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工作重要论述大会发言摘登

2018-10-29 06:38:13 [来源:华声在线] [编辑:欧小雷]
字体:【

全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工作重要论述大会发言摘登

牢记嘱托 逐梦前行

全面赢得脱贫攻坚战的新胜利

永州市扶贫办党组书记、主任 段贵建

作为新时代的一名扶贫工作者,我始终认为,做好扶贫工作有三点很重要:一是要有乐于奉献的为民情怀,二是要有坚忍不拔的吃苦精神,三是要有忠诚担当的高尚品质。

近年来,永州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上下撸起袖子加油干,以实际行动笃行习近平总书记“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的嘱托,脱贫攻坚取得了决定性进展,累计减贫476456人,475个贫困村出列,3个省扶县摘帽,贫困发生率从13.5%下降至3.3%,就业扶贫、教育扶贫、金融扶贫、社会扶贫等多项工作均走在全省前列。作为一名地级市扶贫办主任,我感受很深、感触很大、感悟很多。

一是大处着眼,胸为“帅”谋。市扶贫办作为“参谋部”,处于脱贫攻坚战的前沿,既要吃透上情,确保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在永州落地落细落实;更要摸清下情,紧扣“六个精准”创新方法路径。永州共有5个贫困县、774个贫困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67.3万人,为如期完成脱贫任务,我们牵头起草了“1+X+部门”的精准扶贫政策文件,抓好顶层设计,列出了全市脱贫攻坚的任务书、时间表、路线图,形成了“三位一体”的大扶贫格局。全面开展了“12345”“互联网+”社会扶贫;大力推行“四跟四走”产业扶贫模式,大力发展“扶贫车间”,实现了贫困劳动力家门口就业;积极推进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充分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

二是竭力担当,甘为前“卒”。责任不压实、措施不落地,口号再响亮,也难以打赢脱贫攻坚战。党委政府决战决胜的信心足、决心大,要人给人、要钱给钱,优先保障。作为扶贫干部,特别是一名扶贫办主任,没有理由、没有借口退缩懈怠。按照市委提出的“学(政策)、下(基层)、查(问题)、断(原因)、改(抓整改)、问(问责追责)”六字诀工作思路,我积极带领全市扶贫系统干部职工深入贫困村、走访贫困户,竭力以“绣花”功夫落实落细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和政策措施。

三是用心用情,夙夜为公。让贫困群众早日摆脱贫困奔小康,是我的应尽之责和人生追求。在贫困群众这个“大我”面前,个人的荣誉、家人的诉求都是“小我”。为推动“互联网+”社会扶贫工作,全国现场会筹办期间,我连续奋战3个昼夜,以致虚脱。去年10月,我因患肾恶性肿瘤,做了左肾切除手术,当时正值“6·25”洪灾灾后重建,又有3个省扶县摘帽的任务。手术后不到一个星期,我就到全市受灾最重的贫困村了解情况。为了打赢脱贫攻坚战,我与办里的同志们一起战斗,经常加班加点,熬更过夜,使命在肩,无怨无悔。

今后,我会继续按照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冲锋在前,为全面打好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而努力奋斗,向党和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撸起袖子加油干

建设美丽幸福新夯卡

凤凰县腊尔山镇夯卡村党支部书记 麻金革

夯卡村辖8个村民小组,有252户1282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99户414人,2014年贫困发生率达38.5%,是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典型的中高海拔地区深度贫困村。

近些年来,我们带领全村党员群众用“滚石上山”的精神和干劲脱贫攻坚。2017年,我村人均收入达到8860元,综合贫困发生率降至1.6%,实现了整村脱贫退出。

为带领全村脱贫致富,我一心扑在工作岗位上。回顾这些年来的工作,我们的主要做法如下:

一是突出党建引领,激发群众内生动力。我们建立了村组党员、干部、致富能手三支队伍,成立了蔬菜、优质稻等5个产业党小组,由村党支部统一指挥,做到哪里有工作、哪里就有党小组、哪里就有党员,切实把全村43名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充分调动起来,由党员及时把党的扶贫政策落实到每一名群众,引导和带动贫困群众由“要我脱贫”变成“我要脱贫”。

二是坚持因地制宜,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夯卡村3、6组两个自然寨原住地是典型的“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也是地质灾害隐患点。2016年,我们对这里的35户实施了易地扶贫整体搬迁。为确保贫困群众“搬得出、稳得住、有就业、能致富”,我们既考虑当前增收脱贫,又着眼以后长远发展,探索“搬迁+产业”模式,做到“三个统一”,即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安置;“三个结合”,即易地搬迁与产业扶贫、美丽村庄建设、乡村游发展相结合;“两个同步”,即建新房与建产业同步、搬迁与脱贫同步。

2016年底,在新房钥匙发放现场,搬迁群众自发穿着苗族盛装,打着苗鼓,唱着山歌,欢庆新居落成。很多贫困群众拿到钥匙时,都流下感激的眼泪。

三是着眼稳定增收,发展脱贫当家产业。我们围绕兴产业、增就业、置家业做好“三业”增收文章,努力让每户有1人转移就业,养2头猪、种2亩蔬菜,养鸡鸭30只以上。为形成村里稳定脱贫的当家产业,我们想方设法引进龙头企业、培育能人大户,成立合作社发展辣椒、优质稻、猕猴桃、黄桃等特色种植基地1250亩;兴办酸辣香食品公司,带动发展蔬菜基地2000亩;引进佰德利服饰、吉欧鞋业、惹巴妹手工织品等公司建设扶贫车间,提供800多个就业岗位,每年转移就业务工稳定在190人以上,年劳务总收入550万元以上;建立夯卡电商平台站,销售农产品数十万元。今年,村集体经济收入已突破20万元。

如今的夯卡,村容村貌大变样,村民生活大改善。我们将坚定信心再创业,撸起袖子加油干,加快建设美丽幸福小康新夯卡。

把实干谱成一曲

脱贫攻坚的歌

常德市委驻临澧县佘市桥镇蒋家村工作队队长、村党总支第一书记 徐述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扶贫干部要真正沉下去,扑下身子到村里干,同群众一起干”。近几年来,我们牢记总书记嘱托,在脱贫攻坚一线咬定目标加油干,去年全村成功退出贫困村序列,今年成为美丽乡村示范村,实现了由贫困村向美丽乡村的华丽转身。

扛起“头雁”之旗。蒋家村是文学巨匠丁玲的故乡,村产业基础薄弱,村民内生动力不足。刚进村时,群众对我们议论纷纷:“走一走看一看,回到单位好了愿”“机关干部不懂农村工作,有事找他是白说”。面对这些怀疑,我下定决心,用实实在在的行动来感染、激励群众。我把学习政治理论和扶贫业务知识摆在第一位置来抓,对习总书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重要论述悉心研读、刻印于心,对上级重要文件精神认真摘抄、学以致用。我把自己当作驻村的“苦行僧”,坚持与群众同吃同住890 多天。由于长期劳累,自己患了病,但仍“上紧发条”与疾病抗争,被群众称作扶贫“拼命三郎”。通过家家带、户户帮,去年底全村80户、269人实现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从2014年的15.6%下降至1.1%。

担起“克难”之责。一是破班子建设难题。工作中我既做给村干部看、更让他们自己干,使他们干事创业的膀子“甩起来”、发展产业的脑子“转起来”, 落实了村级主体责任,产生了工作队和村“两委”“1+1>2”的效应。二是攻产业建设难关。落实全市“百企帮百村”部署,成立4个农民专业合作社,抓乡村旅游产业开发,在全村2500亩油茶上精耕细作,帮助65个贫困户发展家庭产业,形成了电子产品代工、茶油加工、光伏“做工”三位一体的产业发展格局,去年贫困人口通过产业人均增收2300元,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实现零的突破,达到了9万元。三是抓项目建设难点。为补发展短板,解决群众最迫切的问题,三年来争取和整合各类资金2500多万元,完成大小项目63个,贫困户和非贫困户的获得感都得到明显提升。

发起“看齐”之声。一是以党员来带动。我经常深入田间地头与党员促膝谈心,宣讲脱贫攻坚政策措施,让党员参与进来、深入进去、发挥带头作用。二是以典型来引领。组织“两委”开展优秀党员、有担当的村干部、“五好”家庭评选活动。用先进事迹、善意之举来感染村民、形成示范。三是以正气来保障。开展村风民风专项整治,理直气壮向“等靠要”“懒混赖”说“不”,把向政策要吃要喝的歪风刹下去,激发出村民脱贫致 富的内生动力,营造了风清气正的脱贫攻坚良好局面。

老乡脱贫我光荣

新宁县龙丰公司董事长 徐小龙

1993年,16岁的我乘上开往广东的列车,开始打工生涯。经过近10年的努力打拼,在广东深圳和惠州成立了自己的公司,从事农产品收购、加工、销售,实现了从一个“打工仔”到“老板”的转变。

自己致富以后,每次回到家乡,看到不少乡亲仍然还较贫困的时候,我的心里就很不安。

新宁是全国四大脐橙基地县之一,农民靠脐橙吃饭、靠脐橙读书,有这么好的资源,为什么不能靠脐橙脱贫致富呢?

2012年我带着资金和经验,回乡投资成立了新宁县月汉脐橙专业合作社,同时创办新宁县龙丰果业有限责任公司,专门从事脐橙生产、加工和销售。

目前,通过直接帮扶、委托帮扶和股份分红三种帮扶形式,我们带动4个乡镇13个村5122名贫困人口实现了脱贫,有的还成了富裕大户和家庭农场主。我的主要做法是:

实行品改复壮,创办脱贫示范基地。为提高种植技术,我请来脐橙种植领域的学者专家和专业种植技术员,对种植农户进行培训和指导。公司每年拿出不少于12万元资金,在13个村开展脐橙品质大比武活动,对应用管理新理念、开展种植新技术、产出品牌新硕果的种植示范户予以奖励。目前示范基地面积达到2700亩,带动贫困户1567户实施了脐橙品改。

实行“五个统一”,建立带贫益贫机制。为实现贫困户持续稳定增收,我们实行“五个统一”,即统一生产资料采购、统一施肥喷药、统一采摘时间、统一产品加工、统一销售渠道。目前,新宁县月汉脐橙专业合作社社员达到386户,基地面积达到8600亩,带动周边13个村发展优质脐橙4万多亩。其中加入合作社的贫困户达到1567户。这些贫困户增收的渠道有3条:土地流转有租金、小额信贷扶贫有股金、加工期做工有薪金。2017年,公司支付贫困户的工资就达160万元。

实行精准帮扶,激发农户内生动力。月汉村11组41岁的刘强是建档立卡贫困户,也是有名的光棍汉,常年在广东沿海务工,每年年头出门要借钱,年尾回家没挣多少钱。他有5亩脐橙地,长满荒草,没有品改,卖不出价。经过动员,我给予他资金帮助、技术指导,2014年,他完成了5亩老园的提质改造,还新扩建了25亩优质脐橙。如今,刘强脐橙年收入超过10万元,不仅顺利脱贫,还盖起了新房,更叫人高兴的是谈上了对象。类似刘强的故事,合作社还有很多。

老乡脱贫我光荣。我将积极探索产业帮扶的长效机制,带领父老乡亲,携手迈向全面小康的美好明天!

相关专题:三湘学习堂

今日热点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