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县改革开放40年发展综述:精彩的时代答卷

2018-12-11 08:53:41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刘 飞 陈志强 朱雅军] [编辑:欧小雷]
字体:【

精彩的时代答卷

——邵阳县改革开放40年发展综述

40年前,一声惊雷乍响,夫夷大地从此风起云动,惊涛拍岸,一幅蹄疾步稳、波澜壮阔的改革画卷次第展开。

40年前,一场春雨如酥,资江两岸自此春潮涌动,万物勃兴,一首日新月异、昂然奋进的发展凯歌响彻云天。

风雨铸辉煌,卷帙写华章。40年来,邵阳县委、县政府团结带领全县人民,艰苦奋斗,锐意改革,克服重重困难,奋力爬坡过坎,用大气魄、大胸怀、大担当书写了一份精彩的时代答卷。

——经济发展提速增效,综合实力大幅提升。40年来,邵阳县以改革开放为动力,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全县经济社会保持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综合实力大幅提升。2017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2.1亿元,是1978年的72倍;完成财政收入9.6亿元,是1978年的116倍;实现固定资产投资229.2亿元,是1978年的4244倍;规模工业增加值达到35.6亿元,比1978年增长256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94.7亿元,增长152倍多;全面小康总体实现程度达到86.9%。

——优势产业成长壮大,实体经济显著增强。坚定不移的实施“农业立县”“工业强县”“商业活县”战略,调结构、促转型、兴产业,全县三次产业比从1978年的81.3:8.8:9.9调整优化为2017年的22.5∶34.9∶42.6,基本形成以新型工业与服务业为主体、现代农业为支撑的产业发展体系。

油茶、生猪、烤烟、优质稻四大农业特色产业呈现星火燎原之势,油茶主导产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油茶林种植面积达到68.4万亩,年产茶油1.96万吨,产值达到22.5亿元,先后荣获“中国茶油之都”“ 中国油茶之乡”“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等11块国家级金字招牌。邵阳国家油茶产业园建成开园,南方油茶交易中心投入运行。

新产业、新园区、新市场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全县规模工业企业达到83家,形成了以农产品加工、建材、服装、新能源为主的四大优势产业,培育了南方建材、鑫光灯具等一大批规模企业。工业园区从无到有、由弱到强,以湘商产业园为主体的工业园区面积扩大到4.76平方公里,建成标准化厂房50万平方米,成功升级为省级工业集中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房地产、商贸、金融、旅游为主的第三产业蓬勃发展。天子湖获批国家湿地公园,金江湖成功创建3A景区,河伯岭创建省级森林康养基地。

——脱贫攻坚扎实推进,人民生活日益富足。2014年精准扶贫实施以来,该县通过精准识别,共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9.26万、贫困村189个(合并后160个)。举全县之力,凝全民之智,大力实施产业扶贫、光伏扶贫、旅游扶贫、电商扶贫等“十五项工程”,不断提高扶贫开发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脱贫攻坚取得阶段性的成效。先后完成易地扶贫搬迁安置11115人,改造贫困农村危房10484户,实现D级危房改造全部清零;建成扶贫通村公路1672公里,基本实现贫困村道路全面硬化;建设农村安全饮水工程328处,在全市率先实现农村安全饮水全覆盖;贫困村电网改造升级率达95%,有效解决了农村群众住房难、行路难、饮水难、用电难的问题。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714元,比1984年增长了32.77倍。11.4万贫困群众摆脱贫困,走上小康,53个贫困村出列,全县贫困发生率从2014年的20.33%下降到2017年的8.27%。2018年又将有9104户37284人实现预脱贫、60个贫困村拟出列。

——城乡建设突飞猛进,城乡面貌日新月异。坚持城乡统筹、以城带乡发展战略,大力推进山水生态园林县城、特色城镇、美丽乡村建设,城乡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县城“颜值”越来越高。振羽大道、开元大道、夫夷大道、时代大道、环城路拉开县城骨架,夫夷大桥、资汇大桥相继建成,形成“一带一环、三桥飞虹、纵横交错”的“大县城”格局,城区面积扩展到15.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达12.54万人。青松公园、莲湖公园等数个城市公园点缀其间,让居民尽享诗意生活。实施了“穿衣戴帽”工程,河西街、邵新街、白虎街改造全面完成,县城主干道全部亮化、美化、绿化,启动了沿河街棚户区改造,正在规划建设沿江风光带,成功创建“邵阳市卫生县城”、“邵阳市文明县城”。

特色城镇越来越美。下花桥镇新型城镇化项目、岩口铺镇新型城镇整体综合开发工程先后动工,五峰铺、下花桥、白仓被列为“全国重点镇”,下花桥镇被评为全国第二批“特色小镇”,五峰铺被评为湖南美丽乡镇,塘田市被评为湖南省经典文化村镇。

基础设施越来越好。洛湛铁路、怀邵衡铁路穿境而过,邵永高速、潭邵高速、安邵高速县内通车里程达40公里,建成了县城与市区融城发展的邵塘一级公路,S317、S217、S223、S224等县内骨干公路相继竣工或开工建设,全县公路通车里程达4321.8公里,实现“村村通”目标。电力保障能力明显增强、农网改造惠及城乡,群众告别了“电压不稳、用电紧缺”的历史。通讯条件全面升级,智能手机、无线wifi广泛应用,移动光纤基本实现“村村通”。全面启动“美丽乡村”建设工程,建成了弄子村、金江村、富林村等101个美丽新农村,创建19个美好社区。

——社会事业显著进步,民生福祉全面增进。40年来,改革红利不断释放,以教育、医疗、文化体育为重点的民生设施全面改善,新建了全省一流的县级人民医院和新一中、私立石齐学校,县二中被评为省级示范性高中,全省首家省县合作PPP模式、现代化的五环全民健身中心投入使用。乡镇卫生院、综合文化站、合格制学校、村级综合服务平台、农家书屋、“村村响”等建设覆盖城乡。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保障水平大幅提升,先后成为“五个第一批”,走在全省前列。

(湖南日报·华声在线 刘 飞 陈志强 朱雅军)

今日热点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