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首页 | 湖南

【民族魂 奋斗曲——三湘浩气壮河山】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

2018-11-15 06:52:17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孙敏坚] [编辑:潘华]字体:【  
在隆回县司门前镇学堂湾的魏源故居中,挂着他20岁时所撰写的一副对联:“功名待寄凌烟阁,忧乐常存报国心”。深受湖湘文化“经世致用”精神浸润的魏源,青年时期就立下了为国为民的远大抱负。

“读懂湖南人、湖南史,才能读懂中国近现代史。”长期以来,尤其是近现代以来,大量湖南人挺立时代潮头、引领历史经纬,书写了三湘儿女为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而不懈奋斗的壮阔篇章。从今日起,湖南日报·华声在线推出《民族魂·奋斗曲——三湘浩气壮河山》专栏,为您讲述三湘大地百余年来激情燃烧的岁月荣光。

在隆回县司门前镇学堂湾的魏源故居中,挂着他20岁时所撰写的一副对联:“功名待寄凌烟阁,忧乐常存报国心”。深受湖湘文化“经世致用”精神浸润的魏源,青年时期就立下了为国为民的远大抱负。

魏源,清代启蒙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首批知识分子的代表,1794年4月出生于邵阳金潭(今隆回县)。他生活的时代,经济凋敝,政治腐败,内忧外患纷至沓来。这位忧国忧民的思想家,早在鸦片战争前就力主改革各项弊政,他认为只有及时变革,才能拯救社会危机,推动社会进步。他还与陶澍、林则徐等改革派官员一道,在东南地区开展漕运、盐政、水利等改革实践。

“制驭外夷者, 必先洞夷情。”魏源认为,抵制西方侵略、推行改革的首要任务是了解世界情况。因此,魏源广泛搜集中外有关资料,在1842年编成了50卷本、50余万字的《海国图志》,广泛介绍了各国地理、历史、科技等, 并明确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

在书中,魏源写道“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魏源所提倡的“师夷”,就是向西方学习,学习西方的“长技”,即“战舰、火器、养兵练兵之法”。在魏源看来,“师夷”是手段,“制夷”才是目的。

“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要观点和内容涉及方方面面,主要包含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军事技术并改革兵制,开展正常的对外贸易、兴办实业以及对西方采取宽容开放、兼收并蓄的态度等内容。通过这一主张,魏源明确地把是否学习西方国家“长技”提高到能否战胜外国侵略者的高度来认识,他强调指出,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

“这是近代中国最具远见卓识的救国思想之一,开创了近代倡导改革、引进西方器物和思想的新风尚,成为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进程中的思想先导和近代中国社会变革的先声。”魏源思想研究者、邵阳学院党委书记陈晓飞教授说。

遗憾的是,魏源的正确主张未能引起清朝当局的重视,从而错失了发展时机。

1857年3月26日,魏源在杭州去世,终年63岁。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先进思想对中国近代的洋务运动、维新变法等产生了较大影响,它为洋务运动、维新变法奠定了一定的思想理论基础,使得中国开始向着近现代化不断迈进。

(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孙敏坚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