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花朵激情绽放——长沙市文化魅力展示之五

2018-12-14 08:30:41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张福芳] [编辑:潘华]
字体:【

花鼓戏《耀邦回乡》获第六届省艺术节田汉大奖。(长沙市文广新局供图)

长沙市首台大型田园实景情境剧《浏阳河上》演出现场。(芙蓉区委宣传部供图)

张福芳

“挥毫当得江山助,不到潇湘岂有诗”。

千年长沙,文脉久远,文蕴深厚,文源丰富。

改革开放以来,扎根于长沙的一批批优秀文艺工作者,迈出书斋阁楼,走出方寸天地,用脚步丈量,用细腻的笔触、优美的旋律打造了一大批精品力作。

就在10月中旬结束的第六届湖南艺术节上,长沙文艺工作者创作的花鼓戏《耀邦回乡》就斩获艺术类最高奖——“田汉大奖”。美术、书法、摄影作品分别获最高奖项——“齐白石艺术奖”“优秀摄影奖”,90余件作品获各单项奖,14个作品获“三湘群星奖”,获奖数目稳居全省第一。

如今,借助“东亚文化之都”、“媒体艺术之都”等国际文化名片,长沙越来越多的艺术精品频繁登上全国最高艺术殿堂,并开始走向世界。

聚焦重大题材

长沙这座千年古城,从来不乏重大题材。

每一次历史演进,每一处历史文化景点,每一次重大变革,都有着温暖人心的故事。

在现代,有毛泽东、蔡和森、刘少奇、胡耀邦等无产阶级革命家,他们的故事和精神浸润着三湘大地。

今年9月5日,大型花鼓音乐剧《少年毛泽东》就在长沙市青竹湖湘一外国语学校进行了首场演出。

该剧以少年毛泽东走出韶山冲到湘乡东山学堂求学为主线,分东山求学、追求真理、斗文结友、日出东山四个部分,通过花鼓戏音乐剧的形式来呈现伟人少年时的成长历程。

以毛泽东为题材的作品还有不少,2007年在中央电视台一套播出的电视剧《恰同学少年》就以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的读书生活为背景,讲述了以毛泽东、杨开慧、蔡和森、向警予等为代表的一批优秀青年的学习生活和他们之间的爱情故事。该剧播出后,不仅收获了一大批“80、90”的“粉丝”群,还获得了第26届“飞天奖”长篇电视剧一等奖。

今年2月6日,由长沙市花鼓戏保护传承中心创排的花鼓戏《耀邦回乡》在上海人民大舞台进行了首场演出。该剧作为上海人民大舞台2018年重点引进的第一部主旋律舞台作品,还参加了第29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评选。

剧目采用花鼓戏特有的艺术形式,用平民化的视角,真实事件、感人细节,生动刻画了“亲民书记”耀邦形象,被誉为是一台“久经考验的党课”。

该剧还获得2016年度国家艺术基金资助,并荣获2017年省第十三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和长沙市第十二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剧目从2016年12月首演至今,已经公演45场,是长沙市目前公演场次最多的花鼓戏精品剧目。

2017年9月16日晚,由长沙市湘剧保护传承中心创排的湘剧 《护国》 在中国国家大剧院隆重上演,这也是长沙艺术作品首次登上全国最高艺术殿堂。

该剧是长沙文艺工作者精益求精打造的一部精品力作,历经数次精心打磨,召开了4次剧本研讨会,听取专家宝贵意见,5次修改剧本以丰富人物形象和剧情,为观众再现了蔡锷将军壮丽的一生。

当然,值得期待的作品还有很多,长沙是个“富矿区”,只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反映好人民心声,就一定能大放异彩。

深挖本土资源

2016年以来,长沙市先后有14个剧(节)目入围国家艺术基金项目,获得国家支持1600多万元,市属全部院团、地方主要剧种全部入选,创造了全国省会、副省级城市的“长沙现象”。

有人会问,长沙凭什么?

凭长沙深厚的文化资源,凭长沙独具特色的文化作品。

位于五一商圈的火宫殿,外地人来长沙的必打卡之处,火宫殿内的戏台上,每天都有花鼓戏演出,《刘海砍樵》《补锅》等一大批经典作品在这里上演,让这里成为了一处文化“圣地”。

宁乡打造的《炭河千古情》,以西周王朝灿烂的历史文化为背景,以国之重器“四羊方尊”的传奇故事为主线,演绎了宁乡这座古城的历史和风韵。

《我的长沙》舞台剧,是琴岛演艺怀着对这座城市的无限深情,站在深厚的湖湘文化底蕴之上,打造的舞台综合演艺项目。该剧目融合舞蹈,音乐,杂技,旁白,情景等多重舞台艺术表现形式,充分利用舞台机械、3D投影、艺术灯光等多重舞台表现手法,为观众呈现了一场展现长沙三千年精神与文化独特魅力的画面。

芙蓉区打造的长沙首台大型田园实景情境剧《浏阳河上》,刷新了“声、光、影、城、河、焰”的全景情境式表演模式,让整个演出现场交相辉映成一道最美的湖湘印象。该剧目作为芙蓉区浏阳河文旅产业带建设的一个重要文化项目,现已在隆平文化公园开展常态化演出,成了长沙市文化、旅游产业新的名片。

还有深入挖掘雨花区地域历史文化创作的音乐精品《雨花亭》;以天心区街道基层为素材打造的湖南花鼓小戏《新村官蓝图》;以湖南本土英雄人物故事创排的大型花鼓戏《独臂将军刘畴西》等作品,无一例外,都是深挖本土资源而创作的精品。

正是深耕本土,才有了硕果累累的文艺精品。

2013年以来,长沙先后扶持文艺创作项目351个,扶持金额突破1000万元。其中,2013年电视剧《毛泽东》荣获中宣部第十三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2017年湘剧《护国》亮相国家大剧院、儿童文学作品《蒲公英嫁女儿》获第十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2018年长篇报告文学《乡村国是》获第七届鲁迅文学奖。

依靠市场力量

今年12月10日,湖南交响乐团改制为长沙交响乐团,实行“省市共建”运营模式。而这也是城市走向国际化、市民精神文化生活品质化的一个新起点。改制后的长沙交响乐团将整合省会资源,探索省市共建的一揽子机制,推动资源共享、项目共管、活动共推、成果共享,打造一张湖南和省会长沙闪亮的文化名片。

田汉大剧院,一度被誉为“东方百老汇”,曾经名声大噪,几乎场场满座。创作的《梦幻之夜》《又唱浏阳河》《湘女多情》《潇湘画卷》等一系列精彩绝伦的剧场综艺晚会,更是娱乐演艺市场上不可多得的文化精品。然而,随着文化消费内容的不断丰富,加之歌厅、酒吧文化的兴起,观众年轻化的趋势,不得不让田汉大剧院开始求新求变。

为了打造适应时代的作品,田汉大剧院聘请专家,创排了舞蹈剧《这里的黎明静悄悄》,该剧定位为4D多元舞台剧,用歌舞、歌剧、舞剧、话剧等多种舞台表现形式,以及科技特效,力求让观众有身临其境之感。同时,通过资本运作、创新营销模式、做精节目内容等,让田汉大剧院成为了不可替代的文化品牌。

另外一家演艺公司,琴岛演艺,则主动对接互联网,依托方兴未艾的网络直播,建立琴岛演艺线上直播中心,将丰富的线下演艺资源与互联网直播相结合,同时将互联网的传播效应反哺线下,形成“线下支撑线上,线上反哺线下”的“互联网+演艺”文化消费新模式。两年来,线上直播领域,琴岛演艺吸收的优质演艺主播超过2000人,覆盖观众群体超过1000万。线上年度消费流水超过2.4亿元。

湖南大剧院作为彰显了高雅文化消费品位的重点载体,则引入保利文化、湖南演艺、芒果娱乐等优质资源,让长沙市民对听音乐、看话剧、赏歌剧等高雅文化不再感到高不可攀、遥不可及。

这些成功的案例,再次印证了,只有扎根人民,找准市场,与时代同行,创作出受市场欢迎的作品,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今日热点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