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在三湘】桂东县全力巩固脱贫成果走笔:摘帽不停帮扶

2018-10-11 06:22:08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李秉钧 张前宝 郭兰胜] [编辑:夏博]
字体:【

摘帽不停帮扶

——桂东县全力巩固脱贫成果走笔

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李秉钧

通讯员 张前宝 郭兰胜

10月9日,桂东县大塘镇的众意竹木精深加工项目建设现场,几十名工人加紧施工建厂房,水泥搅拌机轰鸣,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据项目负责人介绍,该项目投资7500万元,新建厂房6000平方米,改造厂房9000平方米,主要从事户外高耐防腐竹地板等竹制品加工。项目一期今年底投产后,可年加工南竹4.8万吨,产值8000万元,安置联系的贫困村200人左右就业,不仅他们家中的南竹销售有稳定的渠道,而且人均就业年收入可达3万多元。

产业项目相继上马

今年8月,桂东县顺利脱贫摘帽后,如何全力巩固脱贫成效成了该县工作的重中之重,他们把发展产业作为实现稳定长久脱贫的根本之策。

为此,县里持续壮大现代农业、生态工业、全域旅游三个“增长极”,实施“个十百千”工程,即壮大氧天下山货集团,打造10个氧天下山货农产品品牌,培育100个农业专业合作社或龙头企业,培育1000户规模种养户,确保每个贫困村至少培育1个支柱产业或主导产业。

“我县利用茶叶、南竹、油茶、中药材、蔬菜基地等产业优势,进一步出台一系列产业扶贫政策。”桂东县扶贫办负责人介绍,在产业扶贫政策引领下,今年来,该县农产品集散中心、野万洋山泉水等一大批因地制宜的产业扶贫项目相继上马。

旅游是桂东产业扶贫的一个重要方面。在该县沤江镇金洞村,只见翠杉红果,流泉飞瀑。一家名为“和顺阁”的农村休闲避暑点女主人告诉记者,她家原来是贫困户,借助旅游扶贫,家里不仅脱了贫,还把赚的钱升级了客房,扩大了经营规模,如今每年10万元收入不成问题。

“目前,全县鼓励发展了300多家乡村旅游避暑点,分布在全县各个乡镇,旅游产业已成为巩固脱贫的一个重要抓手。”桂东县旅游局有关负责人介绍。

帮扶覆盖率保持100%

沿着干净整洁的省道201线南下,记者来到该县沙田镇大坑村,错落有致的易地扶贫搬迁联建点上,白墙灰瓦、红琉翘檐、绿篱围栏……乡村之美,美不胜收。在联建点旁的村部,桂东县委驻村工作队队长郭星明,正和队员及村里一帮人一起,整理帮扶责任人交上来的《产业验收表》。

“县里虽摘了帽,但驻村工作队并未撤离,村里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都继续安排了结对帮扶责任人。”郭星明告诉记者,目前,全县的帮扶机制继续运行,113个村(社区)驻村帮扶和结对帮扶覆盖率依旧为100%。

“现在工作压力重不重?”记者问。

“说不重是假的,虽然脱贫了,但是村里基础设施还薄弱、产业基础还不牢、老百姓的思想还不富,所以我们还要继续把政策讲明、施准,让贫困群众真正从思想上、根本上把贫脱掉。”

据了解,脱贫摘帽后,桂东县继续整合联村县级干部、包村乡镇干部、驻村工作队员、联村县直单位党组织主要负责人、村支“两委”成员、所在村的国家和省、市、县、乡“两代表一委员”、村民小组组长、全体党员等力量,明确责任分工,形成工作合力,全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效。

同时,县里还出台了脱贫后续巩固提升工作行动方案,成立了13个专门工作组,确保脱贫后各项工作继续“满负荷”运转。

扶志“富脑”齐奔小康

夜幕降临,华灯通明,毗邻金洞村的青竹村,村民们聚集在文化广场,伴随着时下比较流行的乐曲大跳广场舞。该村原来是省级贫困村,如今脱贫了,村民们很开心。

“村里的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起来以后,大家都自发组织开展跳广场舞、下象棋、打乒乓球等文化娱乐活动。”村党支部书记陈自文欣喜地说,“群众除了娱乐外,聚在一起聊如何搞好种养业、如何开拓销售市场的话题多了,群众勤劳致富的劲头更足了。”

有什么样的精气神,就有什么样的价值追求。为树立贫困群众稳定脱贫信心,桂东积极开展扶志及“富脑袋”工程,在全县各村都建起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党员活动室、文化书屋、文化广场、广播“村村响”等设施一应俱全。全县脱贫后,通过广泛开展板凳党课、农家夜话、现身说法和寓教于乐等形式,进一步激发起贫困户致富奔小康的内生动力。

桂东县委负责人表示,该县坚持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确保贫困人口稳脱贫、不返贫,力争率先在罗霄山片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今日热点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