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脊梁】袁隆平的两个梦:禾下乘凉梦和水稻亩产1000公斤梦

2018-10-15 09:30:36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刘璋景] [编辑:潘华]
字体:【

开栏语: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我们这个民族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他们是中国的脊梁!的确,我们的时代,不仅需要叱咤风云的辉煌业绩,更需要众多的“脊梁”,它是支撑社会风气、道德良知的中流砥柱。

从今天起,三湘都市报·华声在线将推出《时代脊梁》特别报道,通过一个个鲜活的人物故事,激励和鼓舞我们继承他们的传统,点亮我们的前进之路。

■三湘都市报·华声在线记者 刘璋景

袁隆平,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对于“00后”而言,袁隆平可能是一位为国家做出过巨大贡献的“杂交水稻之父”,因为他在《生命科学》、《语文》和《生物学》等教材中经常出现;对于“80后”而言,袁隆平可能更像是一位“劳动模范”、“时代先锋”,因为在几十年中,他始终走在了国家粮食科研的最前沿,从未淡出过人们的视线;而对于老一辈人而言,袁老则可能是他们最想感谢的人之一,因为他在中国粮食最匮乏的年代,让大米的产量得到提升,切切实实地缓解了人民的温饱问题。

88岁!在一个本该“颐养天年”的年龄,袁隆平依然奔走在田野中,他说每个活着的人都应该有追求的梦想,而自己也不例外。

只有下田最快乐

“只有下田最快乐”——这是袁隆平不变的心情。

9月20日,在湖南省农科院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精神矍铄的袁隆平一如既往幽默诙谐的语言引发阵阵掌声。

为什么能在田间找到快乐?袁隆平笑称为了追求自己的梦:一个是禾下乘凉梦。我的梦里水稻长得有高粱那么高、子粒有花生米那么大。另外一个梦想就是,我希望我的水稻亩产1000公斤梦早日实现。

为了这两个梦,在刚刚过去的两年时间里,袁隆平交出了这样一组数据:

2017年9月,在水稻育种上有了突破性技术,把亲本中的含镉或者吸镉的基因“敲掉”,亲本干净了,种子自然就干净了。

2018年5月,位于三亚水稻国家公园的有机覆膜直播试验示范田进行测产验收,测得亩产1065.3公斤,创下海南省水稻单产历史最高纪录。

2018年10月,种植超级杂交稻品种“湘两优900”,预计亩产达1600斤。

“科学探索是没有止境的,追求也是没有止境的,活到老学到老,这就是我动力来源。”

科研的脚步从不停止

“人的身上,最值钱的,是装在脑袋里的知识和一颗责任心。”袁隆平告诉记者,尽管目前我国超级杂交稻研究跑到了世界的最前沿,但倘若有所分心、放松,别的国家可能就迅速赶上并超过你了。更何况,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分子生物技术,远远跑在我们前面。

一说起水稻,袁隆平的话匣子打开就收不住了:“我们现在开始做三一工程。三分田养活一个人。一个人一年365斤粮食,我们湖南播种6000万亩稻田,1/3搞超级稻,那就能用30%的田,产一半的粮食。现在全世界有1亿6千万公顷稻田,其中23亿亩平均产量不到4吨,用上超级稻,每公顷增长2吨非常容易,明年就能增长1亿6千万吨粮食,多养活5000万人口。肚子饿的滋味不好受啊。”

说了现状,老人还说起了未来:“我们现在推广的是第三代杂交水稻,我们要搞第四代杂交水稻——碳四型。碳四的光合机制不同,把光合效率提高30%,那产量又要上一个台阶。未来是第五代,是最高阶段,把杂交种子优势固定下来,遗传结构跟母体一样。看本世纪中叶能不能发展出来。”

袁隆平就是这样一位埋头苦干的“中国脊梁”,他跳过了科技创新的一个又一个高度,用行动深刻地诠释出了何为真正的科学家精神。这位88岁的耄耋之人放弃了本可安享晚年的岁月静好,一直奋斗在水稻育种一线。他的精神值得我们所有年轻人学习,我们应该向这样的“中国脊梁”致敬!

相关专题:民族魂 奋斗曲·时代脊梁

今日热点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