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小伙在苏丹的第十个中秋:最想念妈妈的猪油月饼

2018-09-23 11:17:10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李琪 薛国清] [编辑:印奕帆]
字体:【

妈妈做的猪油月饼

很远也能闻到香味

今年他在苏丹过第十个中秋,很想家

制饼、压模、刷蛋液……9月21日上午,蓝山县一月饼店工作人员正制作月饼。 梁利 摄

静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临近中国的中秋节,身在非洲东北部苏丹的杨鑫华最近情绪很低落,因为他真的很想家。“一转眼十年过去,时间过得真快。”这是他在异国他乡过的第十个中秋,这个一米八的壮汉,在QQ签名上写下这一句“说说”, 唏嘘时光易逝。

“最想念的,是小时候妈妈做的手工月饼,现在吃不到那种味道咯。”杨鑫华说,中国与苏丹有近6个小时的时差,每次过节他都无法准点为家人送去节日祝福,只能在无数个夜晚仰望明月,遥寄相思。

■三湘都市报·华声在线记者 李琪 实习生 薛国清

异乡客

想给家人更好的生活,来到非洲

杨鑫华是一名建筑工程师,在中国建筑工程公司任职。2008年,30岁的他首次前往国外项目工作,今年6月满40岁的他,迎来了自己漂泊的第10个年头。

“为什么要出国工作?因为想给家人更好的生活。”杨鑫华透露,自己出生于常德的一个小山村,父亲肺结核身体不好,母亲喂猪务农养大了他和哥哥,供他上学时更是欠下外债。

参加工作后,他拼命工作赚钱,先是还债,然后将家里的泥砖房修成了小楼房……2008年的夏天,公司有几个国外的工作岗位,薪水要比国内高,杨鑫华便提出了申请。“就想让家里人好过点,自己也能存点钱结婚。”他笑称,这些年去的都是非洲荒凉的沙漠,工地条件艰苦,网络都没有,常觉得孤单难耐,只有在回忆家人的时候,才有几分安心和勇气。

思乡情

今年自制月饼过节

“妈妈做的猪油月饼,是我最喜欢的味道。家里有个月饼模子,上面有一个‘福’字。”杨鑫华回忆,做月饼之前,妈妈会把糯米泡软,用石磨推成粉,然后趁着天气好晒干。

要做月饼了,先把木质的大门下下来,用两个板凳搭起来,这是简易的“工作台”。然后把红枣、花生、胡椒等剁碎,这是“五仁馅”,偶尔也用蒸熟的南瓜拌白糖作馅料。晒干的糯米粉调水打湿,揉搓到不再粘手,取出一团,中间放上馅料,放进已经擦好了猪油的月饼模子,紧紧地压平,一个印着“福”字的月饼就初步做成了。

然后,妈妈会在月饼上撒点芝麻,涂上猪油,放到炭火炉子上烤,焦黄香脆的月饼就熟了。“猪油烤得喷香的,很远很远都闻得到,让人口水一直流。”

杨鑫华说,苏丹不过中秋,吃不到月饼。今年中秋,他和工友们决定自制月饼过节,并计划组织一个“赏月晚会”。“在中秋之夜,唱首歌或念首诗,寄一缕思念与祝福给明月。”杨鑫华说。

■三湘都市报·华声在线记者 李琪 实习生 薛国清

今日热点
焦点图