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科医生、家庭医生签约如今成为热门词汇。小病在社区看,大病去医院看,这对全科医生和基层医疗机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1月2日至11月3日,由湖南省医学会全科医学专业委员会主办的2018湖南省全科医学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暨湖南省全科、全科助理师资培训班在长沙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全科医护工作者及专家、学者共同探讨了国内全科医生的现状、培养与激励机制,着力推动我省全科医学人才培养。
全科医生数量少,专业能力有待加强
全科医生主要在基层承担预防保健、常见病多发病诊疗和转诊、病人康复和慢性病管理、健康管理等服务。在我国,全科医生是实现社区首诊、分级医疗以及双向转诊等目标的重要力量,被称为“健康守门人”。随着老龄化社会以及居民疾病谱发生变化,全国慢性病患者人数已经超过3亿人,全科医生肩上的责任更为艰巨。
据了解,发达国家全科医生占医生总数的比例一般在30%以上,有的甚至接近或达到50%。有数字显示,截至2017年年底,我国全科医生只有25万人,占医生总数的7.5%,与发达国家仍有较大差距。国务院办公厅出台的《关于改革完善全科医生培养与使用激励机制的意见》中指出,到2020年,每万名居民拥有2.2名合格的全科医生;到2030年,每万名居民拥有5名合格的全科医生,全科医生队伍基本满足健康中国建设需求。这意味着我国全科医生尚存在30万人的缺口。
省医学会全科专业委员会主委、省人民医院常务副院长刘景诗介绍,2010年以来湖南省培养合格全科医生7328人,截至2018年8月31日,全省全科医生达到12416人,每万人口拥有全科医生1.81人,我省全科医生缺口较大,不能满足百姓的实际需求。此外,由于目前的全科医生有一部分为其他岗位或专业转岗而来,加上由于薪酬待遇较低、职业发展前景不明确等原因,全科医生队伍不够稳定,成为制约全科医生发展的短板,全科医生面临质量总体不高的问题。
“严进严出”,培养高质量全科医生
全科医生作为疾病诊治的“首站”,要具备常见病、多发病的基本处置能力,还需要具备对于危急重症的“辨识”能力,以及时发现并转诊。全科医生虽在基层工作,但更需要高水平。在大医院学习培养,到基层工作服务,“严进严出”的培养机制,既是国家对全科医生的要求,也是对百姓健康的责任。
省人民医院作为全国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在全科医生的培养教育中坚持“严进严出”,不断提升全科医生专业水平,培养高质量的“健康守门人”。刘景诗介绍,在省人民医院接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学员均为大学本科毕业,通过统一组织的理论考核和科室组织的面试,合格者才能被录取。之后学员需要接受为期3年的全科医学相关理论学习和临床科室轮转。理论学习包括每年80学时的集中授课和60学时的技能培训。临床科室轮转则需要通过入科培训,才能参加所在轮转科室的医疗工作。学员都要通过由平时表现、理论考核、临床能力评估考核组成的出科“月考”和每年一次的“中考”(中期考核)。3年培训结束后,需通过全国统一组织的理论考核和湖南省住培办组织的6站式操作考核,才算完成“终考”取得“毕业证书”,上岗参加工作。
刘景诗介绍,全省现有全科住院医师和助理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基地60余家。湖南省全科医学专业委员会以学会组织为平台,开展走基层活动,推广适宜技术,进行业务讲座、现场指导,2018年已开展基层巡讲40余场,培训人员2000余人次,促进基层全科医生综合能力提升。
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李传新 通讯员 周瑾容 吴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