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艺术盛 梨园硕果累——观湖南艺术节大型舞台艺术剧目展演有感

2018-11-09 09:28:30 [来源:华声在线] [编辑:曾晓晨]
字体:【

10月29日,第六届湖南艺术节在株洲市落幕。 傅聪 余蓉 摄影报道

刘开云

第六届湖南艺术节于10月29日圆满落下帷幕。笔者有幸辗转长沙、株洲两地,观看了展演的25台大型舞台艺术剧目,享受了一场艺术盛宴。

湖南戏剧精品荟萃,题材广泛,剧种多样。近3年我省新创86台大型剧目,挑选了25台参加本届艺术节展演,斩获本届艺术节田汉大奖的歌剧《英·雄》、花鼓戏《桃花烟雨》、京剧《梅花簪》、昆剧《乌石记》等10部戏都是上乘之作,民族歌剧《英·雄》、花鼓戏《桃花烟雨》被评委们认为是达到国内一流水准的舞台艺术精品,多部戏具有很好的基础,经过修改打磨有望成为精品。

25台大戏以现实题材为主,兼顾历史题材,或聚焦新时代重大主题,或艺术再现革命历史事件,致敬革命先辈,或讲述历史故事,启迪观众。花鼓戏《桃花烟雨》、话剧《十八洞》艺术阐释“精准扶贫”这一重大时代主题,湘剧《玉龙飞驰》聚焦国人引以为傲的中国高铁,歌剧《田垄之上》、祁剧《向阳书记》、花鼓戏《山乡工匠》《甜酒谣》等描绘“乡村振兴”蓝图,花鼓戏《明月初心》《这方水土》传递“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环保理念,民族歌剧《英·雄》《陈家大屋》、音乐剧《袁隆平》、湘剧《田老大》、祁剧《火种》、汉剧《帅孟奇》、花鼓戏《耀邦回乡》《胡子将军》《良心结》等深情讴歌英雄模范。25台大戏中,花鼓戏占比最高,多达9台,同时涵盖歌剧、舞剧、话剧、音乐剧、湘剧、京剧、昆剧、祁剧、汉剧和木偶皮影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阳戏、辰河戏等多年未创排大戏的剧种,此次也推出了阳戏《侗山红》、辰河高腔《月是故乡明》。基层院团推出了8台戏,占比32%。民营院团在展演中崭露头角,浏阳市永红艺术团推出了花鼓戏《胡子将军》。

湖南戏剧守正创新,焕发着勃勃生机。我省是戏剧大省,湘剧《拜月记》《生死牌》、花鼓戏《打铜锣》《补锅》等经典剧目享誉全国。曾几何时,我省戏剧一度沉寂,新创作品少,院团生存困难,一些剧种濒临消亡。此次展演表明,我省戏剧走出了困境,不断传承创新,重新焕发出生机和活力。

歌剧《英·雄》既沿用民族歌剧的艺术表现形式,又不断探索创新艺术手段,编、导、音、舞等俱佳,其舞美融入现代美学理念,时尚炫酷,其音乐融入花鼓音乐和山歌等,特色鲜明,令人耳目一新,十分震撼。花鼓戏《桃花烟雨》以花鼓戏传统的喜剧风格来阐释“精准扶贫”这样的严肃主题,避免了主题先行和概念化,风趣幽默,生动形象,十分接地气。特别是将湘西苗族山歌等融入花鼓戏传统曲牌中,既有浓郁的花鼓味,又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民族特色。京剧《梅花簪》恪守传统的戏曲舞美和表演程式美学原则,同时在舞美、唱腔、表演等方面大胆创新,使传统京剧更有现代气息,更符合现代观众审美习惯。木偶皮影戏《人鱼姑娘》取材西方童话经典,却用中国化故事情节创新表达,还充分借助现代声光电技术,定制了融舞台、灯光、音响为一体的屏幕,使木偶皮影这一古老艺术的现代感十足。

湖南戏剧的发展环境不断改善,越来越好。近几年,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都出台了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政策文件,制定一系列措施,为我省戏剧事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环境。我省剧场建设不断加强,神龙大剧院、梅溪湖大剧院等现代化大剧场先后建成,文艺院团的排练场所不断改善,为戏剧创作演出提供了良好条件。各级财政不断加大对戏剧的投入,有力促进了戏剧创作演出。如国家艺术基金每年支持我省戏剧创作演出经费在2000万元左右,省舞台艺术专项资金每年都在3500万元以上。我省戏剧展示传播的平台越来越多、越来越好。除艺术节外,“雅韵三湘”活动每年支持200场左右高雅艺术演出,“戏曲进万村”活动每年由各级政府采购一万场戏剧送到乡村演出,还不定期举办“湘戏晋京”、各类戏剧展演等活动。

第六届湖南艺术节的成功举办昭示着,我省戏剧的发展前景一片光明,湖南戏剧正大踏步向全面振兴迈进。

今日热点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