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杰:追求艺术的独一无二

2018-12-07 09:55:57 [来源:华声在线] [编辑:欧小雷]
字体:【

陈杰:追求艺术的独一无二

朱明

这个时代的雕塑艺术受到了社会的重视,也得到了人们的赏识。但是,当代雕塑界,除了少数著名的雕塑家能够受到尊重,且不必为稻粱谋,还有些中青年雕塑家,为了获得一定的报酬,屈从甲方的要求,去生产商业化或低俗化的雕塑作品,而忽视对雕塑艺术语言的本体研究。令人欣慰的是,我们还看到不少中青年雕塑家敢于超越商业化潮对雕塑的侵蚀,顽强、执着、勤奋地进行雕塑本体艺术语言的探索和追求,且取得了可喜可贺的艺术成就。中南林业大学原家具与美术设计学院院长陈杰教授,就是这样的一位雕塑家。

8年前,身患肝硬化的陈杰到天津做了换肝手术。大病初愈后,他靠着顽强的意志,坚持木雕创作,完成了大量有独特风格的木雕作品。上世纪80年代中期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雕塑系专业的陈杰,与他们那一代的雕塑艺术家在人生与艺术方面有着许多共同点——热心于少数民族题材的艺术创作。选取少数民族题材,是雕塑艺术家开始努力渴望自由创作的结果,这也是当时整个时代蕴含出来的振奋人心的时代气息。少数民族憨厚、朴素乃至原生态的生活感动了艺术家,使得艺术家找到最为直接有力的艺术形式和艺术内容,来服务自己的雕塑创作。这里也蕴藏着雕塑艺术家的某种情意,即对人民的尊重和热爱,对他们在艰苦的环境中表现出来的对美好生活向往的赞美与思考。所以,陈杰的少数民族雕塑创作是按照自己的内心真实,贴近民间原始形式语言的产物。因此,他的木雕作品充满着少数民族的人情味和仪式感。

陈杰十分强调以雕塑的“雕”的形式进行研究,从雕塑实际的视觉效果中得到启示。有时,一些凹凸和一组线条或者这些造型所引起的明暗“涂鸦”,也蕴含着某种暗示,或者隐藏着形式潜在发展的可能。陈杰雕塑的每个阶段,都为更深层次的观察和发现提供了艺术形式的直观依据。这种“雕”的形象所提供的可视、可变关系,以及他创作时特有的艺术敏感度,使他能够洞悉原形里所要呈现的潜在形象,捕捉独特而又新鲜的艺术意向,变熟悉的平面物像为赋予再造可能的结构元素,进而演变为具有审美意味的立体形态。

陈杰的木雕作品中,形体排列起伏的对比,空间的搭配,都是依靠抽象的点、线、面、体交织组成的。陈杰借此深入反映了客观及主体情感,激发出观看者的审美情趣。在我看来,形式在木雕创作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创造一种极具表现力的视觉形式,陈杰把木雕中的各种因素,艺术化地组织在一个清晰了当的形体之中,能够合理地把创作素材和艺术构思整合加工,使他的木雕作品产生强烈的冲击力和感染力,传递出理想的视觉感受,使观众被作品的形式结构吸引、震撼。

当我问到陈杰大病初愈之后,为何还能创作这么多木雕时,他这样回答:“现阶段,我动手去做木雕的目的已经不在于简单模仿自然世界,而是为了维护我的个体人性,实现我个体人性的本来价值。记得有位哲人曾经这样说过:这个时代认可艺术作品的唯一的依据就是独一无二,也许只有手工劳作才能使艺术作品具有独一无二的特性……”这“独一无二的特性”,就是我们通常提倡的作为雕塑家和画家应当毕其一生努力追求的艺术独创性和区别于他人的艺术个性,鲜明的个人风格。可喜的是,陈杰在木雕创作中,一直在致力于探求属于他自己的独一无二。

我在他的木雕作品展示厅中,观赏到几十件个性鲜明、风格独特、艺术造型丰富多采的木雕作品,令我受教和感动。展示厅中陈列的那些木雕精品,既是陈杰艺术才华和艺术成就的体现,更是他战胜疾病、生命顽强的象征。

今日热点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