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首页 | 湖南

金庸这样写“舌尖上的湖南”

2018-11-03 12:44:11 [来源:潇湘晨报]  [编辑:刘茜]字体:【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再加上《越女剑》,他的15部武侠小说成为几代人的青春回忆。其中,《连城诀》《飞狐外传》与湖南关系密切。

岳阳,程灵素指路。——《飞狐外传》

10月30日,94岁的金庸先生离世。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再加上《越女剑》,他的15部武侠小说成为几代人的青春回忆。其中,《连城诀》《飞狐外传》与湖南关系密切。实际上,金庸先祖查慎行就曾与湖南结下不解之缘。查慎行,康熙年间因受“《长生殿》之祸”被逐出京城,投奔出巡湖南赫山(益阳)的伯父查培继。查慎行在赫山,留下“背靠雪峰观湖浩,半成湖色半成山”的诗句,被权相纳兰明珠看上,从此发迹。查慎行感恩赫山福地,将自己的大宅院命名为赫山房,就是金庸的旧居。

1942年,18岁的金庸又在战火中避难湖南湘西。他的小说里,许多故事就发生在湖南;小说人物中,他认为最好的男人和女人都是湖南人。在三湘大地发生的故事,自然离不开湖湘风物。18岁来到湖南的金庸,与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的泸溪人一起生活了两年,于是红辣椒、猴儿酒、豆豉腊肉成了他笔下侠客们钟爱的食物;重血性、讲义气、性坚毅成为侠客们的魂。

“筷极长,碗极大,无菜不辣”

大侠,听其名闻其声便有一股豪迈之气。

这“豪迈之气”从何而来?武力高强是必要条件,而湖南“辣椒”的“加持”,更是有如神助。

“雪山飞狐”胡斐过五岭入湖南,在衡阳的饭馆吃饭:“筷极长,碗极大,无菜不辣,每味皆浓,颇有豪迈之风……”

久居湘西的“铁锁横江”戚长发,在听到师兄练成了“连城剑法”后心中一惊,将酒碗重重往桌上一放,呆了一阵,突然哈哈大笑,伸手在卜垣的肩头重重一拍,说道:“他妈的,好小子!你师父从小就爱吹牛。这‘连城剑法’连你师祖都没练成,你师父的玩艺又不见得怎么高明,别来骗你师叔啦,喝酒,喝酒……”说着仰脖子把半碗白酒都喝干了,左手抓了一只红辣椒,大嚼起来。

戚长发的女儿戚芳,为了招待远道而来的客人,“杀了一只肥鸡,摘了园中的大白菜和空心菜,满满煮了一大盘,另有一大碗红辣椒浸在盐水之中”。

练武之人,吃起辣椒来真是毫不废话。有人“挑刺”说,金庸笔下云南、贵州、四川、湖南一带食物都嗜好辣椒。“但辣椒却也和玉米、花生、南瓜、烟草等一样,是美洲农产品,明末才传入中国。中国传统的辛香料不是辣椒,而主要是花椒。并且辣椒最早也只是作为观赏植物。放进菜肴中的时间更迟,史料记载贵州、湖南一带最早开始吃辣椒的时间在清乾隆年间,而普遍开始吃辣椒更迟至道光以后。”但作为一部小说,而非学术著作,“辣椒”能突显大侠的“豪迈之气”,或许就已经完成了它的使命。

当然,也有吃不惯“辣椒”的侠客,比如《射雕英雄传》里的郭靖黄蓉来到岳阳,在洞庭湖边的一家酒店吃酒菜,“酒菜上来。湖南菜肴甚辣,二人均觉不合口味,只是碗极大,筷极长,却颇有一番豪气”。

由此可见,湖南碗大、筷长、嗜辣深深地烙在了金庸的心中。1942年,战火中,当时还在一名高中生的金庸避难湖南湘西泸溪一个农场。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的泸溪,习武蔚然成风的麻溪铺成了他诸多名著中主要故事情节的发生地。

胡建中在《金庸在泸溪的侠义人生》一文中说,“泸溪的民风淳朴得如沅江里的水,一眼能看清江底下的卵石与沙砾。民风尊重血性、名誉和尊严。双方有仇不能解开,邀约去一块坡地,请一中人见证,在刀光剑影中搏个你死我活,死者得到尊重,活者也不炫耀。一切皆认定是天意,生前不能作朋友,死后投胎十八年后又是一条好汉,同样可以坐在一条凳上,大碗喝酒,大块吃肉。亲友、宗人概不去追究杀人者的罪过,技不如人,不怨天尤人只怨命。人的生命如一阵轻风刮过田野,又悄无声息地远逝了。”

金庸说:“我的小说里面,最好的一个女人是湖南人,最好的一个男人也是湖南人。”其中这个最好的男人是《连城诀》里的湘西农家子弟狄云。“忠厚老实朴素,受了委屈也不怪人家,武功不是很好,对人很体贴的狄云,湘西沅陵一带人……”

最好的女人是《飞狐外传》中洞庭湖边的程灵素,“这位姑娘相貌并不好看,但很聪明,内在非常美,个性非常好,对爱情很忠诚,是一位可敬可佩的湖南姑娘。”

“湘西山林中的猴儿会用果子酿酒”

吃完辣椒,怎么少得了好酒。

萧峰第一次露面,就在酒楼豪饮。而令狐冲还未在小说中正式露面之前,就有关于他饮酒的消息传来了,是令狐冲从一个乞丐手里骗得一葫芦“猴儿酒”。

《笑傲江湖》第二回,大师哥(令狐冲)忽然闻到街上酒香扑鼻,一看之下,原来是个叫化子手拿葫芦,一股劲儿地口对葫芦喝酒。大师哥登时酒瘾大发,上前和那化子攀谈,赞他的酒好香,又问那是什么酒?那化子道:“这是猴儿酒!”

大师哥道:“甚么叫猴儿酒?”那化子说道:“湘西山林中的猴儿会用果子酿酒。”猴儿采的果子最鲜最甜,因此酿出来的酒也极好,这化子在山中遇上了,刚好猴群不在,便偷了三葫芦酒,还提了一头小猴儿:“喏,就是这家伙了。”说着指指肩头上的猴儿。这猴儿的后腿被一根麻绳缚着,系住在他手臂上,不住的摸头搔腮,挤眉弄眼,神情甚是滑稽。

这“猴儿酒”是什么来历?古人笔记杂著里多有记述。明代戏曲家李日华在《礼白岳纪》记述道:“黄山多猿猱,春夏采杂花果于石洼中,酝酿成酒,香气溢发,闻数百步。”

清代康熙年间的陆祚蕃在《粤西偶记》写过有关广西的见闻:“平乐等府深山中,猿猴极多,善采百花酿酒。樵子入山得其巢穴者,其酒多至数石,饮之香美异常,名曰猿酒。”

清代文人李调元在他的著作中记载道:“琼州(今海南岛)多猿……尝于石岩深处得猿酒,盖猿以稻米杂百花所造,一石六辄有五六升许,味最辣,然极难得。”

可见,猴儿酒在各地都有记录,金庸写道:“湘西山林中的猴儿会用果子酿酒”,或许是他在湘西时的听闻。

“狄云回到湖南,第一顿饭吃的就是豆豉腊肉”

喝着猴儿酒,再吃一口湘西腊肉,岂不更是一件美事。

三四十公分长一条的腊肉,单单用水一煮一蒸,再用刀切块,就会散发出浓郁的烟熏香味,红中透亮,香而不腻。

金庸心中小说里最好的男人狄云被人陷害蹲了监狱,在他感到万分冤枉之际,师妹送来一个篮子,“那是些腊肉、腊鱼、熟鸡蛋,还有二两银子……”

对于湘西农家子弟狄云来说,腊肉绝不仅仅是饱腹那么简单,腊肉是家乡的味道。狄云从监狱回到湖南地界,第一顿饭吃的就是豆豉腊肉。“狄云闻到鱼肉和米饭的香气,精神为之一振,拿起筷子,扒了两口饭,挟起一块腊肉送进口中,咀嚼得几下……”

这一块腊肉还没吞下肚子,就听见“西北角上叮当叮当、叮铃铃,叮当叮当、叮铃铃,一阵阵鸾铃之声响了起来。他口中的腊肉登时便咽不下咽喉……”

湖南素有腊肉之乡的美誉。据《易经·噬嗑篇释文》记载:“唏于阳而炀于火,曰腊肉。”这说明我国制作腊肉历史悠久。

《美食方物》一书记载:“传说腊肉是蚩尤的后裔苗族发明的战争干粮。黄帝、蚩尤大战后,蚩尤族一路兵败,直到云贵、湘西一带才有喘息机会。虽然生存下来,但经常受到黄帝族人的袭击,仓促逃难之际,牲口、粮食不易带走,于是有人就想了个法子,把粮食做成糍粑,把肉类先腌后熏,这样做不仅容易携带,而且便于保存,经久不坏。这肉就是腊肉。沅陵境内土居人口以苗族、土家族为多,他们居住在深山里交通不便,熏制腊肉主要是为延长猪肉保质期而独创的一种具有特殊风味的地方名产。”

“在湘西,家家户户都要养猪,冬至一过,就杀年猪制作腊肉。”《湘西特色饮食》写道,“熏腊肉不用前颊和后腿,瘦肉多,不好吃,连同五脏六腑一起招待亲朋好友。要选取腰上的肉,称‘腰方’。每块腰方砍成5斤左右为宜,肉块过大熏不透,过小保不住腊味。”

可是出生于湖南芷江的周芷若,金庸却“不爱”,认为她是个“政治人物,虽然美丽,但是却不可爱”,或是金庸为了平衡他的地域偏爱?

链接

金庸小说里的湖南风物

风物:湘绣,仪琳首次见到的华丽被褥

引文:仪琳进门后,见房中放着一张大床,床上铺着绣花的锦被和枕头。湘绣驰名天下,大红锦被上绣的是一对戏水鸳鸯,颜色灿烂,栩栩欲活。仪琳自幼在白云庵中出家,盖的是青布粗被,一生之中从未见过如此华丽的被褥,只看了一眼,便转过了头。 ——《笑傲江湖》风物:湘妃竹,丐帮的打狗棒?

引文:走完铁梯,是一条狭窄甬道,转了两个弯,来到一个小小厅堂。墙上挂著书画对联,厅中摆的是湘妃竹桌椅,陈设雅致。胡斐暗暗纳罕:“那姜铁山形貌粗鲁,居处却是这等所在,倒像是到了秀才相公家里。”程灵素毫不停留,一直走向后进。胡斐跟着她走进一间厨房模样的屋子,眼前所见,不由得大吃一惊。 ——《飞狐外传》

也有人猜测可能是丐帮的打狗棒。(编者)风物:娃娃鱼,黄蓉说我家养了几对

引文:那渔人更是暴跳如雷,喝道:“金娃娃就是金娃娃,你这臭小贼啰唆甚么?”郭靖要恳他指点去见段皇爷的路径,哪敢轻易得罪,只是打拱作揖的赔不是。旁边黄蓉却忍不住了,插口道:“金娃娃就是金色的娃娃鱼。我家里便养着几对,有甚么希罕了?”那渔人听黄蓉说出“金娃娃”的来历,微感惊讶,骂道:“哼,吹得好大的气,家里养着几对!我问你,金娃娃干甚么用的?”黄蓉道:“有甚么用啊?我见它生得好看,叫起来呀呀呀的,好像小孩儿一般,就养着玩儿。” ——《射雕英雄传》地名:回雁峰,在小说里是座酒楼

引文:仪琳道:“是。我奔到天明时,已望见了衡阳城,心中略定……哪知就在此时,田伯光又追了上来。……(我们)来到那家酒楼回雁楼前,他说:‘小师父,你有沉鱼……沉鱼落雁之容,这家回雁楼就是为你开的。’……”——《笑傲江湖》

撰文/潇湘晨报记者赵颖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