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弩“高科技”:土弩装上“八倍镜” ,百步穿杨悄无声

2018-10-04 18:46:23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潘梁平] [编辑:周泽中]
字体:【

编者按

10月16日,湖南省第九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将在湘西龙山大幕启开。与奥运会一样,它是四年一届的盛会;与奥运会不一样,它的比赛内容是陀螺、高脚、秋千等给很多人童年带来无数欢乐的项目。只是,似乎很少有人再去追究这些项目的来历,能在日常生活中感受这些传统体育项目魅力的人也不多。

9月底,华声在线记者走访怀化、湘西、邵阳等多个少数民族聚居地,在耳濡目染过后,力求能带你走进不一样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

民族运动会项目②

射弩“高科技”:土弩装上“八倍镜” ,百步穿杨悄无声


华声在线10月3日讯(记者 潘梁平)在没有枪的冷兵器时代,弩是战士们最爱的武器之一。在如今的和平年代,射弩则成为颇受欢迎的体育运动之一。民族运动会赛场上,射弩备受喜爱。9月21日,记者来到怀化市新晃县,寻访民族传统弩制作大师姚茂炎。

“姚老师曾经作为运动员,拿过多次民族运动会的奖牌,现在退休了,还担任着本届省民族运动会新晃县射弩队的教练员,不过最为人称道的,还是要数他手工制作的民族弩,已经没有人比他做得更精细了,他之前自己摸索,用竹子等设计了一套瞄准系统,也是一绝,那精度可以跟手枪比了。”怀化学院体育学院副院长张斌与姚茂炎是老相识,他告诉记者:“不仅湖南省內的射弩选手,其它省份的选手里,很多人用的也都是姚老师做的弩参加比赛。”

这样的话初听起来像极了吹捧,但记者又电话询问了多位知情人,说话的口径都与张斌如出一辙,这让记者还没出发前往新晃,就被吊足了胃口,决心一探究竟。

缘起:冷兵器时代的“狙击枪”

射弩多采用民族传统弩,是一项在云南、贵州、湖南、广西等地盛行的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1986年被正式列为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竞赛项目。

民族弩起源于战国时代的楚国,又被称为土弩,瑶、苗、彝等民族都有使用弩的悠久历史。他们不仅用弩狩猎,还将弩作为装束和定情的信物。因弩击发无声,射击精度颇高而又可就地取材自行制作,用以打猎和射鱼,所以苗族男子几乎人人都备弩箭,男童自幼习射,还常常进行比试。

在1982年第二届全国民族运动会上,云南、广西选手进行了精彩的射弩表演,这是射弩第一次出现在全国民族运动会的赛场上。

根据竞赛规则,射弩比赛有团体和个人项目,姿势有立姿和跪姿两种,均为无依托。比赛场地应平坦、开阔,室内、室外均可,长度不少于30米,宽度可根据所设靶位数酌定,以射中的环数计算成绩。

比赛所用的弩分为民族标准弩和民族传统弩。其中,标准弩重量不得超过3.5公斤,弩身须用竹、木或复合材等材料制成,长不超过80厘米;传统弩应为手工制作,重量和弩身长度不限,弩身、弓片等须用竹、木材料制成。

场上选手射出好成绩需要高超的技术和勤奋的练习,但一把好弩是出成绩的前提。做出一把好弩,同样需要高超的技术,今天华声在线记者就带你认识这样一位高手。

见面:是老顽童,更是匠人

21日上午,记者从新晃西高铁站出来,打车前往事先约好的碰面地点:新晃县政府门口。记者抵达时,姚茂炎早已骑着摩托车等候在那里。

见到真人,还是小有落差,在高铁上,记者以为这至少应该是一个头发花白的老人,但从他跨上摩托车那种熟练矫健的程度,你说他50岁绝对没人会质疑,实际上他已经年过花甲。

姚茂炎的“工作室”就在他家楼下的一个改装过的杂物间里,这也是最新才改善过的工作环境,之前一直都是在家里开辟了一小块属于自己的领地。现场除了姚茂炎,还有一个徒弟,不过,这个徒弟更像是粉丝,因为他一直只是在欣赏姚老爷子的手艺。姚老爷子说自己也收了几个徒弟,但大家都有别的事情要做,并没有太多时间留下来传承手艺。

最近订单较多,姚老爷子都是亲力亲为,加班加点的赶制。“每次遇到省民族运动会这种比较大的比赛,我就会比较忙一些,今年已经完工交货了近20把弩。”姚老爷子把我们领到他的“地盘”,就快速地又沉浸到了自己的世界。

只见一把弩的主体已经制作完成,只剩下瞄准系统还未安装,姚茂炎先把一个竹片用胶水轻轻粘上,比对后,发现有一丝丝偏差,又小心翼翼地敲下来,重新再粘。姚茂炎说:“这些纯手工的把戏,也没有什么图纸,全凭经验,所以只能用心,尽量让偏差最小。”

姚老爷子对于制弩的执着程度在圈内是出了名的,每年春节,他都会亲自带人进山,寻找最好的桑木作为制作弩弓的材料储备,“冬天的桑木水分较低,韧性更高,砍回来还要在炕上烘干好几个月,这样木头的性质才会比较稳定,不会因为外力而容易变形。”姚老爷子制作传统弩的44个部件材料都是自己精挑细选。


而这些,姚老爷子除了自己摸索,绝大部分技艺都是从他做木匠的父亲那里学来,“我父亲做得最好的是扁担,经久耐用,弩弓跟扁担的原理差不多。”

只是姚茂炎并不是木匠,而是新晃县政府的工作人员,制作弩纯属于业余爱好,现在退休了,才得以有时间可以潜心钻研自己的制弩技艺,他指着自己设计的瞄准装置说,“就这个东西,我摸索了8年时间,才是现在这个样子,光做这几个小部件,我至少要花一个星期的时间,经过调试后,基本上可以做到指哪打哪。”

一下午的时间,姚茂炎只装配了一把弩,记者问他,怎么不想想办法一次性多做几把?他回答:“还是做好一把再做下一把,这样每把弩的质量我都可以有保证。”

目前,还在坚持手工制作传统弩的人已经不多,放眼湖南,寥寥无几,用姚茂炎老爷子儿子的话说,“我从小就喜欢跟我爸玩弩,也学过如何制作,但是这门手艺它养不活一家人,所以我也就改行去做物流了。”

在新晃,姚老爷子的粉丝倒也不少,因为要代表县里参加比赛,在新晃某中学当老师的蒲清松最近一有空就往姚老爷子的根据地跑,“这东西一玩就会上瘾。”

只是这些还都不足以让技艺得以传承,姚茂炎说:“我希望通过民族运动会的召开,可以让更多的人关注传承我们少数民族的手艺。”

目前,姚茂炎已经在申报制弩非物质文化传承人。

今日热点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