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年产值300多万元到3亿多元 金井茶业擦亮湘茶老字号招牌

2018-11-13 09:37:07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肖芳] [编辑:刘畅畅]
字体:【

从年产值300多万元到3亿多元,金井茶业擦亮湘茶老字号招牌

省级老字号走出“国际范”

长沙晚报记者 肖芳

茶叶市场流传一句话,“西湖有龙井、湖南有金井”。

地处长沙县、平江县、浏阳市、汨罗市交界处的金井镇,坐拥“百年古井、千年古寺、万亩茶园”,是国家级生态镇、湖南省茶叶专业乡镇,自古与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金井茶业在市场经济的推动、几代茶商的努力以及政府政策的扶持下,逐渐走向专业化,从年产值300多万元的茶厂一跃成为年产值3亿多元的大企业,享誉国内外。

起步:传统产业重整旗鼓

作为最早一批集体所有制乡镇企业,长沙县第一个湖南“老字号”金井茶厂1984年就荣获农业部优质产品奖、国家质量奖。当时,茶厂主要生产欧美消费者喜爱的红碎茶,将半成品供给江浙茶厂出口创汇。今年66岁的金井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周长树说,当时根本谈不上品牌。

1997年,周长树接手茶厂时,茶园只有几百亩,茶厂年产值只有300万元左右。没有知名度、产品卖不出……为开拓金井茶叶市场,周长树戴着草帽、拿着茶叶跑各个单位。这一跑就是几年,一步一步把品牌跑了出来。

金井茶能有今天的发展,还得益于一群科研人员。周长树回忆,中茶公司安化茶叶试验场的科研人员曾在金井茶厂试验,培育的良种第一时间便为金井茶厂所用,扦插技术、无性繁殖技术等领先其他茶厂10余年。改革开放后,这批科研人员积极性大增,主攻国内消费者喜欢的卷曲型名优绿茶,白毫早、湘波绿、槠叶齐、碧湘早……至今仍是湖南绿茶行业的主打品种。

取舍:做标准,有机茶减量提质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主营间接出口的金井茶厂,因为农残超标问题使茶叶滞销,企业面临生死存亡。“当时我们有七八千吨库存茶叶,准备了54个小样去杭州检测,结果几乎都是农残超标。”周长树介绍,如果产品不能及时卖出去,那么流动资金就会断掉。

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周长树敏锐地察觉到,食品安全标准必将与世界接轨。于是,他试验性地在茶园种植180亩有机茶,茶叶质量有所提升,但产量骤减三分之一。

周长树选择了“壮士断臂”。“我们按农药残留标准把农残限定在一定范围,产量肯定会高一些。完全按有机的方式不使用任何农药,做到纯天然无污染,产量上就会受到较大影响。”周长树介绍,企业开会进行激烈讨论后决定,走标准化生产道路,茶叶培育、种植、采摘等环节完全按照有机标准,生产、加工、仓储、销售等各个环节也严格按照ISO9001标准来运作。

标准化道路,道阻且长,摆在面前的第一个难题就是病虫害,且连片受灾。该公司负责茶园种植的副总经理范天明介绍,企业连续投资40多万元,在茶园里安装瓶式杀虫灯。经过3年的努力,2005年茶园里便散发出有机茶的清香。

自此,金井有机茶销量增长明显,每年都是“零库存”,高峰期年增长幅度为30%至40%。

发展:“绿色金茶”飘香海内外

在父亲的影响下,周长树的儿子周宇在大学毕业后也回到了家乡。与父辈相比,年轻一代更多了一分互联网思维和全球眼光,在周宇的带领下,“老字号”金井茶叶不仅走向互联网,还顺应“一带一路”倡议走出“国际范”,让“绿色金茶”走向世界,飘香四海。

周宇表示,如今企业年产值超过3亿元,固定员工有480余人,茶叶远销欧盟、美国、中亚、北非等多个国家和地区。

企业做强,农民增收,双手齐抓。“这是企业和农户的双赢。”周长树表示,2011年开始,金井茶业采用“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合作模式,发展订单茶园8.5万亩,增加新型经营主体10余家,积极带动茶农致富和助力乡村振兴。

据金井茶业工作人员介绍,近年来,公司在金井镇投资建成了以茶文化为主题的茶旅融合产业示范园,并联合各院校、旅行社开展“孩子去哪儿”“茶乡·茶趣”“亲手制作一杯孝心茶”以及茶艺表演等茶文化旅游活动,深受游客欢迎。“我们致力打造以茶为中心,集体验、教育、旅游和文化于一体的特色茶乡小镇,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今日热点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