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为50名流浪人员上户口办身份证 上户前要通过在逃人员人脸筛查

2018-12-12 09:04:53 [来源:潇湘晨报] [作者:周凌如] [编辑:潘华]
字体:【

今后你们都姓康,健康的康

常德为50名流浪人员上户口办身份证;上户前要通过在逃人员人脸筛查


12月7日,常德康复医院,工作人员为流浪人员采集指纹。受访者供图

根据《民政部公安部关于加强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身份查询和照料安置工作的意见》,对长期滞留的流浪乞讨无户口人员和弃婴(儿)办理登记集体户口。这类群体在落实户口问题后将依法享有低保、新农合医保、特困救助等福利。

流浪汉、弃婴等如何上户口,需要经过哪些程序,找寻到家人后又该如何处理?常德近日为50名流浪乞讨人员办理身份证,可让人对这个政策一探究竟。

拍照、录入指纹、输入户口信息……一系列程序操作完成后,他有了属于自己的名字——康华峰。康华峰曾是一名流浪乞讨人员,患有重性精神病,已在常德市救助管理站生活了10余年,“编号721”。常德市公安局武陵分局的工作人员来到市康复医院,为包括康华峰在内的50名流浪乞讨人员办理身份证。他们都姓康,取自“健康”之意。

每年接收百余名精神障碍滞留人员

12月7日上午,常德市公安局武陵分局人口与出入境管理大队身份证专干侯杨和长庚派出所户籍民警陈灿,带着办证设备来到常德市康复医院现场为流浪乞讨人员办理居民身份证。因为这些对象或多或少存在交流障碍,在照相时民警给他们整理衣服、摆正造型,每个人的照片都照了很多次以便达到标准。经过5小时不间断的拍照、录入指纹、输入户口信息,民警们终于完成了50名流浪乞讨人员的身份证受理业务。

侯杨介绍,制卡时间需要一个月,届时他们会将制好的身份证送至常德市康复医院。现在,50名流浪人员统一落户在常德市康复医院,将来找到家后,登记在该院名下的户籍即注销。

“救助站是临时性救助机构,根据民政部、公安部的联合文件,这部分人在救助管理机构滞留3个月以上是要纳入特困人员供养的。”常德救助站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根据《民政部公安部关于加强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身份查询和照料安置工作的意见》(民发〔2015〕158号),常德市救助管理站对接收的长期找寻不到家庭住址的流浪乞讨精神障碍患者,通过招标采购的方式,实行由市康复医院“医养结合”托养的方式予以临时安置照料。

常德康复医院建院之初的职能中就明确收治对象为严重影响社会治安、无法管理和无家可归在城市中严重社会精神病员。目前,该院每年要接收100~150名精神障碍滞留人员。

根据骨龄推测出大致年龄

记者了解到,目前办证的50名生活无着落的流浪乞讨人员,都伴有不同程度的智力、精神和肢体残疾,不能表述自己的真实身份,无法与亲属取得联系。

根据《关于加强生活无着流浪人员身份查询和照料安置的意见》的精神,“超过三个月仍无法查明身份信息的滞留人员,由民政部门提出安置方案,报同级人民政府予以安置”。今年3月份到11月份,常德市救助管理站提请市民政局向市人民政府报批后,对50名滞留人员进行排查,确定人员身份,替他们申报入户手续。医院根据其骨龄为他们进行了年龄推测,完成了集中统一上户。

“对50名滞留人员筛查时,没有设置地域、年龄、性别等条件限制,都是根据文件要求进行。”陈灿介绍,为了避免在逃人员利用此机会更换身份清除案底,警方会进行详细的筛查。“流浪人员是否有犯罪记录或者本身是逃犯,在排查时都会通过社区进行比对。”陈灿说,网上追逃人员照片等信息是公开的,通过详细比对,并未发现这50人是在逃人员。“此前民政部门也曾为他们登报找家人,也没有收到他们是在逃人员的举报信息。”陈灿说。

落户后将逐步落实福利待遇

记者了解到,下一步,民政部门会将这50人纳入特困人员供养范围,落实社会救助政策,协助其办理社会保险,并转移至市康复医院供养。

“这部分人基本丧失了劳动能力。”常德救助站工作人员介绍,此次上户主要是让流浪人员享受到普通市民的社会保障待遇。滞留人员上户、纳入社会保障体系后,转移到市康复医院供养,实现医养结合,从设施设备、技术力量上都更能保障他们的权利。

也就意味着,这50名流浪乞讨人员就有了自己的身份证,他们将和常德其他市民一样享受到生活照料、户籍管理、最低生活保障和医疗费用报销等社会保障和福利待遇。

常德康复医院副院长黄俊建议,推进“集中供养”模式,即政府主导,建立无着落精神障碍和智力障碍流浪乞讨人员集中供养院(如设在第三社会福利院),对在常德长期查无来源的精神障碍和智力障碍流浪乞讨人员进行落户登记,并进行集中供养。精神病医院可定期为此类人群提供体检、治疗等服务,这能更好保障他们的生活、就医和食品安全。

常德救助站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常德有完善的寻亲机制。一是民政、救助管理机构牵头,联合公安出台了身份查询文件,通力合作,开展了流浪乞讨人员DNA数据采集、信息比对、户籍查询等服务。二是开辟了高效便捷的网络寻亲服务体系。救助站在接收到无法提供个人具体信息的流浪乞讨精神障碍患者、痴呆傻、走失老人、儿童后,会第一时间通过寻亲平台、全国救助管理寻亲平台同步发布信息。如果通过治疗,部分流浪乞讨人员恢复少部分记忆,医务人员联系相关部门进行排查比对,找到家属。

一旦流浪人员找到家人,登记在康复院名下的户籍即注销。

本报记者周凌如长沙报道

今日热点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