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周,杜家毫频频与他们会面,传递什么信号?

2018-10-21 01:13:18 [来源:湘伴] [编辑:潘华]
字体:【

湘 伴 导 读

刚刚过去的这一周,湖南省委书记杜家毫的活动行程与往常比,稍显不同。5天的工作日,除了周四在省财政厅调研外,其它时间都是频频与他们会面。

他们是谁?他们有一个共同的身份——企业家。

周一会见惠普公司全球副总裁庄正松;

周二与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洪出席广汽三菱研发中心和零部件产业园项目开工动员活动后,又马不停蹄与360企业安全集团董事长齐向东座谈,商讨该集团在湘建设中部区域基地事宜;

杜家毫出席广汽三菱研发中心和零部件产业园项目开工仪式。

周三与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芮晓武共同为国内首条G7.5盖板玻璃生产线项目点火,并赴邵阳经开区、新邵湘商产业园,见了亚洲富士电梯、恒天九五邵纺机、凯通电子等多家企业负责人,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倾听大家对当前经济形势的看法;

周五则分别会见了中微半导体设备(上海)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尹志尧和新加坡丰益国际集团董事局主席、益海嘉里集团董事长郭孔丰;

即便周四在省财政厅调研,杜家毫也不忘叮嘱财税统计部门的负责同志,要全力保障产业项目建设,倾听企业呼声,继续保持社保缴费等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确保不增加企业负担

这些活动,都指向同一主题,即杜家毫经常强调的,各级干部要不断提高做好经济工作的能力和本领,带头抓经济发展,带头抓产业项目建设,带头与企业打交道、做朋友,真正做到“一把手抓、抓一把手”。

“做好当前工作,‘稳’是主基调、‘进’是关键词、‘好’是总目标。在邵阳调研时,杜家毫重申了此前在省委常委会议研究第三季度经济形势时的观点:无论是落实“六稳”要求,还是推动湖南高质量发展,根基在实体、支撑在产业,落点在一个个具体项目上。要通过持之以恒抓产业、优环境、强实体,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打下坚实基础,为高质量发展添活力、增后劲。没有企业、项目和产业,“稳”就无从谈起。

事实上,抓产业、抓项目,已成为杜家毫这些年在湖南工作的一个鲜明特征。无论是在省长任上建立起重点产业项目省政府领导分工联系制度和联席会议制度、实施筑巢引凤“135工程”,还是后来如火如荼开展的“引老乡、回故乡、建家乡”“产业项目建设年”“五个100”等活动,指向的都是产业项目建设。

去年6月,杜家毫在怀化调研时曾指出,“一带一部”的背后是产业,产业的背后是理念。没有先进的理念,就引不来先进的产业;没有一批好产业、大项目做支撑,“一带一部”就是水中月、镜中花。

杜家毫、芮晓武共同为国内首条G7.5盖板玻璃生产线点火。

这些话语,让湖南的各级干部耳目一新。《湖南日报》发表的“湘声”署名文章,亦多次传递了杜家毫的观点:“对领导干部来说,为官一任,就要立志造福一方。说得更实际点,至少要在当地办几件实实在在的事情,引进来几个好的产业项目,为当地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没有哪个项目会从天下掉下来,都要靠大家千言万语、千辛万苦、千方百计争取过来,都要靠撸起袖子加油干起来”“各级党委政府要多做雪中送炭的事,少干锦上添花的活,企业缺什么,我们就千方百计想办法帮他们补什么”……

高质量发展需要产业项目作支撑,当前更需要大项目、好项目来稳预期、稳信心。而主动熟悉并亲近企业,乃至对重大项目亲自上阵招商、推动项目落地见效,就是地方干部特别是党政一把手“带头抓经济”的重要方式。

从这个意义上讲,杜家毫同企业家的频繁会面,就是一种身体力行、率先垂范。

一位上个月随同杜家毫出访的领导告诉湘伴君,杜家毫抓项目、抓招商的工作强度令自己汗颜。“我们乘坐10几个小时的飞机抵达旧金山后,便马不停蹄赶往惠普和伟创力,与企业负责人会谈;当天晚上又乘坐红眼航班飞赴芝加哥,准备第二天清早与卡特彼勒和约翰迪尔的会谈,一连40几个小时没挨着床。

另一个细节是,为了更好引进“三类500强”企业,杜家毫曾在一个会议场合,拿出世界500强的名单,与发改、经信、商务等部门同志花了整整半天时间,一个企业一个企业的对照梳理,看哪些企业已经落户湖南,哪些企业与湖南的适配度高、通过做工作有希望引进来。

这样的工作风格和节奏,无疑对各级干部产生了影响。近年来特别是今年以来,浏览各地新闻,抓产业、抓项目成了高频词汇之一。

同时,“招商”的思路和方式也颇为讲究——不是一般的“拉项目”,不是“捡到篮子都是菜”,而是立足湖南资源禀赋、基础优势,依托龙头企业以商招商,瞄准产业链建链补链强链

杜家毫会见新加坡丰益国际集团董事局主席、益海嘉里集团董事长郭孔丰。

就拿这周杜家毫打交道的这些企业来说,这其中既有全球跨国公司、央企国企,也有众多民营企业;既涉及食品加工、纺织机械等传统产业,也涵盖汽车制造、新能源、新材料、集成电路、移动互联网等多条新兴优势产业链条。

这些企业、这些产业尽管都有各自不同特点,但有一条是相同的:这些项目的落地,无论是对湖南,还是对企业本身都有利且适配度很高。比如粮食深加工产业,湖南是农业大省、鱼米之乡,食品加工产业本就是当前湖南第一大产业;比如新材料,中南大学等科研院所在这一领域强大的科研实力,对不少企业吸引力十足;再比如移动互联网产业,移动互联网湘军如今已声名鹊起,“南有马栏山”的品牌正在形成……

杜家毫也在多个场合提出,搞好招商引资,除了发扬“拼命三郎”的作风,更重要的是找准产业发展的“痛点”和“兴奋点”。一个地方的领导干部特别是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心里始终要有一本账:当地发展产业的优势是什么、优势产业和核心企业有哪些、产业的上下游在哪里、国内国际对标的企业又有哪些。想清楚、看明白了,就能有所为、有所不为,集中精力、集中优势,把有限的政策、资金和人才聚集到核心产业、核心企业和核心研发力量上,精准高效招商引资,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加快形成产业集群。

正是这种兼顾企业与地方的招商模式和策略,既让企业能够找到共同话题和共同利益,坚定决心前来投资兴业;也让各地学会换位思考不断优化营商环境,确保招商引资精准出击、事半功倍。

杜家毫在湖南凯通电子有限公司调研。

正如360企业安全集团董事长齐向东在与杜家毫座谈时所说,湖南发展产业决心大、措施实、基础好、人才优。尤其是通过做好稳房价、优环境等工作,进一步增强了竞争力,正吸引越来越多的企业和青年才俊前来投资创业。

产业兴则湖南兴、产业强则湖南强。这句一年前喊出来的口号,如今正在成为现实。

数据显示,今年1至9月,全省新引进84家“三类500强”投资项目127个,投资总额3324.56亿元,投资额超过100亿元的项目就达9个。其中,世界500强34家、投资项目62个;中国500强40家、投资项目53个;民营500强10家、投资项目12个。

【湘伴原创,欢迎转发分享至朋友圈】

今日热点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