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新时代 新作为 新篇章】

自治州:“启聪扶贫”情暖特殊群体

2018-10-10 06:14:15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陈昊 那萨] [编辑:夏博]
字体:【

“启聪扶贫”情暖特殊群体

——自治州投巨资助贫困聋儿康复、回归社会

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陈昊 通讯员 那萨

日前,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聋儿听力语言康复中心的个训室里,5岁的小冬琴睁大双眼看着书桌上的苹果图片,跟着坐在一旁的老师一字一顿念着“苹果”,反反复复,犹如婴儿咿呀学语。如果不仔细看,我们很难发现“长”在她侧后脑上的人工耳蜗。正是这个仪器,让先天耳聋的小冬琴重新听到了这个世界。

在康复中心,共有63名进行康复训练的孩子。他们都是近2年通过人工耳蜗植入手术重新恢复一定听力后来到这里的,都是自治州人大常委会组织实施的“启聪扶贫计划”的受益者。

到今年,“启聪扶贫计划”正好走到了第十个年头。

2009年9月,时任全国人大民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的雷鸣球上将来到自治州调研,通过自治州人大常委会的专题汇报,了解到了该州贫困重度和极重度聋儿的情况。在他的关心和协调下,自治州人大常委会向全国人大民族委员会递交了《关于协调解决贫困耳聋残疾儿童人工耳蜗植入援助经费的请示》,引起了全国人大民族委员会、中国残联和湖南省人大常委会的高度重视。2010年4月,中国残联聋儿康复研究中心领导带队到自治州进行考察走访。当年底,中国残联“集善工程·助听行动”为自治州提供了40个免费人工耳蜗植入手术名额,这成了自治州“启聪扶贫计划”的开端。从那以后,在省人大常委会的支持下,省财政每年拨出专项资金用于自治州“启聪扶贫计划”。

2011年4月,经过层层筛选的40名孩子,来到湘雅二医院接受手术。自治州聋儿听力语言康复中心主任向季平现在还记得当时的场景:“当孩子们第一次听到声音的时候,那种从惊奇到小心再到十分兴奋的表情,我一辈子都不会忘记。”家长们则喜极而泣、语无伦次,拉着医生护士和随行工作人员的手不停道谢。

“看到这些,我觉得很满足。”时任自治州人大民侨外委主任委员的刘卫平回忆道。她不光记得这一刻,更记得在那之前,她和她的同事们用了近半年时间,对全州3351名需要进行抢救性康复治疗的疑似对象进行筛查摸底的日子;也仍然记得,有3个家长不知道从哪里打听到她的办公室,冲进来就给她磕头道谢,大喊她就是他们全家的恩人。

人工耳蜗移植,包括仪器、手术、康复首期等费用在内,需要20万元上下。对于那些受助孩子的家庭来说,这不啻于一个天文数字。首次筛查摸底,共确定了适合进行人工耳蜗移植的聋儿共270余人,绝大多数都是来自深度贫困家庭,根本无力承担。“启聪扶贫计划”的实施,无疑为他们带来了巨大的希望。

11岁的小峰是首批获得救助的40名孩子之一,如今恢复良好,在泸溪县浦市一小读五年级。记者问他上学期期末考试成绩,他骄傲地答道:“语文91分,数学94分!”声音洪亮,斩钉截铁。

这些年,“启聪扶贫计划”在自治州共投入6000多万元资金,308名聋儿成功进行手术和术后训练,全部开口说话,大部分回归社会进入普通学校就读。这些年,自治州人大常委会从十二届到十四届,一届接着一届干,坚持计划的实施。这些年,自治州建成了全新的残疾人康复中心,拥有了第一家人工耳蜗定点手术机构,拥有了国家认证的术后训练机构,聋儿的手术康复条件越来越好。

更为重要的是,越来越多的机构和爱心人士加入到关爱这个特殊群体的队伍。省红十字会、上级残联、自治州各县(市)政府及民政部门等都想方设法,为孩子们解决康复、生活的术后难题,不断有爱心人士来到康复中心为孩子们捐钱捐物,整个社会的关爱是让孩子们康复的真正良药。

当记者推门而出,那一声“吱呀”门响,惊动了小冬琴。她回过头看着记者,眼眸里闪烁着的是跃跃欲试的光芒,那曾经无声的世界已变得悦耳动听,人生就此不同。

今日热点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