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届湖南艺术节】黄定山:“红色题材戏剧作品也要时尚”

2018-10-11 07:01:35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龙文泱 陈沐] [编辑:夏博]
字体:【

“红色题材戏剧作品也要时尚”

——访著名戏剧导演黄定山

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龙文泱 通讯员 陈沐

10月11日,第六届湖南艺术节在株洲开幕。在入选艺术节的25台新创大型舞台剧目中,民族歌剧《英·雄》与《陈家大屋》的导演都是湘籍著名戏剧导演、编剧、原解放军总政歌剧团团长黄定山。

两台剧目同属红色题材,在谈及创作理念时,黄定山用了一个共同的词汇:时尚。10月8日,在株洲市神农大剧院,民族歌剧《英·雄》修改提质的排练现场,黄定山告诉湖南日报记者:“红色题材戏剧作品也要时尚!”

“我是长沙人,骨子里有红色基因”

“我是长沙人,骨子里有红色基因。我的偶像是伟人毛泽东。”刚一落座,黄定山就说起他的红色文化情结。

从事艺术工作近40年,黄定山创作的作品大部分是红色题材。这源自他的个人经历。

1979年,出于对军人的向往,黄定山考入解放军艺术学院戏剧系,后留校任教20余年,曾任戏剧系主任。

“多年的军旅生涯,让我对这类题材接触得更多,对中国革命史和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有了更加全面深刻的了解。我从新闻报道、文学作品、文件报告中,看到了一大批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大写的英雄人物,他们的真善美、力量与激情打动了我,我渴望通过艺术创作将这些呈现给观众。”黄定山动情地说。

因此,当株洲市戏剧传承中心主任肖鸿斌告诉他中国共产党早期党员之一何孟雄和中国共产党第一位女党员缪伯英这对革命伉俪的故事,他很快去他们的故乡炎陵县和长沙县考察,被深深打动,毫不犹豫决定担任民族歌剧《英·雄》的导演。

用“时尚”打破剧中人与今人的时空隔断

在繁荣富强、和平稳定的当今中国,人们离红色年代有点“远”。

“我不认为红色题材具有年代的局限性,说历史就是在说今天。”黄定山说,创作红色题材或历史题材的戏剧作品要具有“时尚”的眼光。

他强调:“不要说到时尚就想到娱乐,艺术也是有时尚的。”他认为,艺术的时尚分为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以民族歌剧《英·雄》为例。在形式上,要用当代的理念、表达方式和呈现手段,让歌剧好听又好看,现代人喜欢。但“时尚”绝不仅仅是形式,真正能打破观众心中历史与现在隔断的是内容。

“百年前,20多岁的何孟雄和缪伯英梦想打破黑暗的旧世界,建立美好的新世界。这样的新理念不时尚吗?他们的革命理想,就是我们今天的梦想。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我们是否有百年前青年的激情、勇敢、坚韧与奉献精神?”黄定山说,很多人觉得百年前革命者的行为不可思议,为了让观众信服,创作要通过“真实细节,艺术再现”,剖析、揭示人物的内心和情感。

何孟雄和缪伯英夫妇是真实的历史人物。剧中,缪伯英怀着身孕在雨中组织妇女运动,支持五卅运动。这源自她带领一群女性剃了光头、光着脚丫、穿着蓑衣在雨中游行的真实事件。

黄定山告诉记者,为了进一步展现真实的缪伯英,最新的剧本中重点修改了一场戏,即增加了缪伯英和新生的孩子依依不舍、又不得不告别的内容。

“走进英雄的内心,他们是鲜活的普通人。在动荡的年代,他们走的每一步都是抉择。在现代,我们也时时面临生活的选择。”说到这里,黄定山铿锵的语调变得平缓。他抬起手,捂着胸口说,“不是每个人都要有很大的理想或抱负,但我们应该充满热情和希望生活。我希望用历史的故事唤醒今天的人。”

历史题材的作品同样需要扎进生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文艺创作百花齐放,迎来了一个又一个的“高原”景象,但缺少“高峰”,即真正经得住时间和人心考量的经典之作。

虽然获得过许多国内大奖,但黄定山仍在追寻“高峰”的道路上努力攀爬。他认为,舞台艺术作品的创作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要遵循艺术创作的规律,所有题材的作品都要揭示“人”的命运;重视创作规划和题材挖掘。

对于创作者而言,历史题材的作品同样需要扎进生活。“它的生活经验不那么直接,需要在史料、当事人的生活中不断深入地挖掘,走进人物的内心。”

今日热点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