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运动会项目④ 飞起来的秋千:运动员都是“没有翅膀的鹰”

2018-10-10 17:55:03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潘梁平 傅聪] [编辑:潘华]
字体:【

编者按

10月16日,湖南省第九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将在湘西龙山开启大幕。与奥运会一样,它是四年一届的盛会;与奥运会不一样,它的比赛内容是陀螺、高脚、秋千等给很多人童年带来无数欢乐的项目。只是,似乎很少有人再去追究这些项目的来历,能在日常生活中感受这些传统体育项目魅力的人也不多。

9月底,华声在线记者走访怀化、湘西、邵阳等多个少数民族聚居地,在耳濡目染过后,力求能带你走进不一样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

民族运动会项目④飞起来的秋千:运动员都是“没有翅膀的鹰”


华声在线10月9日讯(记者 潘梁平 摄影 傅聪)秋千,应该是少数民族运动项目里,社会普及度最高的一项了。绝大多数人玩的秋千是跟《延禧攻略》里魏璎珞同一个级别,虽然好玩,但绝对谈不上刺激,当很多景区推出悬崖秋千时,大众的新鲜感才被瞬间激发。但对于参加省民族运动会秋千项目的运动员来说,悬崖秋千,只不过是把她们平时训练和比赛用的设备搬到了悬崖边上而已。这是一个让人血脉喷张的项目,12米高的秋千架,运动员们极力把自己的身体荡高,用惯性对挣脱地球引力,全国顶尖的选手都会以触摸11米极限高度为训练目标。

9月23日下午,记者来到湘西州体校的秋千训练场,可不是开玩笑,现在正在这里训练的10余名运动员,有一半拿过全国民族运动会冠军。

秋千的缘起:项目来自朝鲜族

秋千,俗称荡秋千,相传为春秋时期北方的山戎民族所创,开始仅仅只是双手抓着绳子荡,后来齐桓公北征山戎族,将秋千带到中原,传入中原后成为了宫中、闺中女子的游戏。而秋千二字,源于祝寿之词千秋万寿之意,后把千秋倒转为秋千。因秋千设备简单,容易学习,故而深受人们的喜爱,很快在各地流行起来。汉代以后,秋千逐渐成为清明、端午等节日进行的民间体育活动。唐宋之后,荡秋千在全国普及开来,各少数民族的花样更是繁多、丰富多彩。

民族运动会的秋千项目则选自朝鲜族秋千。秋千是朝鲜族妇女最喜欢的活动之一,历史悠久。从文献上看,朝鲜人荡秋千最晚也起源于十三世纪,流行于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及其他朝鲜族聚居的广大农村。

朝鲜族秋千架高为12至13米,在两架杆的顶端架起一根横木,横木上系上两根约8至9米的秋千绳索,在下垂的两根绳索底部栓着30厘米左右的踏脚板,荡秋千时,还要系上安全带。朝鲜妇女身着彩色长裙,踏上秋千板,凭着腰部、臂部的力量向前后摆荡,越荡越高,如紫燕凌空,自由自在,如仙女腾云,优美飘逸。秋千活动具有高、飘、悠、巧、柔、美、欢的特点。秋千绳一般都拴在高大树木结实的横枝上,在秋千前方的上空悬有彩带或铃铛,荡起的秋千板要触及这个标志才能赢得欢呼与赞扬。


秋千的玩法:独属于女性的运动项目

世界上只限女性参加的比赛运动并不多见,民族运动会的秋千项目就是其中之一。

1986年2月,国家体委制订了《秋千竞赛规则》(草案),同年,秋千被列为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正式比赛项目。到2007年,秋千已发展为包括8个单项的较大项目。

秋千比赛规定,只限女子参加,分设单人、双人和团体赛,项目分高度比赛和触铃比赛。

高度比赛以在规定的试荡次数内荡达的最高点来计算成绩,触铃比赛是以在规定的高度上和时间内运动员触铃的次数来计算成绩。

高度比赛,考验的是运动员的爆发力;而10分钟的触铃比赛,比的就是选手的耐力了。

秋千比赛场地为20米乘以8米的长方形平坦地面,秋千架高12米,起荡台高1.3米。在高度比赛中,双人项目有3次试荡机会,单人项目有4次试荡机会,而在触铃比赛中则只限1次。

秋千的目标:全力冲刺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

少数民族秋千运动虽然起源于北方,但如今,湖南运动员已经是这个项目的夺金专业户,上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体育运动会,湖南队揽获半数以上金牌,足以看出湖南在这一项目的统治力。

只是,好的成绩背后必定是刻苦的训练。“体能耐力和高度技巧,我们的训练内容都是交换着来,昨天练了体能耐力,今天就练高度技巧。”虽然很多队员都已经是全国冠军,但教练员龙波的训练要求却一如既往严格。

“你这个动作不对,那么着急干什么?找准节奏。”看到有队员训练出现问题,龙波说话也会有点凶,“今天训练达不到目标的,你们下课后自己去‘加餐’。”

刚开始,外行的记者还以为“加餐”是教练员让运动员改善伙食,后来才从队员杨克勤那得知,“加餐”是自己去力量房练体能。


“今天给老队员们的训练目标是高度超过10米。”来自张家界的杨克勤今年已经42岁,是队里年龄最大的运动员,2003年,她第一次在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夺冠时,队里的几个小队员都还没有出生,而现在,她同样能跟小队员们一样,飞得比训练场一旁的树还高。

“大家恢复训练时间还不长,队里的几员老将,都算不上专职的秋千运动员,龙丽云之前在医院当护士,吴元红现在是湘西州体校的老师,我的搭档李小英才刚刚生完小孩。”杨克勤介绍着队员们的情况。

而杨克勤自己则是张家界桑植县电力局的一名在职员工,且她最先接触的少数民族运动项目还不是秋千。“记得是92年读初中的时候,学校组织高脚马比赛,直到98年练秋千之前,都是参加的高脚马比赛。”杨克勤这一练,就是20年。

“最开始接触秋千时,就觉得这个项目很刺激,刚开始还有点害怕。”当问到飞在10米空中是什么感觉时,杨克勤说:“就像你奋力去挣脱地心引力的控制,等惯性耗尽,你在空中停顿挣扎不到1秒,又被地心引力抓回,就是这种感觉。”

但教练员龙波则一直跟队员们说要享受这种失重的时刻,然后再利用好这次机会,尽全力向下俯冲,要像鹰一样,“你们就是没有翅膀的鹰,秋千就是你们的翅膀”,教练的话总是很鼓舞人,这也是杨克勤执意要来随队训练的原因之一。

“这次出来训练是请的五天年假,加上中秋节假期和周末,总共有10天训练时间,假期结束后,就得回家上班,然后国庆节再过来。”省民族运动会即将到来,杨克勤时间紧迫。

但教练员龙波则早已在谋划更长远的事情,“以你们现在的底子和水平,只要不失误,省民族运动会的冠军十拿九稳,但我们的目标是明年的全国民族运动会,如果不好好练,如果遇到突然杀出的高手,你们怎么办?” 一天的训练结束后,龙波还在给这些冠军选手上“紧箍咒”。

只是对于杨克勤来说,这又是更大的挑战,如果明年还能参加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那她将第6次参加这项赛事,杨克勤说她喜欢这样的挑战,“站在秋千上,你就会忘记自己的年龄了。”她总是自信满满。

今日热点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