灰汤、沩山、关山等旅游景点辐射,在这些景点搭建了民俗文化戏台,让市民游客感受花鼓戏、麻山锣鼓等传统文化的魅力。

伴随着时代变迁,人们对文化的渴求在不断变化。幸运的是,宁乡这座文化之城养分充足,人们的幸福之旅也将延续。

今日热点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